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祖庚

- 姓名:郑祖庚
- 别名:
- 性别:
- 国籍: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郑祖庚,清代人。著有《侯官县乡土志》。生卒年不详,生平事迹不详。
猜你喜欢的书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本书讲述了一位15岁的“小哥白尼”在大学生毕业的舅舅思想启发与引导下,探索了友情、贫富、歧视、霸凌、人与社会、勇气等课题。借此理清了“人之所以为人的价值”,在传统价值观面临崩坏的现代,书中所提倡的身为人的基本品格特别令人动容。一个雨天,14岁的本田润一和舅舅在东京繁华街区的楼顶,看着人来人往,心中突然产生前所未有的变化——有许多人在他看不见的地方生活着,人类就像茫茫大海中的水分子,他只是其中之一。因为没有以自我为中心思考问题,他开始被舅舅称为“小哥白尼”。 当小哥白尼开始思考时,生活中的每一件事似乎都变得不简单了:为什么大家都欺负家境不好的同学?为什么不服从前辈制定的无理规则就要被排挤?为什么约定好的事却难以付诸行动? 舅舅告诉小哥白尼,这不是他现阶段独有的困扰,贫富、歧视、欺凌、勇气……在将来的人生中,他将在不同的场合反复遇到这些重大的问题。为此,舅舅特意为小哥白尼准备了一个神奇的笔记本。 奇妙的事情真的在小哥白尼身上发生了。
文泉子集
一名《刘蜕集》。唐刘蜕撰。6卷,孙光宪《北梦琐言》载刘蜕为桐庐人,官至中书舍人。所叙爵里不同,或疑是别一刘蜕,尚不得而知。是集前有《自序》说:“自褐衣以后,辛卯(87)以前,收其微词属意古今上下之间者为内外篇,复收其怨抑颂记婴于仁义者杂为诸篇焉,物不可以终杂,故离为10卷。离则名之不绝,故授之以为文泉”。其书不传。明崇祯十三年(1640)闽人韩锡所编仅1卷,系从《文苑英华》等书采出,非其旧帙存本。在此之前,天启四年(1624)吴馡于携李僧寺得桑悦藏本,考索同异,重新编成6卷付梓。是集有序、书、论、铭等体50余篇。刘蜕在《献南海崔尚书书》中说他因时著书满10卷,还有旧役刺书1卷,杂歌诗2卷。可见散佚实多,此集仅十之三四。有《四库全书》本、《别下斋丛书》本、《湖南丛书》本和《丛书集成》本。
建康集
一作《石林居士建康集》。诗文别集。宋叶梦得(号石林居士)著。八卷。其著述,《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有《石林总集》一百卷《年谱》一卷;《石林建康集》十卷;《石林审是集》八卷。今《总集》及《审是集》俱不传,唯《建康集》存,而又与陈直斋著录不合。然卷末有梦得孙叶辂题跋,亦云八卷。对此,《四库全书总目》云:“其或《书录解题》屡经传写,误以八卷为十卷,抑或旧本残阙,亡其二卷,后人追改辂跋以伪称完帙,则均不可考矣。”是书明清以来多抄本。今传除《四库全书》本外,尚有《石林遗书》本、《郋园先生全书》本。而清咸丰六年(1856)刻本则作《石林居士建康集》八卷《补遗》一卷《石林先生两镇建康纪年略》一卷。另有《石林奏议》十五卷(明汲古阁影宋抄本,清光绪十一年皕宋楼刻本)。此外,尚有《建康集钞》一卷(《宋诗钞初集》),《建康集补钞》一卷(《宋诗钞补》),《石林词》一卷等。
琴笺
琴学专著。北宋崔遵度撰。1卷。遵度字坚白。祖籍江陵(今属湖北),后徙居淄州淄川(今山东淄博南)。太平兴国进士,官至吏部郎中。通经学,喜读《周易》。尤善鼓琴,深得其趣,“尝谓颐天地之和,莫先于乐;究乐之趣,莫近于琴。”遂撰此书以见其意。是著为朱长文《琴史》收录。所论着重阐述琴面上十三个徽位的结构原理。对十二月附会十二律的说法加以否定,指出这是“数之自然”。然其皆据《周易》之理以立论,认为:“数本于一而成于三,因而重之,故《易》之画而成卦。”琴之理也相同,“一也道之所生也,在数为一,在律为黄钟,在音为宫,在木为根,在四体为心,众徽由之而生。”《易》卦的象数代表了“天地之文”,琴理也由之而生,“是则万物本于天地,天地本于太极,太极之外,以至于无物。圣人本于道,道本于自然,自然之外以主于无为。乐本于琴,琴本于中徽,中徽之外以至于无声。是知作《易》者考天地之象也,作琴者考天地之声也。”此种以乐理比附《周易》的说法并无科学依据,然代表了宋初的一种音乐理论,故可供研究者参考。
昌谷集
四卷。《外集》一卷。唐李贺撰。李贺,字长吉,福昌 (今河南宜阳)人。其祖上郑孝王亮,系唐高祖李渊从父,故李贺可谓唐王朝宗室后裔,故自以郡望称“陇西”,但家道早衰。李贺七岁能辞章。深得韩愈、皇甫湜赞誉。在应河南府试后,入京赴礼部试,但不第。后以恩荫得官,为太常寺奉礼郎。郁郁不得志,死时二十七岁。著有诗集五卷。李贺长于歌行,尤善乐府,辞尚奇诡,构思奇特。其诗作想象丰富,善熔炼辞采,在唐代诗坛独树一帜,称为“李长吉体”。此集又名《李长吉歌诗》、《李贺诗集》等。又因李贺生于昌谷,故名《昌谷集》。有诗二百三十三首,分为四卷。杜牧为之作序,李贺亲自编定,授其好友沈子明,故得以传世。到了宋代,又增加《外集》一卷,并有五种版本流传,即京师本、蜀本、会稽姚氏本、宣城本、鲍钦止家本(又谓上党本)。宋以后,除鲍本外,其余四本皆不传世。现今通行的所谓金刻本,即碣石赵衍本。据赵衍称“此书原本系北宋司马温公旧物。”虽标金刻,实为元蒙哥六年,即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刻。《四部丛刊》据此影印,名为《李贺歌诗编》。元明时,刻本有复古堂本,复古堂本翻刻本,万历广平王家瑞刻本,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称此本“雕印极精”,可能出自碣石赵衍刻本。毛晋汲古阁本,依鲍氏本覆刻。
楞严经精解评林
楞严经精解评林,三卷,明焦竑纂,王畿释教总论,王凤洲译经便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