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顺鼎

- 姓名:易顺鼎
- 别名:字实甫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湖南龙阳(今汉寿)人
- 出生日期:1858
- 逝世日期:1920
- 民族族群:
易顺鼎(1858~1920),近代诗人。字实甫,又字实父、中硕,别号哭庵、一厂、一厂居士、忏绮斋等。湖南龙阳(今汉寿)人。出身于官僚之家,少有神童之誉。光绪元年(1875)中举。捐资得刑部郎中。光绪十三年(1887)以道员衔分发河南,治理贾鲁河。后因母丧,辞官隐居江西庐山琴志楼。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北上从军。倡言“今日之要义,一在有战而无和,一在先罚而后赏”(《盾墨拾余·拟陈治倭义疏》),激烈抨击李鸿章妥协误国。在《敬陈管见疏》和《请罢和议褫权奸疏》中痛斥李莲英等权奸祸国殃民。《马关条约》签订后,两度主动赴台湾和刘永福等筹划抗日事宜。光绪末年,任广东钦廉道道员。辛亥革命后,始则逃往上海,后又赴京与袁克文游。袁世凯当国时期,任代理印铸局长。袁世凯死后,生活更加颓唐。自评其生平曰:“初为神童,为才子。继为酒人,为游侠少年,为名士,为经生,为学人,为贵官,为隐士。忽东忽西,忽出忽处,其师与友谑之为‘神龙’。其操行亡定,若儒若墨,若夷若惠,莫能以一节称之。为文章亦然,或古或今,或朴或华,莫能以一诣绳之。要其轻天下,齐万物,非尧舜,薄汤武之心,则未尝一日易也”(《哭盒传》)。
易顺鼎诗学中晚唐,与樊增祥齐名,并称为近代诗坛中晚唐诗派的代表人物。其诗咏物、写景、咏史、抒怀各种题材均有。自称“生平好游,山水道长,半生足迹,几遍天下”(《琴志楼游山诗集自叙》),故纪游写景诗相当多。写于甲午中日战争时期的诗作,慷慨激昂,洋溢着爱国激情。如《感事书怀》云:“衮衮诸公满汉京,不应无计答升平。已已东帝连西帝,犹自南兄依北兄。骑虎势难今日下,屠龙势早昔年成。版泉涿鹿天王事,莫道皇家总厌兵。”《金陵上刘岘帅四首,时以倭警被召》云:“瞻韩御李感难禁,枨触生平泪满襟。墨从戎思裹革,黄冠归里岂甘心!功名慷慨留皮豹,身世苍茫择木禽。愿执干戈负弓弩,前驱直入阵云深。”《寓台咏怀》云:“宝刀未斩郅支头,惭愧炎荒此系舟。泛海零丁文信国,渡泸兵甲武乡侯。偶因射虎随飞将,苦对盘鸢忆少游。马革倘能归故里,招魂应向日南州。”其他如《华阳镇谣》和《宁陵县界始见种罂粟,以东更盛》等诗,对清朝地方政府与人民的矛盾也有所反映。另外,也有一部分诗思想平庸,情趣卑下。陈衍评其诗曰:易顺鼎“与樊樊山布政称两雄,惟樊山始终不改此度,实甫则屡变其面目,为大小谢,为长庆体,为皮、陆,为李贺,为卢仝,而风流自赏,近于温、李者居多。虽放言自恣,不免为世所訾 ,然亦未易才也”(《石遗室诗话》)。王以敏评曰:“其勇敏神隽似长源、长吉二李,而其憔悴婉笃则又似卫叔宝。所著诗古文词,哀韵顽艳往往令人泣下”(《魂北集序》)。著有《丁戊之间行卷》、《摩围阁诗》、《出都诗录》、《樊山沌水诗录》、《蜀船诗录》、《四魂集》、《庐余集》、《琴志楼编年诗集》、《琴志楼游山诗集》、《摩围阁词》等。部分诗文集汇编为《琴志楼易氏丛书》。
猜你喜欢的书
君子堂日询手镜
广西横州志书。一卷。明王济(字汝舟,号白铁道人,今浙江吴兴人)撰。正德十六年(1521),济任横州州判,在官250日,以母忧告老还乡,后作是书,以代口舌,故名。成书于嘉靖元年(1522)秋。是一部专门记载明代广西横州地区风土民俗的笔记体著作。全书篇幅较短,但内容独特,涉猎广泛,涵盖横州当地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少数民族、地方土司、方言俗语、风土人情、文人轶事、自然地理等方方面面。就内容而言,该书所记多为王济亲历亲闻,故而翔实可靠。同时,由于王济博引群籍,使得该书保存了不少有价值的资料,对于明史及广西地方史的研究可以提供大量的一手资料,也有助于后世的辑佚工作,因而史料价值甚高。
重订三字经
《三字经》世传为宋代著名学者王应麟所著,千百年来,相沿作为启蒙教材之一.明清两代续有增补.降及近代,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以此书"所举人事部类,其切者犹有未具",1928年季春重为增订,"其所增者三分之一,更定者亦百分之三四",章太炎先生重订三字经,对原三字经可以说是动了一次大手术.1932年《重订三字经》由上海汉文正楷书局排印问世.嗣章太炎先生在苏州创设章氏国学讲习会,此书由该会重印五百册行世,时章太炎先生与他的门弟子讲述读史日程,由诸祖耿,王乘六笔录整理成文,附录于该书之后.由于两次印本均系小开本,所用纸张极为单薄,不易保存,故今日已不易见到.
奇字韵
明杨慎编。成书年月不详。共5卷。此书收录当时较不常见而古书上用过的字,按106韵编排。上平、下平、上、去、入各一卷。意义难明的,则先释义;音不明则以反切注音。但较大部分是辨明异体。异体字下先以常用字注明,而后明其出处。也有少部分是正字的。作此书的用意与他作《古音骈字》、 《古音复字》相近,是为了存古字,以为当时识字提供方便。此书收入《函海》。
玉川子诗集
诗别集。二卷。唐卢仝撰。宋代韩盈于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作《玉川子诗外集序》云:“歌诗百篇,镂板已行于世,……近友人李生于道士崔怀玉处又得集外一十五首……以编附旧本。”是在北宋时,已有诗集行世。又《永乐大典》九○六诸家诗目中有南宋理宗嘉熙元年(1237)刊本,集中之《月蚀》一诗曾经胡伯和考订注释,钩玄探秘,一句一字,必详其所出。然宋之庆历、嘉熙旧本皆不见传,后人所著录者多为影宋抄本,且多如《直斋书录解题》所录的正集二卷、外集一卷。丁丙藏明抄宋本有无名氏题云:“予家藏宋刻本,最为完善,因寿之梓”,则明人不仅曾见宋本,且曾据以梓行。涵芬楼藏旧抄本于此题记后有一行“后学徐献忠跋”,可见《四部丛刊初集》影旧抄本亦源出宋刊。瞿镛于其《藏书目录》中说,明时吴郡陆涓曾以家藏旧宋本翻雕。给卢仝诗作注的除胡伯和外,还有清孙之騄;其所著《玉川子诗集注》,据《全唐诗》增诗二十二首,又误增入《栉铭》、《月》二首。之騄嗜奇,特注仝集,对理解奇谲诗颇有助益,然其注多有枝蔓、割裂之处。有《晴川八识》本及1923年卢永祥刻本。
松源崇嶽禅师语录
凡二卷。宋代僧松源崇嶽(1132~1202)撰,善开等编。宁宗嘉泰三年(1203)刊行。又作松源和尚语录、松源语录、松源禅师语录。收于卍续藏第一二一册。内容包括澄照禅院语、报恩光孝禅寺语、实际禅院语、荐福禅院语等八会之语录,以及秉拂普说、法语、颂古、赞佛祖、偈颂等,卷末附录陆游所撰之塔铭一篇。
说无垢称经
六卷,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与《维摩诘所说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