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峰明本

- 姓名:中峰明本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元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1263
- 逝世日期:1323
- 民族族群:
中峰明本(1263~1323),元代禅宗临济宗僧人。高峰原妙弟子。据祖顺《中峰和尚行录》、《佛祖历代通载》卷三六、《释氏稽古略续集》卷一等载,俗姓孙,号中峰,世称“中峰明本”、“天目中峰”。又号“幻住道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十五岁萌出家之志,读《法华》、《圆觉》、《金刚》诸经,并奉持五戒。二十四岁,入天目山狮子院参谒高峰原妙,甚为相得。翌年(1287),依原妙出家。次年,受具足戒,得原妙心印。原妙示寂后,隐于湖州辨山幻住庵,其间云游四方,而僧俗追随者甚众。延祐五年(1318),应请还住天目山,僧俗纷纷慕名瞻礼求法,被誉为“江南古佛”。元仁宗诏令出山,遭拒绝,乃赐号“佛慈圆照广慧禅师”,并赐金襕袈裟等。著名弟子有千岩元长、天如惟则等。禅理上继承和发挥原妙“自然入无心三昧”思想,对当时那种“只尚言通,不求实悟”以及机锋、棒喝的风气进行批评。以“万法归一,一归何处”为基本话头令人参究,并提出参禅要以透过“生死”为根本目的。其思想影响远及东邻,对日本足利时代的禅宗有相当的影响。其行履风范,大体与原妙相似。著述甚多,后人分别编为《天目中峰和尚广录》三十卷、《天目明本禅师杂录》三卷。
猜你喜欢的书
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是诺贝尔文学奖第一位获奖女作家、瑞典国宝级小说大师塞尔玛·拉格洛夫根据历史事件改编的经典小说。它曾在一百年前畅销欧洲,以细腻真实的叙述感动了一代读者。
古文观止译注
阴法鲁译注。《古文观止》共选录自先秦到明朝末年的二百二十二篇古文,是一本流传甚广、影响甚大且传世不衰的文章选本,原为为当时的学童和其他读书人编纂的一本古文启蒙读物,旨在初步了解古文的内容、文体、风格,增长历史、文学知识,认识古代社会以及提高古文阅读能力。这本译注对每篇古文都进行了题解、注释和白话文翻译的工作,译文文笔优美,便于今天的读者学习、欣赏。
邢特进集
诗文集。北齐人邢邵撰。 一卷。邵字子才。小字吉,河间鄚(今河北任丘)人。北齐文学家。 曾仕北魏、 北齐。 历太常卿、兼中书监、 摄国子祭酒、 后授特进。 幼少聪慧,文雅有才思、博览强识,年未二十即负盛名。魏孝明后,诗文之美,独步当时。每一文出,京师为之纸贵。诗以五言为主,《冬夜酬少傅直史馆》、《七夕》等有名,乐府小诗《思公子》写闺怨,情切意深。深受南梁诗风影响。与温子昇齐名,世称“温邢”,又与稍后的魏收,并称“邢魏”,三人被合称“北地三才”。他学识渊博,主张无神论,为北齐反佛教思想家。强调“人死则神灭”,为世人所推重。原有集三十卷,皆散佚。今集为明张溥辑刊。收赋、诏、表、奏、书、序、议、颂、铭、碑、谥议、哀策文、墓志等近三十篇,乐府和诗近十首。有《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 本。
王心斋家训译注
共十四章,条理分明,内容详尽,说理透彻,践行亲切,广泛涉及良知、日用、学乐、格物、安身、造命、进退、出处等诸多层面,可以说囊括了一个人在世生活的全体。心斋家学具有简易直截、庸言庸行、归根立本、门风严谨的特色,把高妙的形上理论与具体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让人能在实际上予以体认,令学说能真正转化自己的生活。心斋不但长于说理,根植于儒学传统,对习见命题层层剖析,新意叠出,又因为早年历经世事,对世道人心有深切的体会,所以谈话能深入人心,直透根本。本书译注者于心斋学上积学有年,在实践要点中又注意扣紧人们的普遍问题和日常关切,真正做到了学问和生活的合一。 每篇均分为“原文”“今译”“简注”“实践要点”四部分。注释会标明心斋所引古籍的原文,可以看出心斋与儒学大传统的关联。译文尽量以平易语出之,又对原来语意不明的地方予以澄清和补充。实践要点则着重于个人的践履,让阅读此书的人能依之而起行,体味心斋学说乃至儒学的真意。
胡适传统文学研究
《胡适传统文学研究》共6卷,收录了胡适在文学方面的研究论著。胡适对文学的研究范畴相当广泛,从诗词歌赋,到小说话本,无一不具。他对《红楼梦》研究、《水浒传》《西游记》等研究材料至今仍是解读这些名著的宝贵资料;此外,他对唐诗宋词元曲的鉴赏分析,对明清时期的小说、话本的分析论证,至今仍是国学经典教材。
守城录
中国宋代论述城邑防御专著。陈规、汤璹撰。有《守山阁》本、《墨海金壶》本、《瓶花书屋》本、《半亩园》本、《长恩书室》本、《四库全书》本等丛书本,乾隆四十年(1775)抄本及嘉庆、道光刻本存世。全书由陈规的《靖康朝野金言后序》、《守城机要》和汤璹的《建炎德安守御录》三部分组成,原各自成帙,宋宁宗以后合为一本,刊行于世。现存清乾隆年间抄本及嘉庆、道光年间刻本,共4卷,大约17800字。该书根据攻城武器的发展和实战经验,着重阐述了守城战法的改革。它提出“善守城者”不能只守不攻,而要“守中有攻”,注意沟通城内外道路,便利随时乘隙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