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彦端

赵彦端
  • 姓名:赵彦端
  • 别名:字德庄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波阳(今属江西)人
  • 出生日期:1121
  • 逝世日期:1175
  • 民族族群:

赵彦端(1121-1175),字德庄,号介庵,波阳(今属江西)人。宋宗室,魏王廷美七世孙。绍兴八年进士,为临安府钱塘县主簿,徙建州观察推官、秀州军事判官。知饶州余干县,充福建路提刑司干办公事。召除国子监丞,权枢密院检详诸房文字。出知江州,复召为检详文字,迁右司员外郎。为江南东路转运副使,移福建路。假户部尚书,馆伴大金贺正使,迁太常少卿。乾道六年,知建宁府,改浙东路提刑。主管台州崇道观。淳熙二年卒,年五十五。彦端力学能文,以词著称,其词内容较窄,大多为席间唱酬、赠别友人之作,风格婉约纤丽,清雅可诵(《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九八、《蒿庵论词》)。其《谒金门》词咏西湖有“波底斜阳红湿”之句,为宋高宗称赏,谓“我家里人也会作此等语”(《贵耳集》卷上)。《清平乐》(桃根桃叶)为席上赠人之作,清李调元以为格调清丽,推许为赵词之冠(《雨村词话》卷三)。也有一些赠妓词,以姓名作调笑,被四库馆臣讥为殊乖雅音,“词格凡猥,皆无可取”(《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九八)。著有《介庵集》十卷、外集三卷(《宋史·艺文志》七),已佚;又有《介庵词》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一),今存明毛晋汲古阁刊本、《四库全书》本。《全宋词》第三册收其词一百五十馀首,《全宋词补辑》录其词一首。《全宋诗》卷二一○三录其诗三十三首。事迹见韩元吉《直宝文阁赵公墓志铭》(《南涧甲乙稿》卷二一)。

赵彦端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还丹金液歌注

还丹金液歌注

还丹金液歌注,原题「元阳子修,通玄先生注」。元阳子疑为唐人羊参微,通玄先生应为五代道士张荐明。《通志‧艺文略》着录元阳子撰「金液还丹龙虎歌一卷」,当即此书。今本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方法类。元阳子歌为五言诗二十八句,咏颂外丹。大旨以龙虎铅汞为丹药,以水银为丹基。诗云;「和气和太初,初气终归一。母子本相生,相生又相失。」注文曰:「姹女水银,玄阴水基,二气相合一体,而成还丹。」此诗又见于元阳子撰《还丹歌诀》卷下。

宦海升沉录

宦海升沉录

又名《袁世凯》。章回小说。近代黄世仲著。二十二回。小说以袁世凯宦海升沉轨迹为主线,叙述了晚清诸多重大政治事件,揭露了当时官场的腐败。袁世凯出身于中兴功臣世家,承父荫投北洋大臣李鸿章,被荐为驻朝鲜商务委员。中日甲午战争后李鸿章下野,荣禄掌权,袁奉命在天津训练新军。康无谓(指康有为)、梁希誉(指梁启超)说动光绪帝变法,帝召袁令其效忠。袁密告荣禄,西太后发动政变,康梁东渡,六君子殉难。庚子事变起,八国联军侵占北京,两宫西狩,袁以反义和团有功,升任北洋总督。满洲权贵阴嫉之,终使袁兵权旁落。光绪帝、西太后去世后,又被迫辞官回籍。本书侧重于从政治上暴露清政府腐败无能,揭露京师满汉权贵的劣迹及其内部争斗,“在当时的暴露官场小说里,是很优秀的”,“有其独特存在的价值,成为暴露官场小说另一倾向的代表”(阿英《晚清小说史》)。小说塑造袁世凯阴险狡诈、惯耍权术的奸雄形象,比较成功。有宣统元年(1909)香港实报馆排印本、1958年中华书局《甲午中日战争文学集·第二卷》本、1988年湖南文艺出版社排印本。

于湖词

于湖词

又称《张孝祥词》、《于湖先生长短句》、《于湖居士乐府》、《于湖长短句》、《紫微雅词》。词别集。宋张孝祥(学者称于湖先生)著。《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一卷”,《宋史·艺文志》著录同。宋本今尚存二种,一为宋刊《于湖文集》四十卷,此集为宋宁宗嘉泰元年(1201)其弟张孝伯尽以家藏及诸家所刊属王大成校刊付梓,卷前有其门人谢尧仁及张孝伯序,其中卷三一至卷三四载词四卷,存词一百八十二首。今藏台北中央图书馆。《四部丛刊》本据之影印。另一宋本为影抄宋本《于湖先生长短句》五卷拾遗一卷,存词一百七十四首,与全集本互有得失,且目录下各注宫调。此本底本旧藏铁琴铜剑楼,陶湘将其影印,刊入《景刊宋金元明本词》中,卷前有宋乾道辛卯(1171)汤衡、陈应行两序。陈序称其长短句“凡数百篇”,因原稿散亡,已非其旧。该本次为目录,题“状元张孝祥撰”,目中各调下侧注宫调,五卷后为拾遗,一卷,其目录之页亦题作“状元张孝祥”,各目下并侧注宫调与全集本颇多异文,且题序详尽,然有妄改及误出之字句。《唐宋名贤百家词》本《于湖词》存词一百五十四首。毛晋汲古阁刊《宋六十名家词》本存词三卷,一百八十一首,《四库全书》即用毛刻本。《全宋词》则据《于湖居士文集》录入,又据《于湖先生长短句》及拾遗、《全芳备祖》、《永乐大典》等增补,存词二百二十三首,且多有考订,然未增补其侧注宫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出版徐鹏校点本《于湖居士文集》,此本以《四部丛刊》初编影印慈溪李氏藏宋刊本为底本,参校宋乾道本《于湖先生长短句》、《宋名家词》本《于湖词》、《百家词》本《于湖词》,双照楼校写本《全芳备祖词钞》、《永乐大典》等,有校记,其卷三一至卷三四载词四卷,另有《补遗》载词四十五首,并附有多种参考资料。

江苏省通志稿礼俗志

江苏省通志稿礼俗志

宣统元年(1909)始修,由江苏通志局主持,缪荃孙任总纂。礼俗志。江南通志风俗附亍舆地,近方志多立礼俗专门,今拟仿之,立礼俗志。凡总论礼俗及冠婚丧祭,皆采辑各志,一一缀录。洪氏扰攘,立国未成,见于纪载,有可录者,亦不湮没。上海风纪,沾染欧化,新旧变异,此其本源,故录之。

十一经问对

十一经问对

五卷。元何异孙撰。异孙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其书在体例上依照朱子 “或问”之体,以问答的方式解释经义,故名曰“问对”。《论语》、《孝经》、《孟子》、《大学》、《中庸》、《尚书》、《毛诗》、《周礼》、《仪礼》、《春秋三传》、《礼记》,总称十一经。其说 《诗》多据郑玄,说 《书》多据蔡沈传,说 《三礼》、《三传》多撮举注疏。又随文生义,触类旁通,提出许多新的看法,有些颇有见地,有些则是毫无依据、毫无道理的推测,故不断遭到后学攻击,然其书颇便于蒙童幼学记诵,亦有其存在的价值。今存有元刻本,清通志堂经解本。

法华经指掌疏事义

法华经指掌疏事义

法华经指掌疏事义,一卷,清通理述,宝德刊行回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