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玉衡

- 姓名:管玉衡
- 别名:字侗人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管玉衡,清医家。字侗人。善言脉理,谓脉理虽难辨,然自古四诊未有舍切诊而能施其巧者。乃以滑伯仁“浮沉迟数滑涩”六脉为纲,统述二十九脉。各脉必分阴阳,肖其形象。著《诊脉三十二辨》三卷,分类次第辨析脉象、诊脉法、脏腑病变等有关内容。所论屡出新见,发前人之未发。其书于1913年为祝绍钧所得,刊入《三三医书》。
管玉衡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晚清文选
郑振铎编选。成书于1937年。全书分为三卷,选录林则徐至陈天华等129家文章480篇,尤以选录龚自珍、郑观应、薛福成、谭嗣同、林纾、严复、章太炎等人文章为多。同时亦选录了洪秀全、杨秀清等人及与太平天国有关的文章10种。编者编选此书,意在突出图强、革命和反帝爱国、振奋民族的思想。这种进步的编辑宗旨,是晚清各种总集、类选所不能及的。此书为研究中国近代文学提供了宝贵的史料。有1937年上海生活书店刊本。
阵纪注释
《阵纪》是我国明代著名的军事著作,何良臣撰,陈秉才一九八四年注释。本书对《阵纪》原文详加注释,并全部翻译成白话文,深入浅出地进行评说。《阵纪》是明代军事家何良臣撰写的一部兵书,重点探讨战阵之间的纪律,治军思想是该书的重点。《阵纪》不仅深入探讨了战阵纪律的重要性,还对如何选拔兵员、定岗定编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何良臣主张,要打造纪律严明的军队,首先需要在士卒的招募和选拔上下功夫,即“募选”。他认为,通过严格的选拔过程,可以确保军队的质量和效率。此外,《阵纪》还强调了实际作战中的军事实用性,反对那些只追求美观而无实际战斗效果的训练方法,提倡“真艺”及“功夫”,使武艺朝着“遇敌制胜”的方向发展。
居官寡过录
六卷。清刘振清汇梓、李元春评阅。刘振清,字金亭,陕西朝邑县人。李元春,号时斋,陕西朝邑县人,嘉庆举人拣选知县,又改大理寺评事。后因母老,回陕西书院,教人以身心性命之学。本书原为刘振清汇梓,李元春重加辑录、审订,并在书眉上时加评语,其子维翰、来南分别予以校录和参订。作者用心可谓良苦,书前序说:“居官之道,言之略尽”。希望各级官吏能仿而行之,使自己成为良吏。全书分三卷,所列条目甚多。卷一主要谈及官吏赴任前后应注意事宜;卷二为理政事宜,其中注重征收钱粮和审断刑狱;卷三辑录清督抚和地方官有裨治理示谕和审案中的判语等。全书有许多眉批,可谓画龙点睛。例如,卷一首条《初选京邸勿收家人衙役》,眉批说:“今作官每患家人太多,且多有上人荐托者。如使人已足,或知其不可用,皆当善辞。须知凡荐托者亦多系其人自求,荐托者亦碍于情面耳。如己亦碍于情面,兼畏势力,将来受害不少矣。”这样的话,书中随处可见。但实际上,各级官吏听之者甚少。清代官吏的腐败,不是一二个人或一二本书即能解决的。有 《青照堂丛书》本。
灵宝半景斋仪
灵宝半景斋仪,不署撰人。内称玉帝为「太上无极大道至真玉皇尊帝」。盖出于唐代,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按半景斋是一种斋期仅半日之简易斋法,自清旦至正午谓之「半景」。唐代道书《斋戒录》已提及灵宝诸斋中有半景斋法。本书载清旦、平旦、巳时行半景斋之科仪,三朝仪式大致相同,皆以读词、礼方忏悔为主。据称行此斋法,可为斋主全家及先祖亡灵忏悔罪愆,祈求圣真保佑、消灾免厄、眷属平安、门族昌盛等等。
抱朴子内篇校释
校勘注释《抱朴子·内篇》的著作。中华书局1985年增订本,收入《新编诸子集成》第1辑,20卷。王明撰。《序言》部分对葛洪其人及《抱朴子·内篇》的价值有颇为详尽的介绍。《附录》1列清严可均辑《抱朴子·内篇佚文》,《抱朴子·内篇序》(葛洪撰),《抱朴子外篇自叙》,《晋书·葛洪传》。《附录》2收入孙星衍《新校正抱朴子内篇序》、《抱朴子内篇目录》,方维甸《校刊抱朴子内篇序》,《葛洪撰述书目表》。本校释以清孙星衍平津馆校刊本为底本,与其他10余种书籍参校。或采用前人校语,标明出处;或断以己意,迳作校语。《抱朴子》向无注本行世,此书先校后释,注解简明扼要。汇校和注释,于此书均属首次,然已有集大成的性质。
贞元新译华严经疏
亦称《华严经行愿品疏》、《普贤行愿品疏》、《贞元华严经疏》、《行愿品疏》等。佛典注疏。唐澄观著。十卷。是对“四十华严”的疏解。唐贞元十四年(798)澄观协助般若译出“四十华严”,即奉敕于终南山草堂寺撰成此疏。全书分十门:(1)教起因缘;(2)教门权实;(3)所诠义理;(4)辩证所宗;(5)修证深浅;(6)彰教体性;(7)部类品会;(8)流传感通;(9)释经名题;(10)随文解释。释义中对“六十华严”和“八十华严”均没有的“普贤菩萨十大愿文”,特别予以强调和详细解释,提出了“极乐不离华藏,弥勒即本师”的主张。注释书有唐宗密的《华严经行愿品疏钞》六卷。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