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约

沈约
  • 姓名:沈约
  • 别名:字休文
  • 性别:
  • 朝代:南朝
  • 出生地: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
  • 出生日期:441
  • 逝世日期:513年
  • 民族族群:

沈约(441~513年)南朝史学家。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出身仕官之家,历仕宋、齐、梁三代。刘宋时起家奉朝请,累迁尚书度支郎。入齐,官至五兵尚书、国子祭酒。在齐梁易代之际,力劝萧衍称帝,故入梁后封建昌县侯,官至尚书令。沈约自幼笃志好学,博通群籍,齐梁时为文坛领袖,创立了以“四声” “八病”为基本内容的声律论。在史学上也很有造诣,著有《晋书》120卷、 《宋书》100卷、 《齐纪》20卷、《高祖纪》14卷,现仅存《宋书》。《宋书》记事,上自杀晋安帝义熙初年(公元405年)刘裕实际掌管东晋军政大权起,下至宋顺帝升明三年(公元479年)亡国止,首尾75年。沈约写作是书,抱有“作鉴于后”的目的,他在《上宋书表》中表白,刘宋“英主启基,名臣建绩,拯世夷难之功,配天光宅之运,亦足以勒名钟鼎,昭被方策。及虐后暴朝,前王罕二,国衅家祸,旷古未书,又可以式规万叶,作鉴于后。”为了起到劝戒的作用,他很注意历史的真实性,他总结此前写成的刘宋一代史书说,“且事属当时,多非实录,又立传之方,取舍乖衷,进由时旨,退傍世情,垂之方来,难以取信。”(《宋书·自序》)和同时代的史学家相比,他对“志”的编写格外重视,鉴于《三国志》无“志”,刘宋又大多因袭晋朝制度,他的“律历”等八志不拘泥于断代史的界线,而从魏朝开始叙述,使魏晋到刘宋一代的典章制度源流分明。列传的编写,内容上吹捧高门士族,王、谢两大姓入传的就有30人之多;喜爱选录文章,凡诏诰、符檄、奏章、辞赋,几乎备载全文。在叙事方法上,采用带叙的形式比较多,即对没有设专传的人物,在他人列传中往往将其简历、事迹也附带写出。沈约的史学思想也存在明显的问题,由于他是有神论者,书中宣扬天命论、宿命论的篇幅很大;此外,对晋宋、宋齐之际的史事多有回护,未能完全实践他自己史书应当成为“实录”的思想。

沈约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唐僧弘秀集

唐僧弘秀集

诗总集。宋李龏编。十卷。选 录唐释子“名弘才秀”者五十一家(序称五十二 家)诗五百首,按人编次。其中选皎然诗七十 首、贯休六十一首、齐己六十首,余各有等差, 大体反映唐僧诗歌创作成就。按唐代僧人有专 集者不过数家,其余散见诸书,此编裒而集之, 于保存资料甚有价值。《四库全书总目》虽批评 它“时有不检”,而亦承认其“采摭颇富”,“收拾 散亡,要亦不能谓之无功”。有南宋宝祐六年 (1258)陈氏书籍铺刻本藏台湾“中央图书馆”, 另明万历沈春泽刻本和清初毛氏汲古阁刻本, 《四库全书》亦加采录。

国贼孙文

国贼孙文

袁世凯政府抨击孙中山的宣传小册子,民国初年时筹安会所编,意在抨击孙中山。本书作于民国初年南北对峙时期。根据内容判断,本书应为北京国民政府、北洋军阀政权支持者所撰,用以抨击政敌孙中山的书册。此书作者不详,传为杨度所作。1915年,袁世凯执政的中华民国政府颁布《惩办国贼条例》,并发行署名杨度的《国贼孙文》一书,披露孙中山与日本“日中提携”的秘密协议等问题。

陈清端公年谱

陈清端公年谱

二卷,丁宗洛撰,陈瑸年谱。陈瑸,字文焕,又字眉川。清广东海康人。曾任福建古田、台湾知县,刑部主事、员外郎,兵部郎中, 四川学政。

慎子白话文

慎子白话文

前期法家代表人物慎到所著。 《慎子》在历史上影响不像法家其他著作那样大,历 史对《慎子》的记载也不详。《汉书·艺文志》法家 类著录《慎子》42篇,《隋书》、新旧 《唐书》皆著 录《慎子》十卷,宋《崇文总目》记作37篇,皆失 传。现仅存辑录7篇。7篇之中只有《威德》、《民 杂》、《知忠》较为完整,而《君臣》不足60字,《因 循》不足百字。钱熙祚辑本于7篇之后,录有慎子 《逸文》。钱云:“旧本之后有逸文,不知何人所辑。” 《逸文》共60余条,有的文字与《逸周书》、《墨子》、 《韩非子》、《战国策》等书同。现存《慎子》虽已与 最初的《慎子》书有很大不同,但在所存的文章中, 慎到重势、重法的思想倾向,仍然清晰可见。此为慎子白话译文。

大日经选译

大日经选译

《大日经》汉译正文三十一品,本书所选即其中第一品《入真言门住心品》,和第二品《入漫荼罗具缘真言品》。之所以节选这两品,是因为这两品具有典型性,是该经的精要部分,可以代表该经。

法华经疏义缵

法华经疏义缵

法华经疏义缵,六卷,唐智度述,日本元政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