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侃如

陆侃如
  • 姓名:陆侃如
  • 别名:字衔庐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江苏省海门县
  • 出生日期:1903年11月26日
  • 逝世日期:1978年12月1日
  • 民族族群:

陆侃如(1903年11月26日-1978年12月1日),古典文学研究家。字衔庐。出生于江苏省海门县。1920年进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学习。1922年考入北京大学。次年刚刚20岁即出版了《屈原》一书(上海东亚图书馆),发表了《宋玉评传》(《小说月刊》,第17卷号外)。1925年又完成了《乐府古辞考》,还在《努力周报》、《学灯》、《晨报副刊》、《国闻丛刊》等报刊上发表了《宋玉赋考》、《屈原生卒考证》等学术论文10多篇,并同时开始《中国诗史》的写作,崭露才华。192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院。随即到上海中国公学大学部任中国文学系主任,同时在复旦大学、暨南大学中文系任教。1930年,出版了《中国诗史》(与夫人冯沅君合作,1956年再版),1933年,出版了《中国文学史简编》(与冯沅君合作)。1932年秋,赴法国巴黎大学文学院,入博士班学习三年,于1935年秋获文学博士学位。由于向慕十月革命后的苏联,绕道莫斯科经西伯利亚回国。归国后,应燕京大学之聘,执教中文系,并兼系主任。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下云南,四川,先后执教于中山大学、东北大学,兼任过中文系主任、文学院长等职,直至抗战胜利。其间,在重庆加入抗敌协会,任理事,同时从事繁重的《中古文学系年》的研究考订工作。1946年随东大迁回沈阳,1947年因思想进步被国民党反动当局列入黑名单,被迫转赴青岛山东大学任教。在以后两、三年中,积极支持学生的革命活动,阅读革命报刊。青岛解放后,先后被任命为山东大学图书馆馆长,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大学副校长,并陆续兼任《文史哲》编委主任、山东省人民代表等职。1953年后,相继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文联委员,全国作协理事、《文学研究》编委等。1956年加入九三学社,任中央常务委员。在这几年中,除发表了10多篇论文外,主要致力于用新的思想观点来修改《中国诗史》和《中国文学史简编》两书,分别于1956、1957年由作家出版社再版。后者是解放后用新的观点和方法写成的第一部系统的中国文学史。1958年—1964年间,在山东大学除担任汉魏六朝的基础课和《文心雕龙》选修课外,还担任培养研究生、进修教师和本校青年教师的工作。1970年前后,先后参加《杜甫诗选》、《韩非子选注》、《刘禹锡诗文选注》的编写工作。晚年论著《与刘大杰论杜甫信》(1976年),被誉为《文史哲》复刊后六年来所发质量最高的文章之一。其一生对《楚辞》的研究,为学术界所公认,在历史上有重要贡献,在古典文学研究中产生了重要影响。治学特点是,不发空论,而是用详尽的事实说话。1978年12月病逝。主要著作还有《中国古典文学简史》(1957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次年又由外文出版社出版了英文版和捷克文版)、《楚辞选》(1957年,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中国文学理论简史》(作为教材印发)等。主要论文还有《关于文学理论遗产学习的意见》、《如何批判继承文学理论遗产》、《诗歌创作的金光大道》等。

猜你喜欢的书

春秋策:先秦诸子与史记评述

春秋策:先秦诸子与史记评述

《春秋策:先秦诸子与史记评述》收藏整理了傅斯年先生关于“战国子家”和《史记》的珍贵讲义资料,前者概括了诸子百家的源流和特点,后者则开创了现代《史记》研究的先河,两部分内容都是傅斯年巅峰时期的精华之作,至今仍为学界所推重。

书旨述

书旨述

又名《书旨术》。一篇。书论。唐代虞世南撰。此篇是通过人物对话随记年代、考究兴亡,简述书体源流变化的作品。其论从元龟者举而叙之,先以“至于唐、虞,焕乎文章,畅于夏殷,备乎秦汉”概略述之,然后自史籀起分述,其内容大体围绕书体的来源、产生原因、实际应用及发展变化等项进行,直到今体。文章语意连贯,内容互有衔接,对源远流长的书体变化可成纵观。“剖析前古,无所不工。八体六言语,必撰其理,俯拾众美,会兹简易,制成今体,乃穷奥旨。”篇末阐明“书法玄微,其难品绘,今之优劣,神用无方,小学疑迷,惕然将寤。而旨述议,其可闻乎?”今有上海书画出版社《历代书法论文选》刊本。

疡科指南医案

疡科指南医案

《疡科指南医案》是清代王乐亭、李耀南合撰的一本外科类中医文献,不分卷,成书年代不详。王乐亭生平履历不详。该书按照人体部位,从头至足依次记载王氏临证医案,后录发无定处、疗、梅疮等病。现仅存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梁溪替庵抄本,藏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太上说转轮五道宿命因缘经

太上说转轮五道宿命因缘经

经名:太上说转轮五道宿命因缘经。撰人不详,似出於唐代。假托太上老君为左玄真人等说宿命因缘。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太上老君说各种报应,劝人广种福田。

辽小史

辽小史

明杨循吉撰。一卷。记契丹自耶律阿保机兴起,至金人灭辽的史实。末记耶律大石西迁,建立西辽政权,甚简略。是书着意于政权更替,帝位争夺,至于辽与宋、金、西夏之间关系,则语焉不详。

印光法师文钞

印光法师文钞

现代净土宗师印光的佛学著述全集。1918年初编刊印于北京,翌年印行初编续集。1922年将初、续二编分类重校,勒成一册,由商务印书馆出版。1923年,另排增订本,分为四册。1925年,中华书局据之另排出版,题为《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即今本之正编,1939年刊行今本之续编。1950年编成三编,至1990年,始由福建莆田广化寺印行。今正、续两编通行本系苏州灵岩山寺1991年重刊本。三编总计一百四十余万字,为印光平生书信、论述、序跋、疏记、杂著等文字的结集,各编编辑体例不尽一致。三编总收论八篇,疏三十四篇,为全书精要所在。序跋总计二百二十三篇,书信千余通,间附来函。记凡五十六篇,杂著二百三十七著,包括赞颂、祝词、楹联等。全书内容以力弘净土法门、开示修持法要为中心,强调净土法门普被三根、统摄诸宗,“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提倡真信切愿,持名念佛。并倡导佛法救世,强调儒佛相辅相成,教导学佛者敦伦尽分,诚意正心。本书作为近代净土宗的主要代表作,在佛教界至今影响颇深,被很多净土宗信徒奉为修持之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