祩宏

- 姓名:祩宏
- 别名:俗姓沈,名袾宏
- 性别:男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1535
- 逝世日期:1615
- 民族族群:
祩宏(1535-1615)本姓沈,字佛慧,自号莲池,明末四高僧之一。杭州人。晚年居云栖寺。世称莲池大师或云栖大师。 早年即奉净土宗。31岁始出家,后在杭州昭庆寺受具足戒。祩宏以净土法门为主,冬季坐禅,余时兼讲经论。住持云栖寺40余年,施衣药,救贫病,终身布素,修持禅、净,披阅三藏,注释经典,主张严持戒律,力倡戒杀放生。不仅制订律制 规约,且修订焰口、水陆和课诵等仪。许多课仪,流传至今。其教学又兼华严及禅,而以净土为归趣。后世以为莲宗第八祖, 所著有《禅关策进》《弥陀疏钞》《云栖法汇》等20 余种。
莲池大师出生于世代望族之家。二十七岁丧父,三十二岁母亦永诀,大明世宗嘉靖四十五年(1566),祩宏三十二岁,投西山无门性天禅师落发,并于昭庆无尘玉禅师座下受具足戒。大师一生致力于弘扬净土法门,主持云栖道场四十余年,言传身教接引无数佛子同归净土。融合禅净二宗,定十约,僧徒奉为科律。清雍正中赐号净妙真修禅师。临终前半月预知时至,于明神宗万历四十三年(1615)七月某日安详念佛而逝,世寿八十一,僧腊五十。
莲池大师因弘扬净土宗贡献颇大,被后世尊为中国净土宗第八代祖师。
袾宏一生勤于笔耕,著述丰富,共30余种,由其弟子僧人大贤、居士李守一等人汇集成为《云栖法汇》,共3函,34册。据《云栖法汇目录》,分列如下:释经类共3种:《戒疏发隐》5卷(附《戒疏事义》、《戒疏问辨》),《弥陀疏钞》4卷(附《疏钞事义》、《疏钞间辨》、《四十八问答》、《净土疑辨》),《遗教节要》。辑古类共16种:《诸经日诵》、《具戒便蒙》、《沙弥要略》、《尼戒录要》、《禅关策进》、《僧训日记》、《缁门崇行录》、《华严感应略记》、《往生集》(附《劝修净土三章》)、《皇明名僧辑略》、《武林西湖高僧事略》、《自知录》、《水陆仪文》、《施食仪轨》、《诵戒式》、《放生仪》。手著类共11种:《楞严模象记》、《西方愿文略释》、《戒杀放生文》、《竹窗随笔》、《竹窗二笔》、《竹窗三笔》、《正讹集》、《直道集》、《山房杂录》、《遗稿》、《云栖共住规约集》。
猜你喜欢的书
社会学的基本概念
《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社会指的是一门试图说明性地理解社会行为,并由此而对这一行为的过程和作用作出因果解释的科学。“行为”在这里表示人的行动,只要这一行动带有行为者赋加的主观意向。“社会”行为则表示,根据行为者所赋的意向而与他人行为有关,并在其过程中针对他人行为的一类行动。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
英国剧作家,诗人莎士比亚的早期喜剧。剧本写约翰·福斯泰夫爵士是一个贪财好色之徒。他知道温莎地方的两个绅士福德和培琪都很有钱,便设法勾引他们的妻子。他同时向福德夫人和培琪夫人都送了求爱信。这两个夫人交换情况后发现他们收到的信不仅字迹相同,而且语句完全一样。于是她们商量了办法,把福斯泰夫戏弄了三次:第一次把他约会到福德家里,刚刚进门,培琪夫人慌忙赶来说,福德先生来了。福斯泰夫很惊慌,只好藏到装脏衣服的篓子里被扔进了泰晤士河。第二次仍是这样,福斯泰夫只好装扮成一个老巫婆溜走,在大门口碰上福德先生,被福德先生打了一顿。第三次把他约会到一个树林里,让他装扮成一头公鹿等着。福德夫人和培琪夫人早就布置了许多人藏在周围,“公鹿”一出来,大家把他围住,叫他无处逃跑,并且撕掉他的伪装,露出福斯泰夫的真面目。与此同时,还穿插着一个安·培琪小姐的婚姻事件。他的父亲培琪先生叫她在捉“公鹿”的那天晚上穿上白色衣服,去跟斯兰德结婚。她的母亲培琪夫人叫她穿上绿色衣服跟卡厄斯医生去结婚。而安·培琪小姐却和少年绅士范顿相恋。这天晚上,她让两个男孩子分别穿上白色和绿色衣服跟着斯兰德和卡厄斯去了。安·培琪却和范顿一同去教长家里举行了婚礼。《温莎的风流娘儿们》是一出讽刺喜剧,它讽刺戏弄了贪财好色的福斯泰夫爵上,赞美了安·培琪和范顿的真挚爱情。
龟巢稿
元代诗文别集。谢应芳撰。《四库全书》曾据编修汪如藻家藏本编入别集类。《龟巢稿》版本较多,而且卷数也不一致,有17卷、15卷、20卷、10卷等版本,另有选本《龟巢摘稿》3卷。以17卷本较常见,《四库全书》底本也是17卷本。17卷本卷首有张绅序。卷1为赋,卷2—5为诗(未类编),卷6为记,卷7为启,卷8为启、札、状、笺、表,卷9为序,卷10为疏,卷11为书,卷12为词,卷13为行状、志、铭、赞、箴,卷14为题跋、传、说、论、辨、文、杂著,卷15为祭文、哀辞,卷16—17又为诗。《四库全书总目》认为本集“编次颇为无绪,疑后人传写乱其旧第。抑或本为前集十二卷,后集五卷,一则先诗而后文,一则先文而后诗,传写误并为一集,故参错如是也。”但20卷本编次则较为合理。20卷本卷首为明洪武十二年(1379)余诠序,卢熊序。卷1为赋,卷2—10为诗,卷11为词,卷12为书,卷13为疏,卷14为序,卷15为记,卷16—17为启,卷18为题跋、说、杂著,卷19为行状、铭、赞、箴,卷20为祭文。近人傅增湘认为,20卷本可能是清初人重编之本。谢应芳的诗洁雅可诵,他的文章则多为应酬之作,缺乏特色。
北大历史课
《北大历史课》包括中国与世界历史两部分,以北大著名历史教授们的教学指导为方向,按照时间顺序,精编了华夏文明上至盘古开天的历史传说到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覆灭长达五千年的浩瀚长卷。世界史部分则展现了从古文明时期到二战后世界格局新变化的历史概况。在选材上反映了各个时代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及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人物及其贡献。以典型事例为题,通俗易懂。站在大师的高度看世界,读历史,一书在手,谈古论今,鉴往知来。
金匮玉函经
《伤寒论》别本。北宋治平二年(1065)林亿等校完《伤寒论》后的第二年,又校讫《金匮玉函经》,林亿在其序中说:“《金匮玉函经》与《伤寒论》同体而别名。”钱超尘氏考证,此书并非王叔和所集,而是由南朝秘管仲景医方之医师所集;其时代上限,不早于《大智度论》译讫之年(东晋义熙二年,公元406),下限不晚于隋文帝即位之年(开皇元年,公元581)。孙思邈撰《千金翼方》所披阅之本,主要是《金匮玉函经》,此书虽不见于隋唐公秘目录,但它作为手抄之本在唐代流传;治平三年校讫之后,由于方证分开不便临证检用,因而自南宋初流传日稀。本书对研究《伤寒论》具有重要意义。如《伤寒论》方后注常有“本云”两字,颇不可通;而《金匮玉函经》均作“本方”,正可解此疑团,其“云”字乃“方”字之讹。《金匮玉函经》八卷,在《伤寒论》校勘、训诂、版本流传、方证对比研究等方面,较之《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和《注解伤寒论》,更为直接与重要。本书全共8卷,29篇,共载方115首。本书现有清·陈士杰1716年刻本,1955~195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陈士杰本等版本。
洞真八景玉箓晨图隐符
《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始》卷4《灵宝中盟经目》著录《上清高上太上道君洞真金玄八景玉箓》,为六朝符箓。本文盖其中一部分。述佩符诵经以升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