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刘

- 姓名:李刘
- 别名:字公甫,号梅亭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崇仁(今属江西)人
- 出生日期:1175
- 逝世日期:1245
- 民族族群:
李刘(1175-1245),字公甫,号梅亭,崇仁(今属江西)人。嘉定元年进士,复欲应词科,尝见真德秀,德秀试以竹夫人进封制,称赏不已(刘克庄《跋方汝玉行卷》)。授宁乡主簿,入曹彦约幕府。董居谊帅蜀,辟为属官,尝行边至兴元。秩满,南还为两浙运干,复通判武冈军。再度入蜀,历知荣州、眉州,除成都运判,帅成都,守本路提点刑狱、四川都大茶马。召为礼部郎官兼崇政殿说书,起居舍人,迁吏部侍郎,穆陵书“梅亭”以赐之。嘉熙三年,为中书舍人,直学士院,草诞皇子告庙文(《齐东野语》卷四)。卒年七十一。著有《梅亭类稿》三十卷,《续类稿》三十卷,已佚。今存《梅亭先生四六标准》四十卷,有宋刻本;文渊阁《四库全书》所采为明孙云翼笺释本。刘熟于墳典,文采博赡,尤长四六,隶事亲切,措词明畅,流丽妥帖,甚或称为南宋四六之冠。两为中书舍人,三入翰林直学士院,内外制较多,而乔行简、李宗勉、史嵩之三相之制,尤为世所称道。《全宋词》第四册录其词十一首。《全宋诗》卷二九四八录其诗一卷。《全宋文》卷七二六五至七三○三收其文二卷。事迹见虞集《李梅亭续类稿序》、《弘治抚州府志》卷二二、《宋史翼》卷二九。
李刘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民主之为自由
本卷收录的是杜威在政治哲学和法哲学方面的著作和论文。约翰•;杜威尝试打通理论和实践、科学和信仰、民主和自由的隔阂,认为除了民主生活,现代人找不到另一种更加美好的社会生活。杜威关注人的当下实践及其后果,用民主政治观取代独断政治观,提升人们对现代民主生活的整体期望。杜威认为,哲学、科学和民主相融。他的实用主义政治和法哲学,既是对现代民主观念的合理论证,也是对它的真实描述。
妇人鞋袜考
清初文学家、学者余怀著。该书对妇女缠足的风俗,作了深入的研究论证。记载了妇女缠足始于何时,盛于何时,并详细说明其发展、传承过程。
唱论
乐学论著。元燕南芝庵撰。不分卷,共三十一节,每节不标题目。内容除简略地列举古代著名的音乐家、歌唱家、作曲家和古典戏曲的主要体制外,大部分是关于宋元两代戏曲声乐理论和歌唱方法。其音乐美学思想,注重歌唱中的抑扬顿挫的格调、停声待拍的节奏,并提出“声要圆熟,腔要彻满”的美学命题。认为“歌之格调:抑扬顿挫,顶叠垛换,萦纡牵结,敦拖呜咽,推题丸转,捶欠遏透。”指出歌唱时,高低转折,要圆转自如。要使其声扬,必先使其抑;要使其声抑,必先扬其声;一腔顶着一腔唱,下句起音,要顶着上句尾声唱;行腔时,要讲究有板有眼,不失尺寸;发声落音,应极为厚实,要求在拖长的唱音上加上美的装饰音;要以情感贯注入声调的表达;歌唱时要有圆润如明珠般的格调,使人在听觉的美感中产生视觉美感。又要求歌唱时要注重蓄气吐气,使唱音刚柔如意,长短合度。其歌唱美学思想,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有元杨朝英选编的《乐府新编阳春白雪》附录本,元陶宗仪著《南村缀耕录》收录本,明臧懋循编《元曲选》附录本。近人任讷辑《新曲苑》本,《古典戏曲声乐论著丛编》本,《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收录。
洞玄灵宝真灵位业图
一卷。旧本题梁陶弘景撰。又称《真灵位业图》,《灵宝真灵位业图》。初言神仙真人者,并无等级观念。但随着历史的进展,或出于宗教的需要,逐渐有了关于神仙真人也分等级之说。据此书前陶弘景自序,他撰《真灵位业图》,就是强调“同号真人”中“亦有等级千亿”之说。他认为如果不辨尊卑贵贱,祈祝跪拜就会乖本失序。所以他据真灵神仙的名爵、学号、仪服、宫域等加以雠校,排列阶级地位等撰成此书。书中将神仙真灵分为七阶,每阶又分中位、左位、右位。另外还有阶品增女真位或地仙散位。如其将元始天尊列为第一中位,将“五灵七明混生高上道君”等二十九名神真列为左位,将玉皇道君等十九名神真列为右位。再如他将丰都北阴大帝列为第七品中位,将周文王、秦始皇、魏武帝等四十余人列为左位,将公孙度、马融、陶侃等数十名三国魏晋时期的文人武将列为右位。还曾将孔子列为第三左位太极上真公,颜回为明晨侍郎,曹操为太傅,周公为西明公比少傅,周武王为鬼官北斗等。此书所述与《真诰》、《枕中书》的内容多有雷同之处。后世学者对此书多有评品,《四库提要》称其 “杜撰凿空,又在《真诰》之下”。斥其所列孔子、曹操、周武王等人阶位 “诞妄殆不足辨”。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谓: “《真诰》与此书,同一荒唐之言,未见 《真诰》果出此书之上也”。关于此书作者,余嘉锡说:“弘景肯作真诰,未必不可作此书。” 并据 《道藏》所载《陶隐居集》收有此书序文,称 “相其文词,实出六朝人之笔,非出伪托”。《道藏提要》对此书著录尤详。说明此书对于后世学者研究道学,与 《真诰》、《枕中书》等同具重要参考价值。现存明 《道藏》(题 《洞玄灵宝真灵位业图》)本、《广川学海》本、《说郛》本,《秘册汇函》 (题 《灵宝真灵位业图》) 本。
蜕庵集
诗别集。五卷。元张翥撰。《元史》本传称张翥遗稿不传,传者有律诗、乐府,仅三卷。清王士禛《居易录》著录《蜕庵集》四卷,衡山释大杼北山编集,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锡山郎成抄本。采入《四库全书》者为朱彝尊所藏,五卷,明初释大杼手抄本,前后有来复、宗泐二人序跋。另有明刊本,题《张蜕庵诗集》,四卷。按张翥与大杼为方外交,翥殁于元末,此时朱元璋北伐,燕京不守,翥无嗣,大杼取其遗稿归江南,别为选次录存。《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指出:“考《元音》、《乾坤清气集》、《玉山雅集》诸书所录翥诗,尚有出此集之外者,则此集亦非全本也。”又金章宗明昌(1190—1195)、承安(1196—1200)间,亦有张翥,字仲扬。刘祁《归潜志》载其诗“矮窗小户寒不到”等句,诸书援引,有与元张翥误为一人者。今见《蜕庵集》有明太祖洪武(1368—1398)年间刊本四卷,为衡山释大杼北山编集,前有豫章沙门释蒲庵来复序,后有洪武十年(1377)冬天界善世禅寺住持天台释宗泐序。民国初年董康诵芬室据以覆刻,后又收入《四部丛刊》。谬荃荪为补抄序一首、诗二十三首,又据劳氏丹铅精舍辑本补文一首、诗十一首。又有《四库全书》本。
居士分灯录
凡二卷。明代朱时恩辑。书成于崇祯五年(1632)。收于卍续藏第一四七册。此书仿效缁门之传灯录,辑录在家信众参禅办道之事缘。包括西土之维摩居士,唐代之傅大士、庞居士、韩愈、吕岩真人,宋代之苏东坡、朱熹,及明代之宋濂等,计有一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