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陶

- 姓名:吕陶
- 别名:字元均,号净德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成都(今属四川)人
- 出生日期:1028年
- 逝世日期:1104年
- 民族族群:
吕陶(1028年-1104年),字元均,号净德,成都(今属四川)人,一说眉州彭山(今属四川)人(《全蜀艺文志》卷五三《吕氏族谱》)。皇祐四年进士及第,调铜梁县令。英宗治平中,知太原寿阳县,知太原府唐介辟为签书判官。熙宁三年,应制科试,于御试策中历数新法之过,虽入等,仅得通判蜀州。熙宁末,知彭州,屡上书言禁榷蜀茶之弊,责监怀安商税。元丰末,起知广安军,召为司门郎中。元祐元年,擢殿中侍御史,力主废熙、丰之法,贬黜当时之臣,迁左谏议大夫,历梓州、淮西、成都府路转运副使。元祐七年召还,任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奉使契丹回,进给事中。哲宗亲政,以集贤院学士出知陈、河阳、潞州。绍圣三年,坐元祐党籍被贬,提举潭州南岳庙。元符三年,提举成都玉局观,差知邛州,改梓州。崇宁元年,致仕,次年卒,年七十七。吕陶文章以奏议见长,大多畅达剀切,洞悉事机,识虑深远,有贾谊之风。如治平间所著《上八事书》以及应制科试策,均能切中当时利弊,极论究治、明任、议官、虑边之策,而无所顾望(马骐《净德集序》)。其诗亦多典雅可观(《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五三),如《青蝇》诗以青蝇喻小人之争逐扰扰,《蜥蜴》诗讥讽朝廷下诏褒奖蜥蜴“为与生民致膏泽”,对时政不无讥刺。著有《吕陶集》六十卷(《宋史·艺文志》七),原集已佚,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辑出诗文,编为《净德集》三十八卷,有《四库全书》本、武英殿聚珍本等。《全宋诗》卷六六一至六七○录其诗十卷。《全宋文》卷一五八九至一六一五收其文二十七卷。事迹见《东都事略》卷九四、《宋史》卷三四六本传。
吕陶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神农本草经疏
三十卷。明缪希雍撰。又名 《本草经疏》。缪氏医术精湛,对本草研究尤为精深。他以 《神农本草经》 为经,以《名医别录》为纬,历三十余载,撰成此书。此书目录编次悉依宋代《大观证类本草》,部分混杂者,为之补正。刊于天启五年 (1625)。其取名缪氏曾称 “本草出自神农,譬之五经,增补别录,譬诸注疏,故名。”此书分本草为十部,卷一至卷二为续序例上、下。续序例上对药之性味、主治、七方十剂、五脏苦欲补泻等作了论述。续序例下,分阴阳表里虚实、五脏六腑虚实、六淫、杂证、妇人、小儿、外科七门。卷三至卷三十,按《大观证类本草》将药物分为玉石、草木、人、禽、兽、虫、鱼、果、米谷、菜等十部,共载药物一千四百余种。此书为缪氏对《神农本草经》的注释与阐发,以及一生药学经验之总结。缪氏在此书中对中药的作用,相互间作用的差异,每位药物的作用机理,以及其应用禁忌,一一加以说明。并结合临床实际,提出用药原则及药物的具体运用。此书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比较,李氏《本草纲目》以品种的齐全、部类的系属、采制的鉴定、功用的综述性等取胜,而此书则以述功寻验,明其所以然,条分缕析,发其隐微之旨为佳。是一部深刻而系统论述中药药性理论的巨著,对我国药物学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使我国的本草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由研究药物的效用发展到重视中药药理的研究阶段。清代著名药学家吴仪洛云:“缪氏之《经疏》,不特著药性功能,且兼其优劣,其中多所发明。”缪氏自序称:“据经以疏义,缘义以致用,参互以尽其长,简误以防其失。”足见此书宜于实用。有明天启五年(1625)绿君亭刊本、《四库全书》本、清光绪辛卯年(1891)池阳周氏校刊本。
偶像
《偶像》,连载于重庆《新民报》晚刊《出师表》,1941,11/1---1943,3/28。1944年重庆南京新民报社初版单行本。小说描写了正处于50岁左右年龄的丁古云,一位正经的“老古董”,追求女学生,最终却被被蓝、夏两个女人诈骗的故事。蓝、夏两人审时度势,为了钱财,利用男性好色软弱的特点,诈骗了一个又一个,最终在乱世过上了相对于其他人来说尚可的生活,讽刺意味极为强烈。故事的细节刻画得很生动,尤其是在人物心理的变化上,是一贯的张恨水的风格。
万花楼
清代白话长篇英雄传奇小说,书题《万花楼杨包狄演义》、全称《后续大宋杨家将文武曲星包公狄青初传》,简称《万花楼》,十四卷六十八回。题“西湖居士手编”,则作者当为李雨堂。演绎英雄传奇人物杨宗保、包拯、狄青等忠臣良将抗击外侮、斥佞除奸、忠君报国的故事。包公断狸猫换太子案,杨、包、狄与奸相庞洪(即庞吉)的斗争都写得有声有色,扣人心弦,杨宗保的老成持重,狄青的血气方刚,包拯的足智多谋,都会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明武宗实录
一百九十七卷。记武宗在位期间史事,起自弘治十八年(1505)五月,终于正德十六年(1521)三月。正德十六年六月始修,先以杨廷和、蒋冕等为总裁官,复以费宏、石瑶等为总裁,嘉靖四年(1525)六月书成。述事极详,亦多有曲笔,如王守仁平宸濠事。
劝发菩提心文
劝发菩提心文,一卷,唐裴休述,宗密序,淨照题记,日本高辨题记。
密庵和尚语录
全一卷(或作二卷)。又作密庵咸杰禅师语录、密庵录。宋代僧密庵咸杰(1118~1186)撰,松源崇岳、笑庵了悟等编。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刊行。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编录乾明禅院、太平兴国禅寺、华藏禅寺、天童景德禅寺等七会之语录,及小参、普说、颂赞、偈颂、法语、塔铭等。卷首有张镃之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