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忠彻

- 姓名:袁忠彻
- 别名:袁柳庄
- 性别:男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1377
- 逝世日期:1459
- 民族族群:
袁忠彻(1377-1459),明臣。又名袁柳庄,字公达,又字静思,袁珙之子,传其父术,以相术著名一世。早在袁珙初谒燕王时,他随从其父入见。燕王宴会北平诸文武,使忠彻相之,其所相宋忠,张昺、谢贵、耿瓛。景清等人于法当刑死、颇得燕王欢心。及至燕王即位称帝,即召授鸿胪寺序班,赏赐甚厚。迁尚书寺丞,不久又改任中书舍人。明成祖出兵北方,他也作为随从前往。及还朝,明成祖因偏听谗言,怒责监国太子,在午门贴出榜书,下令废除太子监国时所作出的一切决断,朝野为之震动,时为东宫太子的明仁宗也忧惧成疾。于是明成祖命袁忠彻等人前往东宫探视。他相太子面色青蓝,回报说是受了惊吓而忧惧成疾,请求收回午门榜书以愈太子之疾。明成祖采纳了他的建议,收回午门榜书,太子果然康愈。明成祖曾屏退左右,密问当时恩宠的文武大臣之祸福,其所言皆有验。后明成祖信方家邪术,误服仙药,以致痰壅气逆,多暴怒而失音,中外侍臣不敢劝谏。当此之时,袁忠彻恃其为成祖藩邸旧臣及平素荣宠恩厚,独敢犯颜谏止,力争劝谏,及至明成祖以死相威胁,方惶惧趋伏阶下。明宣德年间(1426—1435),因过失而下吏罚赎,正统年间(1436—1464),又因过失而再次下吏活罪,由此致仕,居家二十年后卒,享年八十三岁。袁忠彻的相术虽与其父无不同,皆能应验无误;但是他为人性阴险,不如父忠厚友善,与群僚有隙,则借助相法在皇帝面前底毁他们。但他颇好读书,著有《人相大成》《凤池唫稿》、《符台外集》等书。
袁忠彻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分手在布达
《分手在布达》1935年出版,是马洛伊对家庭、爱情,以及个人内心平衡深刻思索的一部佳作。它体现了典型马洛伊的风格,以20世纪初流行的大段独白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充满了全景式写作、时代对个人命运的影响、戏剧式充满张力的对话等一系列马洛伊作品代表元素。 初秋午后,青年法官审阅次日的离婚案卷宗,一对夫妇竟是他的旧识。 晚宴,法官陷入对古老庄严家族的漫长追忆:世代传承的法官职责和君子道德,爱情飘忽脆弱,家庭以克己和教养维系。宾客们意兴阑珊,帝国瓦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箭在弦上,时代迷茫不知所向。 夜半寂静的寓所书房,早有不速之客。几近崩溃的丈夫声称刚刚杀死了妻子。他激烈地倾吐自己的情感生活,控诉导致他婚姻失败的三角关系。长谈彻夜,他对法官的怀疑、拷问剥茧抽丝,渐渐显露爱情、婚姻的残酷真相。
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诗文总集。一百十八卷。明张溥编纂。张溥(1602—1641)字天如,江苏太仓人。崇祯间进士,授庶吉士,崇祯二年(1629)组织当地名士,创立复社,这个社团在反对阉党和抗清斗争中起过作用。唐以前作者别集至明末只存不到三十家,大多散佚,张氏在明张燮《七十二家集》、冯惟讷《古诗纪》基础上,拾遗补阙,网罗放佚,辑成此集。上起汉代贾谊,终于隋代薛道蕴,两汉魏晋南北朝重要的诗人如曹操、曹植、王粲、阮籍、潘安、刘琨、郭璞、陶潜、谢灵运、鲍照、谢朓、何逊、徐陵、庾信等人专集俱收入书中,并有所增益,前后共一百零三家。唐以前除《诗经》、《楚辞》和无名氏作品外的重要诗歌作品都可见于此书之中,给研究者带来了便利。每家之前,俱附有题辞,或介绍作家生平经历,或评述作家思想倾向,或品藻诗文的高下、特色,多有创见。从中不仅可以看出张氏对每个作家有深刻的认识,而且还表现他对汉至隋这段文学发展有总体性的认识。此书缺欠是:一、张氏虽已声明“别集之外,诸家著书,非文体者,概不编入”,但这个原则并未贯彻到底,也有说经(如董仲舒之集录春秋阴阳)、史类(如褚少孙补《史记》)文字阑入。二、有些诗人应编专集而未编,如左思。此书有张氏原刊本传世。常见者有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樵香小记
二卷。清何琇撰。何琇字君琢,号厉庵,宛平 (今北京市) 人。雍正进士,官至宗人府主事。全书多为考证之文,共一百二十条,论经义方面内容占大多数,其次是论小学方面内容,另外还涉及字学、韵学等。其中,论六书,颇与旧说异同。如秃字当从禾的会意。如射字从身从寸为籀文,象手持弓形之意,其说都有独创。书中收辑《学问大旨》一书,皆尊从阎若据、顾炎武、朱彝尊、毛奇龄诸家思想。收入《守山阁丛书》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金山钱氏据墨海金壶刊版重编增刊本。清光绪十五年(1889)上海鸿文书局据清钱氏本影印。民国十一年(1922)上海博古斋据清钱氏本影印。《四书全书》本。
广艺舟双楫
又名《书镜》,日本版称《六朝书道论》。清康有为撰。这是晚清碑学在理论上的一个总结,全书虽然是在包世臣《艺舟双楫》的基础上推而广之,但康氏通过自己大量收集评骘汉魏六朝碑刻的经验,于前人之说颇多匡正,并且提出了自己的新见,遂写成这部六万余字的论书名著。凡二十七篇。一、原书,二、尊碑,三、购碑,四、体变,五、分变,六、说分,七、东汉,八、传卫,九、宝南,十、备魏,十一、取隋,十二、卑唐,十三、体系,十四、导源,十五、十家,十六、十六宗,十七、碑品,十八、碑评,十九、余论,二十、执笔,二十一、缀法,二十二、学叙,二十三、述学,二十四、榜书,二十五、行草,二十六、干禄,二十七、论书绝句。有南海康氏万木草堂刊本、《万有文库第二集》本、上海书画出版社崔尔平校注本。
般若心经请益说
般若心经请益说,一卷,清道霈说,日本澄源与指掌合跋。
华严经网目贯摄
华严经网目贯摄,一卷,清永光录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