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锡

田锡
  • 姓名:田锡
  • 别名:字表圣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四川
  • 出生日期:940年
  • 逝世日期:1004年1月5日
  • 民族族群:

田锡(940年—1004年1月5日),字表圣,先世为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唐末迁嘉州洪雅(今属四川)。游学长安,与韩丕复居骊山白鹿观数年,学业大成,声誉播于京师。太平兴国三年,以进士第二人及第,除将作监丞、通判宣城。召还,改著作郎,拜右拾遗、直史馆,赐五品服色。出为河北转运使,改知相、睦州,迁起居舍人。还朝,判登闻院,又以本官知制诰,进兵部员外郎。端拱二年,因忤宰相,出知陈州。以狱案留滞,责授海州团练副使。起为工部员外郎,直集贤院,复户部郎中。真宗即位,迁吏部郎中,判审官院兼通进银台封驳司。出知泰州。咸平五年再掌银台,兼御史知杂事,擢右谏议大夫、史馆修撰。六年十二月卒,年六十四。田锡以直言敢谏著称于时,知无不言,理意深切,前后所上奏疏凡五十一篇,苏轼称为“古之遗直”,比于西汉贾谊(《田表圣奏议叙》)。清康熙帝称赏《论边事疏》“思虑深远,老成谋国之言”,《上太宗疏》“通鉴恺切,而无激亢之气”(均见康熙《御制文三集》卷三八)。田锡论文主张以意为主,意明则气盛,气盛则文彩从之而生(《文体明辩序说》)。律赋不流于习俗,清人李调元评其《雁阵赋》“兴会淋漓,音节嘹亮,妍辞腻旨,不让唐人”(《赋话》卷五)。诗歌清丽秀隽,周密尝摘出好句,如“磬韵似烟和烛袅,松声如雨入窗流”(《寄题象耳寺》),“行色迎秋清似画,别情因景化为诗”(《送安仪凤》),“秋色数行江上雁,残阳一簇渡头人”(《桐江咏》),大加称赏,以为“政自不凡”(《浩然斋雅谈》卷中)。著有《咸平集》五十卷(《宋史·艺文志》七),今存三十卷,通行版本有明澹生堂祁氏抄本、《四库全书》本、李氏宜秋馆刊本。又有《别集》三卷、《奏议》二卷,今不存。《全宋诗》卷四一至四六录其诗六卷。《全宋文》卷七六至九五收其文二十卷。事迹见范仲淹《田公墓志铭》(《范文正公集》卷一二)、《宋史》卷二九三本传。

田锡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大隐集

大隐集

诗文别集。南宋李正民撰。十卷。正民字方叔,扬州(今属江苏)人。政和二年进士,曾官中书舍人,礼部、吏部侍郎,吉、筠、洪、湖、温、婺州知州和淮宁知府。知陈州时曾被金人所获。和议成得释归。原集《宋史·艺文志》作三十卷,传本明时佚,清乾隆间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所载,辑抄编次,厘定为文六卷,诗四卷。其文多中书制诰之作,温和华丽,流畅晓达,其诗亦艳秀可诵,《南归诗》:“沦身绝域久暌孤, 投老归来鬓发疏”,即述其俘金复获之情事。有《四库全书》本。今人来贵明自现存《永乐大典》中又辑得诗四首,可补《四库》辑本之缺遗, 见存《四库辑本别集拾遗》。

外科心法要诀

外科心法要诀

外科著作。清吴谦等撰。十六卷。谦有 《医宗金鉴》 已著录。是书以祁坤 《外科大成》 为基础,加以整理补充编成。刊于乾隆七年(1742)。是书即《医宗金鉴》之卷六十一至七十六。其卷六十一论述十二经脉及外科痈疽证治总论; 卷六十二列各类外科常用方剂; 卷六十三至七十一分述头、面、项、背及全身各部外科病证; 卷七十二至七十四为发无定处的外科、皮肤科病证; 卷七十五杂证部,为跌仆、金疮及竹、木、虫兽所伤诸病;卷七十六婴儿部,为小儿外科病证。内容较为丰富,对中医外科疾病分类颇为详细,治法切于实用。书中将各病证候、方剂编成七言歌诀,便于记诵,并附有二百六十余幅外科病形图。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实用性,为后世外科医家视为较完整的专著和门径之作,至今仍有一定影响。有光绪九年(1883) 扫叶山房刻本,光绪三十二年有益斋石印本,一九五六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

西游原旨

西游原旨

小说评点本。清刘一明评点。一百回。有回评和夹批。其评继陈士斌《西游真诠》后,进一步阐发“三教一家之理”。然于谈玄说道中也涉及若干文学特点和表现技巧问题。原刊于嘉庆十五年(1810),嘉庆二十四年(1819)有湖南常德护国庵复刊本。亦有不载《西游》原文的评注单行本。清人刘一明所作《西游原旨》是《西游记》传播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也是清代众多《西游记》证道本之一。作为全真道龙门派第十一代的代表人物,刘一明对《西游记》做了一番试图阐述金丹大道的工作,似乎比其他证道本作者的评点更系统更广泛。不光如此,他对小说中所反映出的关于儒释道三教思想、阴阳五行以及《周易》理论等中国传统思想都进行了不遗余力的阐发,对小说中的世俗人情等也有许多精辟的阐述。

蒙斋中庸讲义

蒙斋中庸讲义

四卷。南宋袁甫撰。甫字广微,鄞县(今属浙江)人,嘉定七年(1214)进士,官至吏部侍郎兼国子祭酒,谥正肃。此书散见于《永乐大典》中,不见记载,只有朱彝尊《经义考》著录袁甫所撰《中庸详说》二卷,并且称已佚,可能指的就是此书。该书备列经文,逐节训解,盖平日记录以授门生弟子。袁甫之学出于杨简,杨简之学出于陆九渊,故立说多与九渊相合。如讲自诚明一节云:“诚不可传,可传者明,明即性也,不在诚外也。”此即《象山语录》所谓“诚则明,明则诚,此非有次第,其理自如此”之说。《四库提要》称其“虽主持过当,或不免惝怳无归,要其心得之处,未尝不自成一家。”该书原已佚,清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辑成,按经排列,分为四卷,并且加了案语,以匡正其误。

火吽轨别录

火吽轨别录

火吽轨别录,1卷,佚名,编号零九一四。梵字,汉文标题。

华严经感应略记

华严经感应略记

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感应略记》。佛教感应集。明袾宏辑录。一卷。记述印度和汉地从晋至元有关传持《华严经》的灵验感应事迹。分为二十八段,每段四字为题,如“双童现瑞”、“天地呈祥”等。所述事件大多未标明出处。不少内容为周克复的《华严经持验记》所采用。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