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忠彻

袁忠彻
  • 姓名:袁忠彻
  • 别名:袁柳庄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1377
  • 逝世日期:1459
  • 民族族群:

袁忠彻(1377-1459),明臣。又名袁柳庄,字公达,又字静思,袁珙之子,传其父术,以相术著名一世。早在袁珙初谒燕王时,他随从其父入见。燕王宴会北平诸文武,使忠彻相之,其所相宋忠,张昺、谢贵、耿瓛。景清等人于法当刑死、颇得燕王欢心。及至燕王即位称帝,即召授鸿胪寺序班,赏赐甚厚。迁尚书寺丞,不久又改任中书舍人。明成祖出兵北方,他也作为随从前往。及还朝,明成祖因偏听谗言,怒责监国太子,在午门贴出榜书,下令废除太子监国时所作出的一切决断,朝野为之震动,时为东宫太子的明仁宗也忧惧成疾。于是明成祖命袁忠彻等人前往东宫探视。他相太子面色青蓝,回报说是受了惊吓而忧惧成疾,请求收回午门榜书以愈太子之疾。明成祖采纳了他的建议,收回午门榜书,太子果然康愈。明成祖曾屏退左右,密问当时恩宠的文武大臣之祸福,其所言皆有验。后明成祖信方家邪术,误服仙药,以致痰壅气逆,多暴怒而失音,中外侍臣不敢劝谏。当此之时,袁忠彻恃其为成祖藩邸旧臣及平素荣宠恩厚,独敢犯颜谏止,力争劝谏,及至明成祖以死相威胁,方惶惧趋伏阶下。明宣德年间(1426—1435),因过失而下吏罚赎,正统年间(1436—1464),又因过失而再次下吏活罪,由此致仕,居家二十年后卒,享年八十三岁。袁忠彻的相术虽与其父无不同,皆能应验无误;但是他为人性阴险,不如父忠厚友善,与群僚有隙,则借助相法在皇帝面前底毁他们。但他颇好读书,著有《人相大成》《凤池唫稿》、《符台外集》等书。

袁忠彻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新千年文学备忘录

新千年文学备忘录

该作是专为熟悉和热爱小说艺术的行家和读者所写的备忘录,被誉为二十世纪最雄辩的文学辩护书,也是留给本世纪读者的最好礼物。卡尔维诺从三个方位写这本书:作家、读者、批评家。就其观点的成熟度而言,他这时已来到生命的最后期。作为作家他有特别的阅读需要,作为读者他有极大的好奇心和胃口,作为批评家他有独特的眼光和行文。三者结合起来使他写出这本高密度的小书:几万字即能纵横古今世界文学,梳理一条条线索, 把不同倾向不同风格的作家一串串连接起来,使我们在文学的迷宫中豁然开朗,眼前一亮。 这本小书不是具体谈论某位作家某些作品,而是谈论不同作家的共通点和差异性。这些作家和作品都成了卡尔维诺阐述他的论点的例子,而他的论点又都是长年累月阅读这些作家和作品之后形成的。最值得注意的是,这本书似乎综合了卡尔维诺自己在书中推崇的各个特色:既轻快又准确,既形象又繁复。

闲居丛稿

闲居丛稿

元代诗文别集。26卷。蒲道源。《四库全书》曾据江苏巡抚采进本编入别集类。本集主要版本有元至正十年(1350)刊本、明祁氏澹生堂抄本以及数种清抄本,各本内容基本一致。卷首有至正十年黄溍序。署“男蒲机类编”、“门生薛懿校正”。卷1为赋、四五言古诗,卷2为七言古诗,卷3为五言律诗,卷4-6为七言律诗,卷7-8为绝句,卷9-11为杂文,卷12为词,卷13为经旨、策,卷14为传、记,卷15为制、表笺,卷16为碑,卷17为书、启,卷18-20为序,卷21为字说,卷22为祝文,卷23为祭文、哀辞,卷24-25为墓志铭、墓表,卷26为行状。蒲道源长于性理之学,为文不假锻炼雕琢,以真朴为特点;他的诗平实显易,不尚华藻。其实蒲道源诗文风格正是体现出时代的风尚,这一点,在黄溍为《闲居丛稿》所作的序言当中作了较为明晰的论述。正因为如此,他的诗也往往失之浅显庸沓,诗味不足。在元代中期文坛上,蒲道源的诗文地位并不高。

龙虎手鉴图

龙虎手鉴图

龙虎手鉴图,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当为宋代道士所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灵图类。首列一图,以干支和卦象方位匹配水银、白银、黑银、朱砂、黄土、青龙、白虎、烧铅、煮汞。后附图解,指示天道阴阳运转次序及内丹修炼之火候。宣称:「还丹不依天道,必无成理」;「终而复始,运毂如轴,徧克既定,日辰无差,则天道阴阳之动息可移于掌握之执也。」图解之后,又有七绝诗十八首,皆述内丹修炼之术。

秘传断易鬼灵经

秘传断易鬼灵经

鬼灵经自大宋陵罗子所做,专论堪舆一道,其中之妙,灵应异常,非别书所能比也,世之论风水者,纷纷不一,然无秘诀,终难入道,为人开山点穴,焉能趋吉避凶,此书之奥,不究来龙去脉,砂水罗盘,只要见景生情,触机应变,一动一静,一草一木,皆可参详,知往查来,百无一失。未登山先知家道之盛衰,才进门便决丁财之旺弱,观新坟覆旧墓,视宅基审气色,纤毫不爽,正是妙法不多三五句,千金不与世人传,后有乡人张子,为人孝义合里咸知,惟家贫衣食无计,适遇师颇有缘,欲传之,苦不识字,遂口授之,不数日,一一通晓,后名重当世,成为巨富。

九尾狐

九尾狐

清代白话长篇狭邪小说。六集六十二回。题“评花主人著”。作者又题为“梦花馆主”,梦花馆主即江阴香。成书于清宣统二年(1910)。本书堪称晚清著名长篇章回小说《九尾龟》的姊妹篇。小说较为真实生动地描写了清末上海滩名妓胡宝玉风流浪荡、卖笑追欢的烟花生涯。她俏丽妩媚,淫荡妖冶,风情万种,又极擅独出心裁,领异标新,不知迷倒了多少达官贵人、骚客豪绅,人称“九尾狐”。作品通过她风流浪漫的一生,穷形尽相地展示了晚清上海、广东和北京腐朽淫靡、庸俗堕落的畸形、病态社会的现实生活画面。小说情节曲折,内容丰富,细节真实,语言流畅,结构严整,形象鲜明,不仅具有较高的社会认识价值,又有相当的可读性。

梁高僧传

梁高僧传

佛教史书。亦称《梁高僧传》。南朝梁慧皎著。十四卷。为类传体。除“序录”一卷外,共分十门:一、译经,二、义解,三、神异,四、习禅,五、明律,六、亡身,七、诵经,八、兴福,九、经师,十、唱导。每门之后附以评论。载自东汉永平七年(64)至梁天监八年(509)间僧人共二百五十七人,附见二百余人。因时地所限而详于江左诸僧,略于北方僧人。所谓“伪魏僧”仅得四人。其《序录》述本书宗旨为:前代所撰多曰名僧,然名者实之宾也,若实行潜光,则高而不名;寡德适时,则名而不高。名而不高,本非所纪;高而不名,则备今录。此后唐道宣著《续高僧传》,北宋赞宁著《宋高僧传》,明如惺著《大明高僧传》,体例大致依此,合称《四朝高僧传》。本书历代藏经均收。金陵刻经处更名为《高僧传初集》,分十五卷单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