钱士馨

钱士馨
  • 姓名:钱士馨
  • 别名:字雅拙,号稚农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浙江当湖(今平湖)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钱士馨,明末清初浙江当湖(今平湖)人,一名?,字雅拙,号稚农。明贡生。崇祯十五年(1642)游南雍见知于吴伟业,寻入燕,久而人渐目为狂生。十七年三月入京,适遇李自成进京。乃匿迹樵林,已而复往来河朔间。顺治三年(1646),见记甲申事之著作凡十余家,猥繁不伦。从次年起博搜见闻,咨询与难诸人,刊讹订谬,芟除芜秽,摭拾遗漏,至顺治十年秋,著成《甲申传信录》。尚著有《周礼说》、《周礼答疑》、《仪礼说》、《礼记申惑》、《月令说》、《续越绝书》等。


稚农韶年傥荡不羁,游白门,与青楼妓昵,欲挟之归,妓曰:『以君之才,妾侍箕帚宜也。但观君谈论,恨读书尚少,愿以异日。』稚农耻之,还里门,假东湖僧舍以居,夜读昭明文选,一沙弥前曰:『秀才年不为少矣。乃尚读此兔园册邪?』稚农益以为耻,发愤研究经史,多所撰述。从来说周礼者,谓冬官不亡,散见五官之中,故自临川俞廷椿后,多以意取五官之属以补冬官。稚农独据尚书、大小戴记、春秋内外传以补之,君子以为笃论。晚入燕,遇寇变,着甲申传信录十卷,颇不失实。平生赋诗无多,能远时习。

钱士馨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唐鲁孙谈吃

唐鲁孙谈吃

唐鲁孙是中国饮食文化和掌故杂谈方面具有代表性和传奇性的人物。他以其博闻强记和细腻动人的文字功夫,演绎了一段段“舌尖上的民国史”,功力至深,韵味至长,尤为难得的是,在“吃”之外,唐鲁孙还记录下很多鲜为人知的民俗掌故、宫闱秘闻,以及晚清民国的服饰、手艺、年俗、名人轶事等。

小窗自纪

小窗自纪

《小窗自纪》是晚明文学家吴从先所著的一部清言小品著作,全书四百余则,以修身养性为主,兼顾对历史人物、事件以及天地宇宙发表看法和评说,与《小窗艳纪》《小窗清纪》和《小窗别纪》共称为吴从先“四纪”。

茶神传

茶神传

描写朝鲜族祖先种茶、采茶及饮茶方法及其理论的茶书,草衣著,成书于1830年。该书认为,茶树只有种植于与其树质相和的土壤,并给予一定的滋养,才能长得叶繁枝茂;采茶时,特别是采春茶时,只有遵循一定的章法,才能采得一些不易采到的茶芽;

惠子

惠子

一卷。周惠施 (约前370—310)撰。施,战国时宋人,仕魏,相梁惠王。惠又作慧,惠施亦称惠公、惠子。据郑樵 《氏族略》记载: “惠氏,姬姓,周惠王支孙,以谥为氏也。”施相惠王,《战国策·魏策》于惠、襄、哀三王中皆记其事,可知哀王时施尚在人世。惠施的主要思想,是 “合同异”。他认为 “大同而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具体事物之间的同异是“小同异”,而天下之物谓其相同则皆有相同之处,谓其相异则皆有相异之处,这是“大同异”,从而否定了 “同”、“异”概念的确定性。他提出的“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因而,《汉书·艺文志》将其列入名家,云 《惠子》 一篇。《隋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并未著录该书,可知原书佚失很久。清人马国翰从群书中广征博引,辑得十七节,以玉函山房辑佚书本刊行。国翰所辑,错误很多。如在序中云惠子为魏人,而高诱 《吕氏春秋·淫辞篇》明云宋人,国翰误。他以 《庄子·天下篇》 “惠施历物之意” 一句,即题《历物篇》,尤为无据。此外,《惠子》的版本还有 “明归有光辑评《诸子汇函》本;惠施诡辩新解一卷,民国时胡怀深撰,《朴学斋丛书》 本等。

丹霞澹归禅师语录

丹霞澹归禅师语录

三卷,明今释说,今辩重编(依驹本印)。卷一收上堂。卷二收示众,佛事,遗命,问答。卷三收拈古颂。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三十八册。

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

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

一卷,萧梁僧伽婆罗译。大般若第七会之别译。略云文殊般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