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惠言

张惠言
  • 姓名:张惠言
  • 别名:字皋文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武进(今江苏常州)人
  • 出生日期:1761
  • 逝世日期:1802
  • 民族族群:

张惠言(1761~1802),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字皋文,武进(今江苏常州)人。祖上三代秀才,惠言4岁丧父,靠母、姊艰难维持,14岁即为童子师。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举本省乡试,教习景山官学,期满,适母病逝,即归丁母忧。七次参加礼部考试,始于嘉庆四年(1799年)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翰林院编修,3年后病卒。


他精通《周易》、《仪礼》,为乾隆时著名经学家,著有《周易虞氏义》、《虞氏消息》、《虞氏义礼》、《易候》、《易事》、《易言》、《周易郑荀义》、《周易别录》、《义图条辨》等。早年好为词赋,曾专攻骈文,后又致力古文,与恽敬创“阳湖派”。“阳湖派”为矫桐城派狭窄之陋,推崇韩愈的“明道”主张,提倡模仿诸子百家及唐宋古文,思想较解放,但理论及创作均不及桐城派影响大。惠言又为“常州词派”创始人,是继朱彝尊后词坛盟主。鉴于“浙江词派”一味拟古,寄兴不高而提倡“意内言外”、“比兴寄托”,“其缘情造端,兴于微言,以相感动,极令风谣里巷男女哀乐,以道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低回要渺,以喻其致。盖诗之比兴,变风之义,骚人之情,则近之矣。”(《词选·自序》)于嘉庆二年(1796年)辑《词选》,选唐宋四十四家词为常州词派范本。由于他们极力寻求微言大义,不免有穿凿附会之弊。惠言词作多为身世之感和君国之忧,气势雄健,寄托深远,亦有词旨隐晦,难于索解之作。著有《茗柯文集》,《茗柯词》等。其弟张琦,清代名医,亦常州派词人,有云“超俊不让乃兄”,著《立山词》等传世。


张惠言是清嘉庆以后流行的常州词派的创始人。他自作词数量并不多,今存仅46首,但他所编《词选》一书当时却流行于世,产生较大的影响。《词选》刊行于嘉庆二年,选录唐五代和两宋词共44家116首,其中多选唐五代词,而少选南宋词,取舍标准与此前主盟词坛、标举南宋的浙派明显不同。在《词选序》和词评中,张惠言提出了比较系统的论词主张。他认为词非小道,上承风、骚,竭力提高词的文体地位,强调词作应富有内容,“意内而言外”,要体现“比兴寄托”,“缘情造端,兴于微言,以相感动”。他提倡“低回要眇”的词风,而反对浙派词人追求的“清空醇雅”。他的主张系针对浙派词风行世已久的弊病而来,对转变词坛风有着积极影响,故一时响应者颇众,流风余绪绵延至晚清。但他的词评也有勇于立论、疏于考史之弊,好言词中有政治寄托,每失之穿凿附会。他的词作能实践其论词主张,陈廷焯称其词“全自风骚变出”(《白雨斋词话》)。其词如〔木兰花慢〕《杨花》、〔水调歌头〕《春日赋示杨生子掞》等篇于写景咏物之际,寄托遥深,感慨系之,不失为佳作。


张惠言早年工骈文词赋,其大赋主要学汉魏,词藻富赡,富于气势,代表作有《游黄山赋》、《黄山赋》等;其小赋主要学六朝,托意幽深,抒情蕴藉,代表作有《望江南花赋》、《邓石如篆势》等。中年后从友人钱伯坰、王灼(刘大櫆学生)处接受桐城派的影响,又与同里恽敬共治唐、宋古文,欲合骈、散文之长为一体,开创了阳湖派。他的《送钱鲁斯序》和《文稿自序》言其为文本末,颇能反映阳湖派的文论主张。其散文特点是散行中时夹骈语,较桐城派散文富于词彩。


著有《茗柯文编》4卷,《茗柯词》1卷,并编有《词选》、《七十家赋钞》。近人龙榆生著《论常州词派》,其中搜集不少有关张惠言词作的研究资料,可供参考。

猜你喜欢的书

中国政治思想史

中国政治思想史

吕思勉著,系1935年吕思勉先生在上海光华大学的演讲。作者以独到的眼光,首先对中国政治思想史作了时期与派别的划分,进而对先秦至近代的政治思想予以梳理和辨析。本书融入作者多年的研究心得,其中不少论断,新颖独特,富有启发性。阅读本书,读者不仅可以把纷繁的诸子思想和历代政治主张理清头绪,更会对中国政治思想有一番新的认识。本书通俗易懂,又不失学术性,*适宜用作初学者的入门书。讲贯中国历代政治思想的原委和利弊,并附录作者自述治学的经历。

易象图说

易象图说

六卷。元张理撰。此书分内外两篇,篇各三卷。内篇有《本图书》、《原卦画》、《明蓍策》三卷; 外篇有 《象数》、《卦爻》、《度数》三卷。《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该书“于元会运世之升降,岁时寒暑之进退,日月行度之盈缩,以及治乱之所以倚伏,理欲之所以消长,先王制礼作乐、画井封疆,一切推本于图书”。作者认为图、书是天地阴阳之象,《易经》之所以能 “成变化而行鬼神”,原因全在于图、书之象与数。所以,本书以朱熹《周易本义》所附之九图为基础,推衍为十二图,以明阴阳、刚柔、奇偶之象。其中对圆图、方图的解释,皆与道教易相吻合。此书可谓《皇极经世》之支流,陈抟、邵雍图书学派的重要著作之一。此书已为“道藏”所录,有 《正统道藏》刻本,《四库全书》本等。

热血之花

热血之花

现代长篇小说。张恨水著。上海三友书店1946年6月初版。全书共16回。初连载于1936年4月《新闻报》。小说系根据作者同名剧本改编。剧本连载于1932年第7至9期《上海画报》,后收入《弯弓集》。小说以五卅惨案以后,日本侵华势力步步进逼为背景,描写了海盗入侵,沿海县城义勇军起而击败海盗的事件。小说女主人公舒剑花是军警情报机关的一名间谍,接受警备司令的命令,刺探敌人的秘密,与海盗密探队队长余鹤鸣周旋,致使义勇军首领华国雄产生误会,要与舒剑花决裂。可是华国雄却不知道他们的义勇军之所以能在夹石口一举打败海盗,正是舒剑花事前从余鹤鸣那里获取情报的缘故。当海盗准备大举反扑时,舒又奉命潜入县城,刺探敌人军情,不幸落入余鹤鸣的魔爪,英勇就义。华国雄从警备司令那里得知真情,悔恨莫及。华国雄的父亲也感慨地说:“舒剑花不幸而死,不仅是为民族争生存而死,也是为人类争生存而死,这种精神,是很伟大的,所以舒女士的死,格外值得我们崇拜。”作者在《写作生涯回忆》中指出:“那时我在北平,在两个月工夫内,写了一部《热血之花》,主题是国人和海盗的搏斗,当然,海寇就指日本了。”

存家诗稿

存家诗稿

明诗别集。杨巍(字伯谦,号梦心)著。初刻于万历间,凡8卷。前有万历三十年(1602)自序、邹观光序,末有吕时臣后序。《四库全书总目》即以此刻本为底本著录。其自语称己幼习举子业,不知诗,至嘉靖三十四年(1555)补晋臬,提举曹怍始引导他学诗。归田后,与山人吕时臣相倡和,得诗六百余篇,属邢侗、邹观光评骘而存之。可见他是中年后才学诗,但很快就显露出创作上的才能。《四库全书》馆臣评其诗说,其“天分超卓,自然拔俗,故能不染埃壒,独发清音。王士禛《池北偶谈》称其五言简古得陶体,为明人所少,又举其“前年视我心中病,落日独骑骢马来。记得任家亭子上,连翘花发共衔杯”一绝,盖其神韵清隽,与士禛论诗宗旨相近,故尤赏之。然其他高旷简古之作,尚复不少,固与当时嘈杂之音相去远矣。”(《四库全书总目》卷172)今观其集,诗作的确清逸开爽,难怪其诗当时就深受李开先等人的推重。

石璞质禅师语录

石璞质禅师语录

二卷。清超质说,明嵩等编,钱广居序,王掞序。南岳下第三十六世,嗣佛古闻。收住香林禅院、曹溪禅院语录、颂古、佛事、机缘、赞、诗偈等。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三十六册。

却温黄神咒经

却温黄神咒经

全一卷。译者不详,或谓系唐代不空所译。又作却(却)温神咒经、却温黄神咒经。却,退却避除之意;温,指瘟疫毒气。本经明示退却毒害、消殃之法。收于卍续藏第三册。乃佛陀游王舍城竹林精舍说法时,毗耶离国(梵Vais/a^li )疫气流行,会中听众染疫者甚多,阿难因此而问避除瘟疫毒气之法,佛陀遂为其开示。谓有七鬼神常吐毒气以害万姓,若人得毒,则头痛寒热,百节欲解,苦痛难言;如欲平安,当诵持此经咒,即(卍续三·三八八下):‘南无佛陀耶,南无达磨耶,南无僧伽耶,南无十方诸佛,南无诸菩萨摩诃萨,南无诸圣僧,南无咒师,(某甲)今我弟子所说神咒,即从其愿,如是神名,我今当说沙罗佉。三说沙罗佉已,便说咒曰:“梦多难鬼 阿佉尼鬼 尼佉尸鬼 阿佉那鬼 波罗尼鬼 阿毗罗鬼 波提梨鬼”(中略)疾去疾去,莫得久住。’谓能令一切病毒疫气尽灭。或书写七鬼神之名字,系五色缕线,一一结其名字,安于门户,则诸瘟鬼不敢进门,全家延年益寿,吉祥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