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枯宁

- 姓名:巴枯宁
- 别名:
- 性别:男
- 国籍:俄国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1814年5月30日
- 逝世日期:1876年7月1日
- 民族族群:
米哈伊尔·亚历山大罗维奇·巴枯宁(Mikhail Alexandrovich Bakunin,1814年5月30日~1876年7月1日),无政府主义主要代表。1833年毕业于俄国炮兵学校,后服役。1835年离开部队,开始钻研哲学。1840年去德国柏林大学学习哲学,接近青年黑格尔派,猛烈抨击俄国的专制农奴制度。1844年迁居巴黎,与蒲鲁东交往密切,并结识马克思和恩格斯。1848年参加布拉格起义。1849年5月领导德累斯顿起义失败被捕,1851年由奥地利政府引渡给沙皇政府,囚禁期间,曾给沙皇递交了悔罪书,仍被流放西伯利亚。1861年逃亡英国。为《钟声》杂志撰稿。1863—1864年协助波兰起义,后加入第一国际。1868年10月在第一国际内部成立秘密的无政府主义组织(国际兄弟会、民族兄弟会和半公开的社会主义民主同盟),阴谋夺取领导权。1872年被开除。政治观点上,把国家看成资产阶级社会的主要祸害,主张废除一切国家。否认无产阶级的历史作用,认为农民占多数的国家最适合发动无政府主义的社会革命和实行“各阶级的平等”、“各自由协会”的联合。在哲学理论上,用经济唯物主义来曲解马克思主义,提出所谓“唯物主义体系”,认为所有的人都具有动物性、思想以及宗教、反叛这三种要素,它是历史上整个人类发展的根本条件。和第一种要素完全相应的是社会经济和私人经济;和第二种要素完全相应的是科学;和第三种要素完全相应的是自由(见《上帝和国家》)。认为历史是人类由“兽性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进化过程,第一阶段处于动物界,第二阶段受宗教和国家的奴役;第三阶段摆脱任何权力,进入无政府社会。鼓吹反叛和个人的绝对自由,要求在一天之内废除国家。巴枯宁作为早期民粹派的思想家,他在俄国历史上曾起过进步作用;作为无政府主义者,他在国际工人运动中起了破坏作用。主要著作还有《革命问答》、《国家制度和无政府状态》(1873)等。
巴枯宁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江南经略
兵书。明代郑若曾撰。全书共8卷。每卷又分二子卷,附图一百八十五幅,计十余万言。为作者在完成海防专著《筹海图编》后,为使“江海巨防相为表里”而续作的江防专著,为军事地理之作。其中有兵器总论、火器论、处置焰硝论、制火球法附录、海船论、福船论、沙船论、黄鱼船议等。该书为江南御倭而作,亦论及如何镇压农民起义。每卷又分二子卷。卷一之一为兵务总要,之下为江南内外形势总考。卷二至卷六分述苏州、常州、松江、镇江4府所属山川险易、城池兵马及农民起义据点。卷七论战守事宜。卷八则杂论战具战备。此书针对江南倭患提出抗御之策,多权宜之计,但就江海险要、道路冲僻、守御缓急、地形水势等方面的分析述说,多为作者亲历探考,亦有可取之处。
易学变通
六卷,元曾贯著。朱彝尊《经义考》载有《周易变通》,但以已佚。而《永乐大典》所录《周易》各卦,保存曾贯之说较多,标题作《易学贯通》。唯豫、随、无妄、大壮、晋、睽、蹇、中孚八卦,为《永乐大典》原缺。清《四库全书》编为六卷。曾贯,字传道,泰和 (今属江西)人。天历元年 (1328)举人,官绍兴府照磨。元末弃官家居,后御敌战败而死。著有《易学变通》、《四书类辨》、《学庸标目》,后二书皆湮没不传。该书纯以义理说《易》,其体例每篇统论一卦六爻之义,又举他卦辞义相近者参互,究其异同之故。立义纯正,剖析微细,往往能出前儒训解之外。间取互体立说,兼存古义,持论公允。《四库总目提要》称此书“在说易诸家,可谓明白而笃实”。朱彝尊《经义考》载该书为《周易变通》,并认为书已亡佚,盖未见该书。《永乐大典》载该书为 《易学变通》,《四库全书》据以从之。该书有《豫章丛书》(胡思敬辑)本,附《校勘记》一卷,《校勘续记》一卷,现藏于北京图书馆、首都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等多处。
温病条辨
中医温病学著作。6卷。清吴瑭(1758~1836)著。吴瑭,字鞠通,江苏淮阴人。清著名医学家。少习儒学,后因其父及侄儿相继因病而亡,于是专心从事医学工作。曾进京参与抄写检校《四库全书》,有机会阅览明吴又可《温疫论》,大受启发,又研读前代名家之论,结合吴瑭本人的临证经验,参考叶天士在温病方面的论述,仿仲景《伤寒论》体例而作。文字简要,便于记诵。人民卫生出版社1955年铅印本。本书是清代温热派的名著。全书共6卷,首卷为原病篇,卷1为上焦篇,卷2为中焦篇,卷3为下焦篇,卷4为杂说,卷5为解产难,卷6为解儿难。书中所载方剂脚注炮制方法较少,但亦可看出作者善用生品、鲜品治疗温热病。
盐铁论
西汉著作,桓宽编著,共10卷60篇。内容主要是记述了西汉始元6年(前81年),汉昭帝召集郡贤良、文学60余人,同御史大夫桑弘羊等人辩论盐铁官营、均输、平准等政策的情况。史称这次辩论为“盐铁会议”。会议中,各地推举的贤良文学提出“愿罢盐铁酒榷均输官,毋与天下争利”;桑弘羊则认为盐铁官营政策是“国家大业,所以制四夷,安边足用之本,不可废也。”内容还涉及到政治、军事、文化等多方面。从伦理思想方面看,贤良文学发挥先秦儒家的“德治”“仁政”思想,“夫礼让为国者,若江海流,弥久不竭,其本美也”(《诛秦》);御史大夫桑弘羊则颂扬秦国的法制强力,“非服其德,畏其威也,力多则人朝,力寡则朝于人矣”(同上)。《汉书·艺文志》和隋唐《经籍志》均有收录,并有《四库备要》和《诸子集成》本。
众经目录
凡五卷。隋代翻经沙门及学士等数人合撰。书成于隋文帝仁寿二年(602),主撰者为大兴善寺之彦琮。又称隋众经目录、隋仁寿年内典录、仁寿录、彦琮录。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五册。书中分类录出后汉至隋代之翻译经典。大别为单本、重翻、贤圣集传、别生、疑伪等五分。单本又别为大乘经单本、大乘律单本、大乘论单本、小乘经单本、小乘律单本、小乘论单本六科;重翻细分大乘经重翻、大乘律重翻、大乘论重翻、小乘经重翻四科;别生细别为大乘别生、大乘别生抄、小乘出别生、小乘别生抄、别集抄五科。单本凡三七○部,一七八六卷;重翻凡二七七部,五八三卷;贤圣集传四十一部,一六四卷;别生八一○部,一二八八卷;疑伪二○九部,四九○卷;阙本四○二部,七四七卷;合计二一○九部,五○五八卷;此外并列记卷数及译者名,记载颇为详实。本书之分类似取范法经录,然列举法经录所未分类之有本、阙本,且删略失译经,不列入我国撰述之疏记等,皆迥异于法经录。又本书今唯存于宋元明三本之中,高丽藏缺之。
金刚顶瑜伽经十八会指归
一卷,唐不空译。说梵本十万偈十八会之大要。常称曰十八会指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