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峭

- 姓名:谭峭
- 别名:字景升
- 性别:男
- 朝代:五代
- 出生地:泉州(今属福建)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谭峭,五代时道士和道教学者。生卒年不详。字景升。泉州(今属福建)人。好黄老、诸子及神仙家书,无意仕进。后遍游名山,师事嵩山道士十余年,得辟谷、养气之术。常以醉酒为乐,行为怪异,被目为疯狂。长期生活在社会下层,同情劳动人民境遇,苦心思索治乱原因和救世之道。在哲学上认为,有形的万物始源于虚,又还原于虚,杳无的虚既是万物的本原,又是万物的归宿。在物、虚互反的变易过程中,万物化化不间,犹环之无穷,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但又追求一种神可不化、形可不生的永生境界,导致了形而上学结论。基于当时社会现实与生活理想的冲突,在其著作中以大量篇幅对所处时代进行了道德的和历史的批判。认为人类社会从揖让变为争夺,是统治者骄奢淫佚和聚敛刑戮造成的必然结果,“天子作弓矢以威天下,天下盗弓矢以侮天子。”(《弓矢》)统治者的道德是虚伪的,仁义是片面的,实质是“盖保其国家而护其富贵也”(《大化》);“食为五常之本,五常为食之末”(《鸱鸢》),好的伦理道德风尚取决于人民衣食温饱的满足。针对统治者穷奢极欲,人民却缺衣少食的状况,提出均食、尚俭的主张,“能均其食者,天下可以治”(《奢僭》),“俭者,均食之道也”(《太平》);向往君主“予己无所与,与民无所取”(《悭号》),自食其力,与一般百姓共同劳动、共同享受的“太和”理想社会。在这种社会中,人们依据道德上的平等原则建立“无亲”、“无疏”、“无爱”、“无恶”的人伦关系。其思想的进步性表现在强烈要求改变现状,但在很大程度上是小农平均主义思想的反映。著作有《化书》6卷,收入《道藏》。
猜你喜欢的书
北游集
宋代诗文别集。2卷。宋元间汪梦斗著。汪梦斗号杏山。宋亡后,被尚书谢昌言荐于元世祖,特召赴京,终不受官,放还。此集上卷是诗,末有诗馀6首,皆系北游纪行之作。作者于至元十六年(1279)正月赴京,至冬十月归里,舟车数千里,历时270日,途中所见所感,皆以诗记之,视为北游日记,因称《北游集》。当时南宋新亡,而作者又是被迫“北游”的,途中“悲伤怀感,忧惧愁叹,不能自已”(作者自序)。集中充满故国之思,如《道过茌平县感马周事》:“翻思故国今何在,枉抱忠肝似马周!”汶上县有后梁王彦章庙,金泰和中重修此庙,有碑记。作者过此庙,题诗说:“铁枪战死后梁时,消得金人为葺祠。近岁江头几符节,过来须也读此碑!”对宋朝误国诸臣谴责、愤恨之情,溢于字里行间。至京后,有《见礼部尚书谢公昌言》诗云:“曾将鸿笔冠群英,自是峨嵋第一人。执志只期东海死,伤心老作北朝臣。”又有“正须自爱不赀身”句,表达了对故国的忠贞,同时又以其义规劝昌言。集中更充满了故乡之思。《金陵僦舟渡江》之六:“已是淮南客,常吟江左风。”《东行鱼台县界初闻莺》:“家山今隔几千里,始听春莺第一声。”《清明》:“他乡逢冷食,故国隔长江!”途中风情亦多入诗,如《道中不见山水》:“有山无水山枯槁,有水无山水汗漫。此处无山亦无水,风沙卷地鼻生酸。”记山东河北之间景象,如在目前。集中亦有错误,如说留梦炎入(元)朝不屈等。下卷为附录,附《杏山摭稿》,收文5篇,乃后人所集梦斗讲学之语,如论“天理人欲”之类。书前有汪梦斗序。今存有《四库全书》本。朱祖谋曾将其中所收的词刻入《彊村丛书》。
品茶要录
宋代茶书,《品茶要录》一卷,宋黄儒撰。儒字道辅,陈振孙《书录解题》作道父者误也。建安人。熙宁六年进士。此书不载於《宋史·艺文志》,明新安程百二始刊行之。有苏轼书后一篇,称儒博学能文,不幸早亡,云其文见阁本《东坡外集》。上元焦竑因录附其后。然《东坡外集》实伪本(说详集部本条下),则此文亦在疑信间也。书中皆论建茶,分为十篇。一采造过时,二白合盗叶,三入杂,四蒸不熟,五过熟,六焦釜,七压叶,八清膏,九伤焙,十辩壑源沙溪。前后各为总论一篇,大旨以茶之采制烹试,各有其法,低昂得失,所辨甚微。园民射利售欺,易以淆混,故特详著其病以示人。与他家《茶录》惟论地产品目及烹试器具者,用意稍别。惟东溪《试茶录》内有茶病一条,所称鸟蒂白合蒸芽必熟诸语,亦仅略陈端绪,不及此书之详明。录存其说,亦可以互资考证也。苏轼跋称其:“博学能文,淡然精深,有道之士也。作《品茶要录》十篇,委曲微妙,……予悲其不幸早亡,独此书传于世。”
白莲集
诗别集。唐僧齐己撰。齐己《白莲集》系其卒后由门人西文收集、孙光宪编辑而成的,于后晋高祖天福三年(938)勒成十卷,共八百十篇。据《直斋书录解题》云,《白莲集》十卷外,尚附《风骚旨格》一卷。此书北宋曾刊行,传世既久,湮灭不完,诸家庋藏,仅依传抄。今传最早之抄本为明世宗嘉靖(1522—1566)年间抄本,有嘉靖八年(1529)柳佥跋文;此抄成为后来众多抄本之母本。《四部丛刊》影印者即此本。明末毛晋从柳佥本录出,与皎然、贯休诗合刊为《唐三高僧集》,至此,《白莲》一集才有了新的刻本。据《江苏一图善本书目》,有明武宗正德(1506—1521)年间依宋刊之《齐己诗集》一卷,收入《唐人小集三十四家》。《白莲集》向为十卷,此竟为一卷,殆收入丛集时合十为一。此书不见于《全国善本书目征求意见稿》,其详情不得而知。此较诸本,以柳氏抄本为胜;此本较汲古阁本存诗多,且足以正毛本伪误之处甚多,且附《风骚旨格》,为毛本所无。齐己集尚有一卷之朱警《唐百家诗》本及江标《唐人五十家小集》本,皆题作《唐齐己诗集》。
政论经
全一卷。唐 不空译。佛为优填王说王法政论经之略名。
菩萨本行经
附东晋录,一说往昔精进之行以策懈怠,一为波斯匿王说檀度事,一授婆罗门辟支佛记,一授牧羊人辟支佛记,一舍利弗度师质大臣出家,被弟遣贼断臂证果夙世因缘。一婆多竭梨尊者自说夙因,一佛说往昔剜身求法事,一为贫士须达说施田差别。一说如来降毒龙除国疫事,并说三千宝盖夙因。一说赞佛有大功德,一度辅相婆罗门夫妇证果,并说其往因。共十一节。
大云无想经
大云无想经佛经涅槃部典籍,此经可以说了义经中的极致。信受者甚为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