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徽

刘徽
  • 姓名:刘徽
  • 别名:
  • 性别:
  • 朝代:魏晋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约225年
  • 逝世日期:约295年
  • 民族族群:

刘徽(约225年—约295年)魏晋时代人,中国古代最杰出的数学家之一,数学教育家,是中国古代数学理论的奠基者。生平事迹不见于史籍记载。他掌握的数学理论很完整,在他于263年所著《九章算术注》中,不仅对《九章算术》的全部公式和定理,而且对更一般的计算法则,给出了有关数学概念的严格定义,及这些公式与定理的合乎逻辑的证明。在其中,不仅提出了许多创见,还创立了如“齐同术”、“今有术”等许多新的方法。在中国,他最徽早完整地给数学概念以定义,给数学命题以证明,从而改变了以往我国注重计算忽视演绎推理的传统倾向。为了补充《九章算术》在测量方面的不足,他写出了《重差》[chongcha],即《海岛算经》(7世纪被单独抽出来,成为《算经十书》之一),作为《九章算术注》的附录。在其中,提出了一种测量不可及目标(海岛)的距离与高度的方法—“重差术”[通过两次(即重复)测量,求出日影之差,再利用相似直角三角形对应线段的关系,进行间接测量的方法]。他给出了比、方程组的科学定义;利用通分,对分母不同的分数进行加减运算,并推广为解线性(代数)方程组消元法的一个步骤——“互乘对减法”,与高斯消去法大致相同。他在世界上最早提出十进小数与幂的概念,最早给出正负数的确切定义,并用十进分数表示无理立方根的近似值。在我国,他最早使用极限概念解决数学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以极限概念为基础的求圆周率近似值的“割圆术”(利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穷竭圆周长或圆面积的方法,比阿基米德的方法简捷),求出圆周率为3.1416。在此基础上,祖冲之得到了更精确的近似值。刘徽还创造了“出入相补法”(也就是割补术,即对图形进行平移、迭合、拼凑的方法),证明了勾股定理及许多求面积、体积的公式,并修正了《九章算术》中的一些错误。他还用无限分割的思想,证明了方锥体(底面是正方形的棱锥)的体积公式,发展了我国古代的求积术。在证明阳马和鳖臑的体积公式中,包含了深刻的极限思想。与出入相补原理相结合,可建立多面体体积理论的基础,并容易得到各种多面体的体积公式,比用穷竭法简捷得多。他正确地得出“牟合方盖”(两个半径相等的直交圆柱面所围成的立体)的体积,是它的内切球体积的4/π,并指出了计算球体积的正确途径,这已经具有祖原理的初步思想。他还提出一不定方程组的解法,并指出解的个数“不定”的意义。

刘徽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政府论

政府论

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政治思想家洛克于1689至1690年相继写成和出版的主要著作之一,上篇分11章着力驳斥保皇派菲尔麦的君权神授和王位世袭的反动观点,下篇分19章正面阐述了关于议会制度的政治理论,一般公认下篇要富有理论价值。洛克与霍布斯不同,他所描绘的自然状态是和平、善意和安全的,强调生命、自由、财产是人们不可剥夺的自然权利,人们通过契约建立国家的主要目的是保护自己的财产不受侵犯,人们放弃给国家的只是由自己执行自然法和惩罚违反自然法者的权利;主张为更好维护人们的天赋权利,应实行立宪君主制,并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执行、对外主权,由议会和国王分掌,且立法权高于行政权,如果他们违背了契约的目的、有负于人民的委托,人民有权撤换他们或用革命的手段推翻他们,建立新政府;书中系统地提出了资产阶级的法治原则,宣称法律代表全民的意志,人人都要执行法律,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认为一个没有法律的政府是一种政治上不可思议的事情,是与人类社会格格不入的。这部著作所论述的不可转让的人的自然权利理论、分权学说和法治原则对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政治法律制度具有重大影响,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意义。

型世言

型世言

全称《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白话短篇小说集。明陆人龙著。四十回,每回一篇。成书于明崇祯年间。绝大多数篇章取材于明代社会现实生活,从正史、稗乘可得到佐证。如第一回“烈士不背君,贞女不辱父”,歌颂忠臣铁铉、贤士高贤宁、烈女铁氏姊妹。这都实有其人,铁铉、高贤宁在《明史》有传。第二回“千金不易父,一死伸国法”,第九回“避豪恶懦夫远窜,感梦兆孝子逢亲”,都是颂扬孝子的故事,其主人公王世名,见《明史·孝义传》。第二十五回“凶徒失妻失财,善士得妇得货”,则以崇祯元年浙江沿海一带海啸、狂风、暴雨造成特大水灾为题材。海宁县朱安国,趁灾掳箱、搠女子入水,因而失去未婚妻;朱玉舍身救人,而得妻、得财。后几篇小说内容荒诞,但寓意深刻,隐含着作者反阉宦专权的政见。其中还有十几篇公案小说,揭露人间罪恶,针砭现实有独到之处。《型世言》系《幻影》、《三刻拍案惊奇》、《别本二刻拍案惊奇》之祖本。有明末刻本,未见各书目著录。1987年法籍华人陈庆浩教授发现于汉城大学奎章阁,1992年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影印出版。1993年中华书局、四川文艺出版社校点出版。

郑氏史料初编

郑氏史料初编

本书(一册一八八面一一二、八○○字)分三卷,由「明清史料」乙编、丁编及戊编汇辑而成。盖「明清史料」中存有台湾郑氏关系档案甚富,总计不下五百余伴。此等原始文件,为研究郑氏史事之最好资料,因名「郑氏史料」。此为「初编」,系属关于郑芝龙之史料,共收二十八件;以后分别就郑成功、郑经及其子克塽关系史料续辑,称为「续编」与「三编」。本书卷一、卷二,收录明崇祯年间二十一件档案。由卷一所收十件中,可见郑芝龙受抚前后东南沿海所受寇祸之情况及郑之龙协剿闽粤寇盗李芝奇、钟凌秀之经过并与荷兰人之接触;由卷二所收十一件中,可知郑芝龙剿减海寇刘香老之经过及崇祯未年闽、浙海上情形。卷三,收录清顺治九年至十年及十八年档案六件;由此,可知郑芝龙降清后之境况暨被满清用作的饵招降成功及其下场。此外,续出之「明清史料」辛编尚有十二件与郑芝心龙有关之文件可为本书补充,见第一七四种「清代官书记明台湾郑氏亡事」书后「附录」;「壬编」亦有用于郑芝龙史料,后更集编为「郑氏史料初编补辑」,附录于第二九六种「明实录闽海关系史料」书末:分见前述两种篇

己酉避乱录

己酉避乱录

一卷。宋胡舜申(详见《乙巳泗州录》)撰。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金兵攻平江,宣抚周望出走。时胡舜申之兄舜陟举家避难。本书即记此事。书中颇有对韩世忠不满之词。近人陈懋恒为本书作《校勘记》一卷。有《京口掌故丛编初集》本。

大学点睛补

大学点睛补

蕅益子年十二。谈理学而不知理。年二十。习玄门而不知玄。年二十三。参禅而不知禅。年二十七。习律而不知律。年三十六。演教而不知教。逮大病几绝。归卧九华。腐滓以为馔。糠粊以为粮。忘形骸。断世故。万虑尽灰。一心无寄。然后知儒也。玄也。佛也。禅也。律也。教也。无非杨叶与空拳也。随婴孩所欲而诱之。诱得其宜。则哑哑而笑。不得其宜。则呱呱而泣。泣笑自在婴孩。于父母奚加损焉。顾儿笑。则父母喜。儿泣。则父母忧。天性相关。有欲罢而不能者。伐柯伐柯。

三主要道颂

三主要道颂

三主要道颂,一卷,宗喀巴大师造颂,是多闻比丘吉样善慧,称为侄察科语自在称所作教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