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里安·柯南·道尔

- 姓名:阿德里安·柯南·道尔
- 全名:
- 性别:男
- 国籍:英国
- 出生地:苏塞克斯郡
- 出生日期:1910年11月19日
- 逝世日期:1970年6月3日
- 民族族群:
阿德里安·马尔科姆·柯南·道尔(1910年11月19日-1970年6月3日)是亚瑟·柯南·道尔爵士和第二任妻子柯南·道尔夫人的第四个孩子。他有一个直系的妹妹莉娜·琼和哥哥丹尼斯,还有两个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姐姐玛丽和哥哥金斯利。
1910年11月19日,阿德里安出生在苏塞克斯郡克劳伯勒的温德尔舍姆。他于1911年1月2日受洗。1916年3月3日,他几乎死于肺炎(大约6岁)。他在位于Crowborough的名为Hookstead的私立学校(位于GoldsmithAvenue和BeaconRoad的十字路口)接受了小学和初中教育。他后来环游世界。1920年至1929年间,他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和加拿大(2次)和非洲等国度过了24个月。从1929年开始,阿德里安开始对赛车感兴趣。他开着一辆AnzaniFrazer-Nash(TheSlug)并获得了一些奖杯。1938年5月23日,他在汉普郡新森林的明斯特德诸圣堂与H.Horton牧师结婚。1938年5月25日,前往喀麦隆度蜜月。1940年,柯南道尔夫人去世,庄园由阿德里安管理。1944年,阿德里安在3月12日至4月25日期间在海军服役,然后退役。1945年,他写了一篇关于他父亲的文章:《真正的柯南道尔》。1947-1949年间,阿德里安帮助约翰·迪克森·卡尔完成传记:亚瑟·柯南·道尔爵士的生平(1949)。1948年12月下旬或1949年初,他在丹吉尔定居。1952年,阿德里安协助福尔摩斯展览,该展览在美国巡回演出了2年。1954年,他与约翰·迪克森·卡尔合着了《福尔摩斯的功绩》中所收集的歇洛克式拼贴画。他们合作写了4或5个第一个故事,其余的则由阿德里安独自撰写。1965年,阿德里安和安娜搬到了瑞士的卢森斯城堡。1966年,他在卢森斯城堡(瑞士)成立了亚瑟柯南道尔爵士基金会。阿德里安于1970年6月3日因心脏病发作去世,享年59岁。他的骨灰被安葬在卢森斯城堡的城垛里。
阿德里安·柯南·道尔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止堂集
诗文别集。南宋彭龟年(1142—1206)撰。二十卷。龟年字子寿,号止堂,清江(今属江西)人。乾道进士,授袁州宜春尉,历官太学博士,江陵知府,湖北安抚使,以数论韩侂胄奸,落职,未久复官,以宝谟阁待制致仕。卒谥忠肃。为官清正,敢于诤谏;从朱熹、张栻游,学识宏博。《宋史·艺文志》载有集四十七卷,明永乐后佚。清乾隆间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中辑抄诠次成二十卷,得《历代名臣奏议》辑得文二百二十三篇,诗二百二十首,依类编次,厘为二十卷。集中有奏折、札子五十五篇,敷陈明确,多关国家大计,论时弊帝责,直言恳道,“史称其学识正大,议论简直,善恶是非,辨析甚严。故生平虽不以文章名,而恳恻之忱与刚劲之气,浩然直达,语不求工而自工”。今人栾贵明据今残存《永乐大典》中辑得诗一首,记、省状、哀辞、祭文九篇,《经解》五条,见《四库辑本别集拾遗》,可补清人辑本之缺。另有《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作十八卷。
李冠仙医案
医案,清代李文荣撰,约成书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不分卷。全书共辑内、妇、外等科病症验案二十七类,每类皆以典型案例冠其首,后列数案以相发明,并置按语穿插其中。辨证用药颇具独特之处,惟文词稍冗。
锻炼
长篇小说。全书27章。小说从1948年9月9日至12月29日在香港《文汇报》连载。1979年作者修改时,将发表于1934年《文艺先锋》的《走上岗位》第5、6章修改后,移作《锻炼》的第14、15章。1980年12月和1981年5月分别由香港时代图书有限公司和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单行本。现收入《茅盾全集》第7卷。小说以 “八·一三”战争开始到结束为背景,广泛地展现了抗日战争初期上海各阶层的社会动态。抗战爆发后,上海及其郊区人民同仇敌忾,以各种行动参加、支持战争。国华机器制造厂总工程师周为新、助理技师唐济成、总务蔡永良以及工人群众冒着敌机轰炸,紧张地进行迁厂活动并与妥协动摇的资方开展尖锐的斗争。爱国知识分子陈克明教授、苏子培医生及爱国青年苏辛佳、严洁修积极地投入各种抗日救亡斗争。作品还描写了国华机器厂经理严仲平在迁厂过程中的动摇; 大学教授崔道生和青年罗求知在国民党反动政策压力下的屈服; 国民党当局在推行片面抗战路线中卖国投敌、迫害学生的反动政策,以及国民党内部的腐朽堕落。全篇采用开放型的结构形式,将多条情节线索交错进行,庞大繁杂而又井然有序,从而展现了特定阶段的时代风云,描绘了众多人物的思想和性格,笔触摇曳多姿,色彩缤纷,在艺术构思上别具一格。
随园诗话
中国古代诗歌理论和诗歌美学著作。清人袁枚(1716—1798)撰。十六卷,补遗十卷。枚有《小仓山房文集》已著录。初刊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内容多记当时诗歌创作的趣闻、轶事,间有对古今诗人和诗作的议论品评。其核心在于阐发作者的诗歌理论——“性灵”说,批评沈德潜的“格调”论、翁方纲的“肌理”说,评论王士祯的“神韵”说。袁枚倡导性灵说,主张本乎性情,注重灵机。袁枚认为,“诗之为道,标举性灵,发舒怀抱”,他说:“自三百篇至今日,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不关堆垛。”他强调:“诗者,由情生者也,有必不可解之情,而后有必不可朽之诗”;“诗写性情,唯吾所适”;“诗,以言我之情也”。本书是继《原诗》之后的清代最重要的诗话著作。
劝忍百箴
《劝忍百箴》一书以一百句箴言的方式,继续传达中国忍文化的深刻内涵。全书不被“忍”字所局限,除隐忍之外,还包含了把隐忍变为一种生活的豁达态度,以喜好做选择、勤俭的接受、夸张的防备等内容,将隐忍这种生活态度变为一种处世的能力。忍文化由此更加充实和饱满。
道安法师念佛赞文
敦煌本《道安法师念佛赞文》乃净土宗信徒所撰戒杀生食肉及劝布施行善之赞文,大抵是8世纪后半叶的作品,而与生活在4世纪的道安无涉。此赞文最早似出现于五台山一带,其严格的用韵及宣讲的内容与净土宗四祖法照及其门徒创作的赞文多有相同或相通之处。此赞文的产生或与法照于大历五年(公元770年)之后北上五台山一带的布教活动时间相当甚至更晚。其作者或为法照弟子,或为受法照净土宗影响的中下层信徒。直至10世纪中叶的曹元忠政权时期,该赞文仍在敦煌地区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