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东亭

- 姓名:汪东亭
- 别名:汪启濩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安徽省休宁县凤湖人
- 出生日期:1839
- 逝世日期:1917
- 民族族群:
汪东亭(1839—1917),安徽省休宁县凤湖人。名汪启濩,字东亭,号体真山人。幼习儒学,然嗜慕玄学道法,搜罗丹经子书,博览经史道籍。二十二岁访友求师,初因未得真师秘诀,修炼无成,遂浪迹江湖,阅遍五省,觅访明师二十有二载。一日由匡庐(庐山)经过,偶遇吴天秩师翁,睹其丰神洒脱,必非常之人。故叩问玄旨,答曰:“子虽有仙缘,诚恐始勤而终怠”。继以弟子礼事之,复询丹诀,遂传七返九还金液大丹之法,及火候次序之妙。于是心领神会,豁然贯通,乃知大道原在己身所得,决非向外求。嗣后到武汉,又遇到柯怀经、柯载书、李云岚、周俊夫等人,组成“八人谈道会”,同参切究,顿悟全旨。后由弟子邀请,留居沪上传道多年。据说:汪东亭晚年曾得到李涵虚祖师亲临沪上指示修道秘要及“投胎夺舎”的方法。其去世时曾嘱告弟子到某时某地去找他,因适值战争之期,未能去寻觅,故此事是否属实,不得而知,备考云。(按:海印山人《复志真函》云:“因先师临化前,有十年后求我于武当,必有响应之语也。自民六迄今,已二十余载,未知仙踪是否仍在武当,必亲去一探方知。”自《中华仙学·复志真函》,863页,台湾真善美出版社。)自著有《性命要旨》、《教外别传》、《体真心易》、《三教一贯》(现获残篇4卷,全篇9卷)、《金丹玄要》(待觅)、《东亭辑要》(待觅)等。另编辑有《道统大成》丛书四集,汇编收录了元明以来的十部主要丹经著作,如《中和集》、《规中指南》等。
猜你喜欢的书
丰臣家的人们
《丰臣家的人们》,又名为《丰臣家族》,是司马辽太郎的短篇小说作品。在《中央公论》杂志上连载,1973年出版单行本。主要描写丰臣秀吉的亲属们的故事,共由九个短篇小说组成,描写了丰臣家族有兴到衰的全过程,司马辽太郎善于用写新闻的方式来写小说,并善于描画处于历史动荡和转折期人物的心理活动,使本小说读起来别有趣味。由于所写的都是丰臣家的人们的事,相互有联系,因而这九篇故事既是独立的短篇小说,又可以当作描写丰臣家的兴衰史的长篇小说来读。
读书纪数略
清宫梦仁辑。8册,54卷。本书采集群书,分类编辑而成,并有注释。内分天、地、人、物四部。“人部”又分为29类,其中与法制关系密切的有9类:(1)法戒类,有居乡四约、余襄公从政六箴等136条。(2)伦品类,有妇七去、三不去等66条。(3)治道类,有十二教、五政、五赦等181条。(4)选课类,有审官六议等98条。(5)爵秩类,有六职、御史三院等237条。(6)贡赋类,有赋法九等等51条。(7)食货类,有理财三要等101条。(8)军政类,有兵制五变等200条。(9)刑律类,有三典、三赦、五禁、治狱期五、八刑、刑书四法、律例八字、左传九刑、刑狱十弊等58条。有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武英殿刊本。g
女仙外史
清代长篇章回体历史传奇小说。作者吕熊,字文兆,号逸田叟,清初苏州府昆山人。生平不详。全书共100回。小说以明朝初叶统治集团内部“削藩”斗争为背景,以“燕王靖难,建文帝逊位”为题材,叙写了山东农民起义领袖唐赛儿与明王朝错综复杂的斗争故事。全书前14回借《明史纪事本未》铺叙展开。写唐赛儿诸多奇异怪事。其后写燕王朱棣起兵靖难,杀景清、诛方孝孺等一班建文帝的忠臣义士,并篡位登基。后叙唐赛儿聚民起义,攻青州、克登州。尊奉建文帝为主。小说主旨褒忠贬叛,在抨击明末种种社会弊端的同时,寄寓了作者追思故国之恋情。小说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作者民主思想和政治改革的主张。作品带有浓厚的神奇色彩。唐赛儿被视为嫦娥转世,燕王是天狼星投胎,其他一些人物也都带有神幻色彩。小说结构较为紧凑,内容也较丰富。但在总体上仍显粗糙。此书未出版就曾被人誉为“新大奇书”,但因其“触当时忌”,为统治者所不容,清同治七年(1868)被列入淫词小说而遭查禁。《女仙外史》最早刊于康熙50年(1711)原本已佚。今存清末坊间石印本,1986年天津人民出版社重排出版。另有百花文艺出版社本、齐鲁书社本。
三湘从事录
明代崇阳人蒙正发圣功撰。蒙 正发于南明隆武元年 (1645) 十月在蒙阳起兵复城, 遂至湖南,依于督师何腾蛟、巡抚章旷题为参军,身历 行间,据其见闻,撰成此书。乙酉十月大顺农民刘体 纯、王进才等联明抗清之战,克复岳阳,直抵汉水,俨 然有中兴气象,至永历三年 (1649) 正月以何腾蛟抚 御失宜,章旷不能调辑主客之兵,团结一致,使明军张 先璧等横行掳掠,失去民望,以致偾事,清军攻破湘 潭,何腾蛟以身殉国。所记隆武、永历两朝时事,与清 军抗击事迹,由湖湘而涉及全局,故曰“三湘从事录”。 此书“屑玉丛书本”前有王夫之序,章旷之子章有谟识, 后附无名氏跋。清光绪年间金永森刻之于《崇阳蒙先生 遗集》中,重为校雠,并加注释,前有全序及凡例。民 国年间收入《中国内乱外祸历史丛书》。
盂兰盆经折中疏
盂兰盆经疏折中疏,一卷,清灵耀撰并序,有科文。全称《佛说盂兰盆经折中疏》。佛典注疏。清康熙十七年(1678)灵耀撰。是竺法护译《盂兰盆经》的注释书。作者序称,有感于“《旧疏》(指宗密的《盂兰盆经疏》)依经判释,多约阿含事相,矩度井井,而未揭言外义趣;《新疏》(指智旭的《盂兰盆经新疏》)妙辩纵横,文义富丽,理观圆极,而似不合现文”,故撰本书,括疏通。注释分为两部分:(1)释总题;(2)释别文。见载于《嘉兴藏·又续藏》及日本《续藏经》。
灵瑞禅师岩华集
清符(尼)说,振澄等记。卷首收序;卷一示众;卷二收代语、室中垂问;卷三收五宗门风颂语、佛祖真赞;卷四收偈颂;卷五收杂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