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洵

苏洵
  • 姓名:苏洵
  • 别名:字明允,号老泉
  • 性别:
  • 朝代:北宋
  • 出生地: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人
  • 出生日期:1009年5月22日
  • 逝世日期:1066年5月21日
  • 民族族群:

苏洵(1009年5月22日—1066年5月21日)北宋散文家。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人。人称“老苏”,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列入“唐宋八大家”。据传二十七岁才开始发愤读书,但连进士、秀才也未考中。一气之下将平日撰写的文章数百篇焚烧殆尽,闭门苦读十余年,熟读《六经》及诸子百家之说,以至“下笔顷刻千言”。嘉祐元年(1056),带领苏轼、苏辙到汴京,二子双双得中进士,在京等候殿试。此间,他投书欧阳修等人,欧阳修对其甚为赏识并将其所著的《权书》、《衡论》、《几策》等二十二篇文章献于朝廷,公卿大夫争传竞效。苏洵从此文名大震。嘉祐三年(1058),仁宗召苏洵到舍人院参加考试,他托病不肯应诏。


嘉祐五年(1060)任秘书省校书郎。之后为霸州文安(今属河北省)县主簿,与陈州项城(今属河南省)县令姚闢同修礼书《太常因革礼》一百卷。书成不久,去世,追赠光禄寺丞,归葬四川。苏洵是有政治抱负的人,声称自己为文的主要目的是“言当世之要”以“施之于今”。实际上,他确实也是以史论、政论最为著名。他撰写的文章,不仅气势磅礴,落笔简洁有力,所论政治观点也有不少是切中时弊、甚为可取的,如他在《衡论》和《上皇帝书》等重要政论文中,提出不少革新的政治主张。在著名史论《六国》中,借论史而抨击宋王朝屡向契丹、西夏纳币求和的妥协外交,言“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因“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苏洵自述其文学修养得益于“论语、孟子、韩子及其他圣人、贤人之文”,其散文风格凌厉纵横,简古劲峭。欧阳修盛赞他的文章“为贾谊、刘向不能过”,“纵横上下,出入驰骤,必造于深微而后止”(《故霸州文安县主簿苏君墓志铭》)。


苏洵著作,原本大多散失,今存者尚有北宋刊《类编增广老苏先生大全文集》残卷及《嘉祐集》十五卷,有《四部丛刊》影宋钞本。最早事迹出处《宋史》四四三卷。

猜你喜欢的书

洞玄灵宝自然斋仪

洞玄灵宝自然斋仪

洞玄灵宝自然斋仪,撰人不详。南宋《秘目》着录《灵宝自然斋宿启仪》一卷,疑即此书。今本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按自然斋为早期道教灵宝六斋法之一,南朝陆修静《灵宝五感文》、宋文明《通门论》等道书已提及此斋法。主要用于为百姓祈福禳灾,救度一切存亡厄难。本篇载施行自然斋之科仪,其仪式程式主要有读词、礼十方忏、礼四方忏、步虚旋绕、三启三礼、十二愿等等。谓行此斋法可拔度民家九玄七祖亡灵,消际其门族姻亲厄患,使男女贞顺,畜产昌盛。又,敦煌遗书P3282、S6841、P2455。据大渊忍尔《敦煌道经目录编》考订,应为南朝《灵宝自然斋仪》抄本,其说待考。

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

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

《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是梁启超于1922年给清华学校历史系学生课外讲演的整理稿。主要讲述中国韵文里所表现的情感。屈原、陶渊明、杜甫分别是先秦、魏晋南北朝、唐代这段时间文学最兴盛阶段***诗人的代表。梁启超对三人分别作了详细的研究,可算是整体研究框架下的个案分析。早年喜爱填词的梁启超因政治的考量而略于创作,但在研究方面则有深入而系统的探索,主要体现在其 《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 中.他的词学观注重体制之辨,以情感为尚,推许辛弃疾词"元气淋漓"的阳刚之美,这昭示了"新""旧"转换的词学进程:其基于传统的辨体之说和主情之论,统摄于以"表情"方式为视角的"系统"研究,在守旧和开新两方面具有辩证通达而又交融互动的意涵;而其关于辛弃疾的研究和评价,则具有词学史和方法论的意义.《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原系梁启超生前未完成之稿,其去世后由后人整理出版。1936年该文由中华书局出版单行本,后收入林志钧整理的《饮冰室合集》中。

闲中今古录摘抄

闲中今古录摘抄

明黄溥撰《闲中今古录摘抄》是以杨呐的《元代农民战争史料》为蓝本的。生活在元末明初的杨呐亲历元亡明兴的朝代更替,目睹农民起义的反抗怒潮,其作品具有很强的史料价值。

中庸说

中庸说

经学著作。南宋张九成撰。残存3卷。此书以禅学解释《中庸》,所论多援佛入儒,故堪称阳儒阴释之作,于研究宋代佛、儒融合颇有意义。《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作6卷。后世国内已失传本,唯日本西京东福寺藏宋刊残本卷一至卷三,张元济据照片影印,辑入《四部丛刊三编》和《续古逸丛书》。

太极图西铭通书解

太极图西铭通书解

各一卷。明曹端撰。曹端字正夫,号月川,渑池(河南省渑池县)人。永乐戊子举人,官霍州学正,后改蒲州。史称其学,务躬行实践,而以静为要。读《太极图说》、《通书》、《西铭》曰:“道在是矣。”周敦颐依据《易传》、《中庸》和韩愈《原道》的唯心主义世界观,接受道教、佛教的某些思想,把陈抟的《无极图》改变成为论证世界本体及其形成发展的图式—— 《太极图》,建立自己的以孔、孟正统思想为主的客观唯心主观的本体论。

神栖安养赋

神栖安养赋

《神栖安养赋》是永明延寿禅师特别重要的专述净土法门的著作,言简意丰,精粹灵妙,理事俱备,全文四百余字,此赋是一代法眼宗大师礼赞西方极乐世界的颂歌,归向弥陀净土的宣言书。禅师为使更多的人信入笃行净土法门,神栖西方安养,还特地为赋作注,可惜长篇注文已经佚失不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