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崧

- 姓名:徐崧
- 别名:字松之,号岳赡
- 性别:男
- 朝代:明末清初
- 出生地:吴江(今江苏苏州)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1690
- 民族族群:
徐崧(?—1690),明末清初吴江(今江苏苏州)人。字松之,号岳赡、臞庵居士。徐元瑛子,史玄弟子。明诸生。入清为遗民,与顾樵、顾有孝并称高士。遍游吴中山水名胜,喜搜古碑碣,详考古今。精选诗,有诗名,富禅理,被誉为“西吴词客”。曾与陈济生合辑《诗南初集》,与汪友祯、汪森合辑《诗风》。辑刻选本《怀音集》《缟纻集》《缬林集》《云山集》《南京倡和集》《九日倡和集》等。与契友张大纯同撰《百城烟水》。著有《东南舆地记》《缬林集》《臞庵诗稿》《徐岳赡遗稿》等。
徐崧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李文公集
十八卷。唐李翱(772—841)撰。李翱谥号为文,后世称为 “李文公”。生平详见 《论语笔解》(辞目)。此书版本较多,据 《新唐书·艺文志》、《直斋书录解题》载均为十卷,而陈振孙《书录解题》则称有 “蜀本,分二十卷。”但均散佚不存。此集共十八卷。所录皆文,无诗。前有广西布政使何宜序。集中卷一为赋,卷二一五为文,卷六一八为书,卷九为表疏,卷十为奏议状,卷十一为行状实录,卷十二为碑传,卷十三为碑述,卷十四一十五为墓志,卷十六为祭文,卷十七一十八为杂著。李翱才学虽皆逊韩愈,不能熔铸百氏皆如己出,而立言具有根底。大都温厚和平,俯仰中度,不象李观、刘蜕等人有矜心作意之态。苏舜钦评为“其词不逮韩,而理过于柳。”另外,光绪初冯焌光刻《三唐人集》丛书本,为 《李文公集》十八卷,补遗一卷,附录一卷。首为提要,次为何宜序,黄景夔序,附录有史话、欧阳修读李文一则,卷末有邢让、赵汸、毛晋、全祖望、吴大廷、冯焌光等人跋语。还有《四库全书》本、《四部丛刊》本、《三唐人文集》本行世。均为十八卷。
火车集
短篇小说集。老舍著。桂林上海杂志公司1939年8月初版。收短篇小说9篇。其中《“火”车》描写一列客车因军人强带的鞭炮起火而造成60余人死亡的惨剧;《我这一辈子》描写“我”从当裱糊匠到当巡警、巡长、缉私队长的经历和所见的人间不平;《杀狗》描写日本侵略者为一条狗被杀而到处捕人、杀人和老武师在敌人面前威武不屈的故事;《东西》描写留日学生鹿书香和留英学生郝鸣凤合作为日本侵略者效命的丑态;《浴奴》描写一个妇女为在前线牺牲的丈夫复仇而杀死日本人的故事;《人同此心》描写不愿当亡国奴的王文义等3个大学生留在城中打击敌人,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掩护;《一封家信》描写范先生在北平沦陷后外出谋事,天天盼望家信,但收到家信后却被敌机炸死。另外2篇是《兔》和《一块猪肝》。
伤寒论类方
《伤寒论》方著作。4卷。清徐大椿(灵胎)撰。刊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徐氏将《伤寒论》方剂,按方名归类、编次,先列方药组成及服用法,后论主治、间附按语。前3卷列述桂枝汤、麻黄汤、葛根汤、柴胡汤、栀子汤、承气汤、泻心汤、白虎汤、五苓散、四逆汤等类方共91首;卷4为“杂法方类”,计22方。总合113方。此书在《伤寒论》方剂著作中,是“以方归类”之代表作,有便于检索、不失仲景原意等优点,具有相当广泛的影响。现有初刻本、《四库全书》本等多种刊本,195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影印本,1984年江苏科技出版社出版校注本。
千里命稿
《千里命稿》,此书是民国时期上海的韦千里先生所著,是他主讲的命学培训班的讲义,成书时间在1935年。
花关索传
全名《新编全相说唱足本花关索传》。词话。明佚名撰。四集,四卷。约四万字。是书四集分别为前集《新编全相说唱足本花关索出身传》,后集《新编全相说唱足本花关索认父传》,续集《新编足本花关索下西川传》,别集《新编全相说唱足本花关索贬云南传》。内容讲唱三国时刘备、关羽、张飞在姜子牙庙三结义,为坚决打天下,除后顾之忧,关羽、张飞互杀对方全家,张飞杀关羽一家老小,独羽妻胡金定得免,逃至母家,时胡氏怀孕三月,孕足产下一儿,此儿七岁蒲州看灯丢失,落于索家,读书二载,九岁从班石洞主花岳学艺,十八岁归索家,取名花关索。 关索力大无穷, 勇猛无敌,取三妻同至荆州认父,一家团圆。关索投刘备后,屡建奇功。关羽战死,关索引兵报仇,杀敌将祭父。故事多系民间传说、草野逸闻,缺乏历史根据,多迷信、怪诞情节。全书插图八十八幅,图刻细致生动,是国内现存最早戏曲小说插图版画。是书语言通俗,说唱结合,为探索说唱文学与长篇小说之关系及研究《三国演义》版本源流提供了线索,在中国俗文学史上占有一定地位。有明成化十四年(1478)北京永顺堂重刊本, 一九七三年、一九七九年北京文物出版社影印《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本。赵景深《谈明成化刊本“说唱词话”》(见《曲艺丛谈》)可供参考。
圣箭堂述古
全一卷。明代僧为霖道霈(1615~1702)编。收于卍续藏第一二七册。内容收录行止殊异、履践严明,足为后世学人楷模之古圣先贤事迹,及理致精深、谆谆教诫,足以针砭末法时弊之经传著述,包括僧堂记、大般若经、宏智正觉、云门匡真、罗湖野录、菩提达磨、息心铭等三十二项,一一予以阐论比评。三十二项中,道霈以所获文献之先后编集成书,而未依时代古今之次序列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