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预

张预
  • 姓名:张预
  • 别名:字公立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宋东光(今属河北)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张预,宋东光(今属河北)人,字公立。隐居不仕,善谈兵。尝览历代史书,发现古今将帅用兵无不与孙武兵书相合,因费数年之功,取古良将百人,撰《百将传》,今仅存辑本。《直斋书录解题·百将传》称其是清河(今属河北省)人;《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十七史百将传》则著录为东光(今河北省东光县东)人。撰有《张预注孙子》,另有《百将传》,每传以《孙子兵法》断之。

张预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恋爱与牺牲

恋爱与牺牲

《恋爱与牺牲》叙述歌德写《少年维特之烦恼》的本事,叙述英国名女优西邓斯 故事和英国小说家李顿故事。几篇故事皆系真实史绩,其中暗含深刻教训,高明读者自会领悟。法国著名传记作家和小说家莫罗阿(今译莫洛亚)作品,本书系傅雷早年译作,旨在加强人生修养,提高国民素质,“使颓废之士萌蘖若干希望,为战斗英雄添加些少勇气。”为今日不可多得之修养读物。在《人生五大问题》中,作者更以小说家之丰富经验,传记家之深刻观察,帝征博引,剖析綦详,申述古训,阐发夫妇父子兄弟朋友诸伦之义,泛论人生终极目的。论旨中正和平,态度不偏不倚,与我国传统伦理学说暗合,实为西方出版界不经见之作。

针灸逢源

针灸逢源

清代李学川编撰。刊于1822年。6卷。卷一、卷二,选集《内经》中有关针灸的条文;卷三,收集历代各家的针灸论述和歌赋;卷四,十二经脉、奇经八脉、腧穴及经外奇穴的考证,载经穴三百六十一,奇穴九十六;卷五、卷六,为各科疾病的针灸取穴,还包括一些诊法、推拿内容;卷六论述常见病的病因、症状及药物治疗,附有验方,反映了作者针药并施的治疗思想。

贯斗忠孝五雷武侯秘法

贯斗忠孝五雷武侯秘法

贯斗忠孝五雷武侯秘法,元张晖斋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众术类。卷首有旭阳葆光真士吴升序,谓元至元年间(1335-1340)荆门贡士张晖斋偶得阴阳神印,复梦诸葛孔明教授以神印招忠孝雷兵消灭精邪之法,张氏敬受其书,乃弃俗入武当山从道。后此法由全阳赵真人传谷阳黄真人,黄真人于元末退隐南昌西山。在至正己酉年(1369)仙化,弟子吴升得此玄文,乃以之传世。据此,本书当为元代清微派或净明道道书。内载以神印、符咒、檄文召雷神雷兵之法,谓依法行事可召诸葛亮及关、张、赵、马、黄等雷神雷将,率忠孝雷兵降世,扫除妖魔,治病宁家。

活地狱

活地狱

章回小说。近代李伯元著。四十三回。由十五个各自独立的故事组成,描写了晚清中国山西、江苏、安徽、湖南、浙江、山东、陕西、直隶等省的十二个州县衙门,通过典型案例集中揭露了封建官府是“阳世的地狱”。有胥吏衙役两面讹诈,设圈套陷人于狱,逼得当事双方倾家荡产;有以清官著称的县官,惯用酷刑,遇讼案,无论屈直,均加毒打。酷刑逼供之下,冤、假、错案不断产生。书中还叙写了敲诈勒索的稿案、书办,横行无忌的捕头、牢子,乃至诡计多端的讼棍、地保之流的种种罪恶勾当。是书从审理诉讼监狱方面实录晚清官场的黑暗腐败,是我国第一部系统暴露衙狱黑暗的小说,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初载光绪二十九年(1903)五月至三十二年三月《绣像小说》杂志第一期至七十二期。每回有愿雨楼评语。作者写至第三十九回,患病去世,由吴沃尧续写第四十回至四十二回,欧阳钜元续写第四十三回,未完。近有1956年上海文化出版社校订整理本,1959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重版,198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校订重印。

小城三月

小城三月

现代短篇小说。萧红著。初载1941年7月1日香港《时代文学》杂志第1卷第2号。香港海洋书屋1948年1月初版,1948年11月再版。为“万人丛书”之一。作品描写一农村少女的爱情悲剧。主人公翠姨是“我”的亲戚。她没有读过书,却很喜欢同正在读中学的“我”接近。妹妹出嫁以后,她就住到“我”的家里。翠姨是一个性格温柔内向,诚挚多情的少女,言谈举止娴静幽雅,但时常流露出淡淡的忧伤。她会弹日本琴,会吹箫和笛子,参加“我”的家庭音乐会后,与“我”的堂兄产生了爱情。然而翠姨的母亲为她订了婚,对象是一个岁数比她小,个儿比她矮,正在乡下读私塾的有钱人家的独生子。她不满意母亲包办的婚姻,又不能自行作主与心中理想的伴侣恋爱,终于抑郁死去。《小城三月》是萧红在香港病中完成的最后一篇小说,是作者饱经忧患之后,怀念故家、追忆往事而创作的,作品充满着温柔的感情,其风格明显地不同于作者其他带自传性的作品。

十诵比丘尼波罗提木叉戒本

十诵比丘尼波罗提木叉戒本

全一卷。刘宋法颖集。又作十诵比丘尼大戒、比丘尼大戒、比丘尼波罗提木叉戒本、十诵律比丘尼戒本。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三册。系自广律集出者,计有三百五十四学处。敦煌出土之六朝时代古写戒本一卷,缺首部及尾题,记载三百五十八学处,其内容与用语类似鸠摩罗什之戒本。又有自库车发现比丘尼戒本之梵本断片。大正藏载此戒本为‘刘宋法显集出’,实系法颖之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