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诩

- 姓名:王诩
- 别名:鬼谷子
- 性别:男
- 朝代:春秋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约公元前400年
- 逝世日期:约公元前270年
- 民族族群:
鬼谷子王诩(约公元前年—约公元前年),一作王禅,道号玄微子,生卒年不详,华夏族,战国时期显赫人物。相传,其额前四颗肉痣,成鬼宿之象。一说卫国(河南淇县)人;一说战国魏国邺地(河北临漳)人;一说陈国郸城(河南郸城县)人;一说汉水之滨 关内云阳 (陕西石泉县 )人。 - 著名谋略家、道家代表人物、兵法集大成者、纵横家的鼻祖,精通百家学问, - 因隐居云梦山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鬼谷子常入山修炼,深谙道法,神妙莫测。 “王禅老祖”是后人对鬼谷子的称呼,为老学五派之一。老学:苏张(苏秦和张仪)、鬼谷一派,申、韩一派,杨朱一派,庄、列一派,尹文一派。
他通天彻地,智慧卓绝,人不能及。一曰数学,日星象纬,在其掌中,占往察来,言无不验;二曰兵学,六韬三略,变化无穷,布阵行兵,鬼神不测;三曰言学,广记多闻,明理审势,出辞吐辩,万口莫当;四曰出世,修真养性,祛病延年,服食导引,平地飞升。
二千多年来,兵法家尊他为圣人,纵横家尊他为始祖,算命占卜的尊他为祖师爷,谋略家尊他为谋圣,名家尊他为师祖, 道教尊其为王禅老祖。 在文化史上,他是与孔子、孟子、庄子、荀子、墨子、韩非子等先哲齐名的学术大家。
鬼谷子主要作品有《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鬼谷子天髓灵文》等。其著作被后世称为“智慧禁果,旷世奇书”。书中涵盖的思想、谋略智慧在现代的从政、外交、经营、管理等方面有着深刻的指导作用。
鬼谷子主要作品有《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鬼谷子天髓灵文》等。其著作被后世称为“智慧禁果,旷世奇书”。书中涵盖的思想、谋略智慧在现代的从政、外交、经营、管理等方面有着深刻的指导作用。 【出典】《史记·苏秦列传》载:苏秦曾“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同书《张仪列传》也说:张仪“始尝与苏秦事鬼谷先生”。其国籍及其人的有无,历来诸家说法不一。《史记集解》引徐广曰:“颍川阳城有鬼谷,盖是其人所居,因为号。”又引《风俗通义》曰:“鬼谷先生,六国纵横家。”《史记索隐》引乐壹注《鬼谷子》书云:“苏秦欲神秘其道,故名鬼谷。”唐人长孙无忌《鬼谷子叙》引西晋皇甫谧注:“鬼谷子,楚人也,周世隐于鬼谷。”
猜你喜欢的书
布登勃洛克一家
德国作家托马斯·曼的长篇小说,副标题是《一个家庭的没落》(Verfalleiner Fami-lie)。情节发生在1835~1876年,以大商人布登勃洛克一家从盛到衰,直到灭亡的过程为发展的基础。这个家庭是吕贝克城的望族,在前期拥有巨大的经济实力和极高的社会声望。祖父老约翰代表着这个家族的黄金时代,小说开始时他从一个没落的富户手里买了一座豪华的住宅,亲友们纷纷祝贺他们乔迁之喜。布登勃洛克公司传到父亲手里,在和暴发户哈根斯特罗姆的竞争中遇到重重困难。小约翰苦心经营,总算保持住了家庭原有的财产。儿子托马斯当了公司主人以后,布登勃洛克家族和哈根斯特罗姆家族在经济和社会方面的竞争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托马斯一开始取得了某些胜利,在竞选参议员时击败了哈根斯特罗姆家族的赫尔曼。但这不过是布登勃洛克家族的回光返照,他们终遭惨败。祖父传下来的那座豪华的住宅终于转到哈根斯特罗姆家族手中。托马斯死后,布登勃洛克家族已名存实亡,经济上完全破产,在社会生活中失去了任何地位。最后一代人汉诺生来懦弱,根本不能适应资本主义弱肉强食的法则,小说以他的夭折结束。
方山先生文录
明薛应旗撰,文章集
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
研究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的一部精华荟萃,潘菽认为,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在自己特有的基本范畴基础上形成了许多相应的思想理论,只有抓住了基本范畴这个纽结,才能较全面地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的心理学思想 ,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他在长期的研究过程中总结出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的七大范畴:人贵论;形神论;天人论;性习论;知行论;情二端论;主客论。全书依据这七大范畴,选取了潘菽的数十篇文章加以归类,编辑成册。
删补颐生微论
综合类著作。明李中梓撰、沈朗仲校订。四卷。中梓有《内经知要》已著录。李氏于万历四十六年(1618)撰成 《颐生微论》。后又经反复删补,并由其门人沈朗仲校订,而更今名。成书于崇祯十五年(1642)。全书分述三奇(精、气、神)、医宗、先天、后天、辨妄、审象、宣药、运气、脏腑、别证、四要、化源、知机、明治、风土、虚劳、邪祟、伤寒、广嗣、妇科、药性、医方、医案、感应二十四篇。涉及养生、医学源流、脏腑、诊法、治则、方药、病证、医案、五运六气诸多内容。突出预防为主思想,故首列养生、气功、按摩等调摄之法。先天论、后天论两篇反映了注重脾肾的学术思想。强调探求病因,治病必求其本,选常用方剂约百首,录常用药物百二十种。后录证情复杂之医案三十例,示人以规矩准绳。全书持论精辟,宗诸家之长,上自《内经》、《难经》之论,下及诸名医之言,有理论,有实践,可供临证学习、研究、运用之参考。但分类较杂,且杂有道家修炼及佛家因果报应内容,是为不足。有崇祯十五年金阊付万堂刻本。
原道
中国古代哲学著作。韩愈著。为批判“佛”、“道”而作,论述了与佛教、道教的“道”相对立的儒“道”,以及与佛教祖统相抗衡的道统。认为世俗的君臣之道,君主统治百姓,百姓服事君主,臣帮助君以统治人民,这是自古以来的“道”。“是故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民者,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财货以事其上者也。君不出令,则失其所以为君;臣不行君之令而致之民,则失其所以为臣;民不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财货以事其上,则诛。”这个“道”由尧开端,“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认为“道统”的中心思想是仁、义、道、德。“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其文诗书易春秋,其法礼乐刑政,其民士农工贾,其位君臣、父子、师友、宾主、昆弟、夫妇,其服麻丝,其居宫室,其食粟米、果蔬、鱼肉。”能够推行“仁义”的人就是圣人。批评佛教伦理只讲“治其心而外天下国家”的出世原则,而不讲治国平天下,因而违背先王“道统”,破坏社会的等级秩序和伦理关系,所以必须加以废除和禁止。主张对佛、道二教要“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要“明先王之道以道之”,恢复和建立“君臣、父子、师友、宾主、昆弟、夫妇”等尊卑贵贱等级分明的社会伦常关系。此文收入《韩昌黎集》,1958年商务印书馆出版。
给孤长者女得度因缘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奉诏译,一卷,宋施护译。说长者女须摩提,嫁于满财长者子,令其家供养佛僧,同悟道者。出于增一阿含经须陀品第三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