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翰

- 姓名:顾翰
- 别名:字木天,号蒹塘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江苏无锡人
- 出生日期:1783
- 逝世日期:1860
- 民族族群:
顾翰(1783~1860),字木天,号蒹塘,一作简塘。江苏无锡人。祖奎光、父敏恒,皆于乾隆间负文章盛名(见《清史列传》卷七二)。少承家学,九岁侍父官廨,即学为诗。与姐顾翎(字羽素)、弟顾翃(字兰厓)、顾翊(字竹畦)并工韵语,而其与翃尤负时名,有“二顾”之目。嘉庆十五年(1810)举人官国子监教习。道光初,改官县令,历任安徽宣城、泾县知县。晚归无锡,主讲东林书院。咸丰十年(1860),太平军攻城,受伤而殁。与郭麐、黄霁青、刘芙初等以诗词交。为诗学古而遗貌,体物近情,“古体奇情逸态,层出不穷”(陈融《颙园诗话》)。“近体清丽娟然”(王豫《群雅集》),饶有风致。符保森《国朝正雅集》称其“诗情婉丽”,时复“清空如画”。徐世昌则谓“诗浏漓浑脱,一气盘旋,无挦扯饾饤之习”(《晚晴簃诗汇》卷一二一)。鸦片战争后,诗风稍变,《俞家庄歌》等记乡民抗英,沉雄激切。尤工倚声,蔡示茂序其词称以“性苦淫哇”而“濯以藻丽”,故“冲然而澹,翛然而远”(《拜石山房词·叙》)。“论者谓兼竹坨(朱彝尊)、迦陵(陈维崧)之长”(陈乃乾《清名家词》)。有《拜石山房诗》四卷,《拜石山房词》四卷、《绿秋草堂词》一卷。生平见《无锡县志·文苑传》。陈乃乾《清名家词》作者简介。
顾翰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伊则吉尔老婆子
短篇小说,高尔基著,一八九五年发表在《萨马拉日报》,是高尔基早期革命浪漫主义创作的代表作。高尔基对民族文学遗产的继承,体现在对民间传说的情节和形象的借用上。而他对俄罗斯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则是通过塑造具有高尚理想的新人形象来完成的。在《伊则吉尔老婆子》这篇作品中,有两个显明对立的传说故事。第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极端的利己主义者腊拉。腊拉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而杀死了一个无辜的少女,从而遭到人民的惩罚和唾弃。他在人民的生活中失去了位置,在草原上游来荡去,最后变成了一个像影子一样的人。第二个故事讲的是集体主义英雄丹柯。他年轻、勇敢,对人民怀着强烈的爱。当人民需要自己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掏出自己燃烧着的心,把它高高地举在头上,照亮了拯救人民的道路。
太平圣惠方
简称《圣惠方》,100卷。北宋翰林医官五怀隐及副使王祐、郑彦,医官陈昭遇等奉宋太宗诏令编纂。自太平兴国三年 (978)始,到淳化三年 (992) 完成。宋太宗赐名 《太平圣惠方》,并亲自为之写序,记述该书编撰经过。全书分1670门,方16834首,约282万条。包括诊法、处方用药、五脏诸病、内、外、妇、儿、服食、丹药、外益、针炙等内容。每一病证先列 《诸病源候论》 的论述,对病因病机,疾病证候,方剂药物进行理论的阐述。该书重视 “脏腑疾病”,置于所载各种疾病之首,有别于前人。并首记 “五脏用药”。另外关于外科五善七恶之说,小儿急、慢惊风的分辨,眼科 “开内障眼论” 所载白内障针拨手术的详细过程,亦均为我国现存最早记载。书的又一特点,是设立专篇,阐述医德与医术的修养。本书是一部大型临床方书,反映了北宋前期医学水平,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临证参考价值。但因卷帙浩大,在当时不易流传。北宋中期,庆历六年 (1046)福建医家何希彭,曾选录《太平圣惠方》 中便于民用者6096方,辑为 《圣惠选方》,作为教本应用,对后世方书的发展有较大影响。该书已佚。《太平圣惠方》现存主要版本有1958年人民卫生出版排印本、日本抄本。
太上玉佩金铛太极金书上经
亦称《洞真玉佩金铛经》,简称《玉佩金铛上经》。道教。成于六朝。一卷, 内分七章。《无上秘要》、《三洞珠囊》等均有引用。所谓“玉佩者, 九天魂精”,“金铛者,九天魄灵”。以玉佩、金铛为日月之魂魄精灵,乃九天之神。主要讲存思身神之法,其法有闭目内视、咽气、存神及诵经、念咒、服符、按摩等,以为持续修炼,可以长生成仙。收入《道藏》第30册。
濒湖脉学
中国古代脉学著作。李时珍撰于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明万历已来刊行数十次,多附于《本草纲目》之后。李时珍之父李言闻(字子郁,号月池)曾撰《四诊发明》8卷,未刊行。李时珍撷取此书中的脉学精华,又参考了55种与脉学相关的著作,编成本书,以为初学之指南。本书1卷,约1.1万字。分2大部分,前一部分论27脉,后一部分为《四言举要》。27脉是作者从历代有关资料中归纳选定的。介绍各脉时首先简明扼要地指出其特点,并用小字注明脉理,辨析前人之误。其次为“体状诗”,将该脉特征、主病括为一首七言诗。再其次为“相类诗”,亦用七言诗说明相类似脉象的鉴别要点。如浮脉,“浮如木在水中浮,浮大中空乃是芤。拍拍而浮是洪脉,来时虽盛去悠悠。”最末为“主病诗”,介绍该脉在诊断病证中的意义,其后简注该脉主病的特点,如:“浮脉主表,有力表实,无力表虚。浮迟中风,浮数风热……”《四言举要》题为宋代崔嘉彦撰,后由李言闻删补。该篇用四言诗形式比较全面地叙述了脉诊中的问题(如脉诊部位、脉象特征及主病等)。全书论脉简要,方便记诵。《四库全书提要》认为,元代戴启宗虽然指出了世传《脉诀》(五代高阳生托名)之伪妄,但“未能详立”一法,明其何以是也。”至李时珍博考精研,于27脉“毫厘之别,精核无遗”,故刊行以后,“《脉诀》遂废”,成为后世中医学习脉诊的常用入门书。
苕溪渔隐词话
胡仔撰。仔字元任,徽州绩溪(今属安徽)人,南渡后在世。以荫授迪功郎、两浙转运司干办公事,迁奉议郎,知常州晋陵县,后卜居湖州苕溪,自号苕溪渔隐。所著《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有绍兴戊辰(1148)自序,后集有绍兴丁亥(1167)自序。今所见本偶有后人增补。据其自序,该书系诗话汇编之体,而间附己说;为继阮阅《诗总》而作,凡《诗总》已收者不录;《诗总》编纂时元祐党禁未开,苏黄诗说未能收录,故本书与《诗总》实可相互补充,北宋一代诗话,大体可见于此二书。其前集卷五九所收19则、后集卷三九所收29则,为长短句门,唐圭璋师析出收入《词话丛编》,题《苕溪渔隐词话》。另其他各卷亦多有话词之语,合计约有200馀则。如后集卷三三“晁无咎”目下6则,有5则话词。其中有所引“李易安云”一段,通常称李清照《词论》,即首见于此。该书有《四库全书》本、《海山仙馆丛书》本、《四部备要》本、《丛书集成初编》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校点本。《词话丛编》本据《海山仙馆丛书》本收入。该书与《诗话总龟》、《能改斋漫录》、《诗人玉屑》等书,互有重出,其内容大同小异,其间关系复杂,不易厘清。相比较而言,本书所录,以人为纲,以时代为序,相关者相对集中,便于读者;引用他书必交代出处,其出于亲见亲闻或出于己见者,则言明“苕溪渔隐曰”,以资区别。其考证亦多有据。其论词则尚雅黜俗,于淫艳绮靡之风,颇有微辞。又有论及词之创作技巧的条目,为后世词话中诸多“作词法”之滥觞。然此书持论间有不公,对他书如《古今词话》等几乎贬为一无是处,凡加引述,必以微辞嘲讽,对李清照、僧惠洪等当代词人,亦多恶意讥刺,似有宽于己而严于人之风。
诗传名物集览
十二卷。清陈大章撰。陈大章,“章”一作“璋”,字仲夔,号雨山,黄冈(今湖北黄冈)人。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以母老乞归,遂杜门读书。工诗文,精名物训诂。《诗传名物集览》凡三易其稿乃成。初一百卷,后摘其要为十二卷,刊入《湖北丛书》中。凡鸟二卷、兽二卷、虫豸一卷、鳞介一卷、草四卷、木二卷。《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曰:“《毛诗》自陆玑以下,诠释名物者毋虑数十家,此书成之最后,故于诸家之说采辑尤夥……其征引既众,可资博览,虽精核不足,而繁富有余,固未始非读《诗》者多识之一助也。”是书以朱传为宗,次及经传训故、诸史百家,即裨官小说,亦所不遗,间附以己意。征引故实,颇近类书,然核其大致,可取者多矣,固宜略其芜杂,采其精英焉。书前有查初白(慎行)、其甥丘(良骥)二序。有《湖北丛书》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