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野明林

秀野明林
  • 姓名:秀野明林
  • 俗姓:
  • 性别:
  • 朝代:明末
  • 出生地:四川成都人
  • 出生日期:1614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秀野明林(1614~?),明末临济宗僧。四川成都人,俗姓周。号秀野。八岁,礼九龙寺星天为师。崇祯六年(1633)二十岁,遍参诸方。翌年,于金陵讲席四年。十一年抵达姑苏,参礼汉月法藏,又拜谒径山雪峤圆信、天童山密云圆悟。十二年,受具足戒。十三年,至荆州避乱,入湖北建始县永安寺,刺血书写法华经、梵网经,住瓜溪荷桂亭六年。顺治六年(1649)春,下江南,参谒南漳云台山之奇然超智。康熙十九年(1680)继襄州黄龙寺之法席。世寿不详。有语录三卷行世。[秀野林禅师语录附行繇]

秀野明林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人格的启示

人格的启示

《人格的启示》是一本散文集,内容丰富,涉及了妇女参政、妇女解放、婚姻生活、国际政治、教育改革、社会改革、文学创作、文学刊物、游记、绘画、戏剧等多方面的内容,还有作者的读书日记、随笔等。

翊圣保德传

翊圣保德传

翊圣保德传,北宋真宗时王钦若奉敕编集。《通志‧艺文略》及《宋史‧艺文志》均着录作三卷。今本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又有《云笈七签》本及《四库全书》本。此书为「翊圣」传记,据称宋太祖建隆初年(960),有神仙显灵于陕西周至县道士张守真家,自称为玉帝辅臣,奉玉帝之命降世辅佐大宋皇朝。其后宋太宗在陕西终南镇建上清太平宫供奉此神,并诏封为「翊圣将军」。宋真宗又加封为「翊圣保德真君」,并命宰臣王钦若编撰本书。书中详记翊圣真君降世经历及宋朝供奉真君之事。又载翊圣真君显灵,驱邪斩妖,告诫世人积善去恶,行忠孝仁义等等、又附录宋真宗御制序文、王钦若进表、宋真宗批答等等。

上清金匮玉镜修真指玄妙经

上清金匮玉镜修真指玄妙经

太上道君劝人静观守道、去欲养心、为善保真、养气养形、泰定成性、诵经持号、荐亡祝生,以获长生。

佛母经

佛母经

亦称《大般涅槃经佛为摩耶夫人说偈品经》、《大般涅槃经佛母品》。中国人假托佛说所撰经典。作者不详。一卷。本经是中国人以《摩诃摩耶经》卷下“佛临涅槃母子相见”为题材,糅以中国传统的孝道与印度佛教的“无常”思想撰集而成。共有四种异本。诸异本文字互有差异,但题材、结构、思想内容均相同。大体谓释迦牟尼将入涅槃,急遣优波离上忉利天给其母摩耶夫人传讯。摩耶夫人前此已作六种噩梦,得到恶兆,闻讯急忙下凡,释迦牟尼已入涅槃,装棺入殓。摩耶夫人绕棺悲号,释迦从金棺出,为之说无常偈。摩耶夫人返回忉利天,天地震动,泪如雨下。本经中国历代经录均失载,亦未为历代大藏经所收,仅存于敦煌遗书中。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

释迦氏谱

释迦氏谱

全一卷。唐代道宣撰。又作释氏略谱、释迦氏略谱。收于大正藏第五十册。内容分所依贤劫、氏族根源、所托方土、法王化相、圣凡后胤等五科。系据大小乘三藏,叙述释迦出世之时间、释迦族谱之传说、释迦创教之地域、传教经过及圆寂后佛教之兴废等。大意虽同南朝梁代僧祐所作之释迦谱,而简略其文,结构整然,使后进者易得其门而入。唯引用之经文多阙题名,出典之检索不便。

阿毗达磨界身足论

阿毗达磨界身足论

梵名Abhidharma -dha^tu-ka^ya-pa^da 。凡三卷。印度世友造,唐玄奘译于龙朔三年(663)。又作说一切有部界身足论。略称界身足论。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六册。为阿毗达磨六足论之一。本论分为二品,即:(一)本事品,叙说十大地法、十大烦恼地法、十小烦恼地法、五烦恼、五见、五触、五根、五法、六识身、六触身、六受身、六想身、六思身、六爱身等。(二)分别品,略分十六门,广立八十八门,分别心所与五受、六识、无惭无愧等之相应不相应,及蕴、处、界与心所之相应不相应。此外,有关本论之作者另有异说,称友之梵文俱舍释论及西藏传说均载为富楼那(梵Pu^run!a )所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