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大湜

方大湜
  • 姓名:方大湜
  • 别名:字菊人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岳阳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方大湜,字菊人。岳阳人。1855年 (咸丰五年) 以生员入湖北巡抚胡林翼幕。荐为广济知县。1861年太平军入广济、被劾革职留任,不久调襄阳知县。1869年(同治八年) 升宜昌知府。1879年 (光绪五年)后历任荆宜施道、安襄郧荆道、直隶按擦使、山西布政使等职。为官勤于治事,颇有政声。1882年开缺归里。


咸丰十一年(1861年)初秋,当方大湜作为代理知县来到(湖北)襄阳县的时候,迎接他的是一个非常棘手的坏消息:飞蝗遍布乡野,庄稼遭到噬虐,情况十分紧急。对此,一个幕友禁不感叹:东翁真是时运不济,之前遇到人祸,现在又赶上天灾。幕友所说的人祸,是指一支土匪队伍从安徽流窜到湖北,骚扰黄梅、广济等地。方大湜时任广济知县,由于猝不及防,他被吏议问责,革职留用。鉴于他政声极好,上面很快又起用他署理襄阳知县。可是,一到襄阳,又摊上大事。方大湜没有怨天尤人,而是迅速采取行动。他召集县丞、县尉等商议,责令所有官吏和衙役赶紧下乡,与乡民一起抗灾。方大湜以身作则,带领自己的幕友和长随奔赴灾情最严重的乡村。他穿着草鞋,手持竹竿,穿梭田间,率领农民与蝗虫作战,采用各种方法消灭它们。经过三天努力,蝗灾得以消除,老百姓心中的石头落下了。解除蝗患之后,方大湜又一如既往地履行县官职责。


著有《平平言》四卷,清光绪十三年(1887)常德刻本;清抄本,今藏湖南图书馆。《蚕桑提要》二卷,清光绪六年(1880)襄阳郡城蚕桑局刻本。《堤工摘要》、《授时通考》、农家《占验》、《团练章程》、《捕蝗纂要》、《瀛寰志类编》、《堤工约》、《农余提要》、《修防刍言》、《区田法》、《区田水稻法》、《粪言》。

方大湜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巴尔内特私家侦探事务所

巴尔内特私家侦探事务所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几年,公共舆论因为对这些案件的一知半解以及由此产生的互为矛盾的说法,使这些案件变得更加具有轰动效果。这个名叫吉姆·巴尔内特的怪人,以最有趣的方式介入侦破那些最荒唐离奇的案件,他究竟是什么人呢?神秘莫测的巴尔内特私家侦探事务所,其存在的目的似乎只是为了要安全有效地吸引委托人不断地砸钱,那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老学八篇

老学八篇

《老学八篇》是国学大师陈柱先生老子研究中的一部重要著作。包含八篇文章,分别对老子的生平、文辞、学说、思想以及老子后学庄子与韩非子的老学进行提纲挈领的阐释,总结了前人关于老子以及《老子》文本的大量研究成果,根据各个版本重新厘定了《老子》各章的文字内容。在书中,陈柱对老子的生平,老子在文学、哲学上的成就、庄子学说与老子学说之间的关系以及二者的比较等问题进行了深刻而富有个性的分析。向读者展示了早期中国道家思想发展的清晰脉络,并且在文字训诂上也颇费了一番研究的工夫。

黄箓九幽醮无碍夜斋次第仪

黄箓九幽醮无碍夜斋次第仪

黄箓九幽醮无碍夜斋次第仪,不署撰人。从内容文辞看盖出于宋代。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此仪用于为亡灵七日或七周年忌日设醮荐度。按「无碍夜斋」大概源于佛教密宗「冥道无遮大斋,意为不分贵贱,普济一切孤魂。」其行斋时间多在夜晚,分静夜、初更、二更三个时段。斋仪节次颇为繁杂,主要有宣焚钱马关牒单状词颂、召魂、念诸天内音大焚隐语、忏悔、说戒,设无碍筵座、设九幽醮等重要节目。

京氏易传

京氏易传

易学著作。汉京房撰,以象数解释卦爻,共三卷。书虽以易传为名,但不诠释经文,也绝不符合《易》义。上卷中卷释卦,以八卦分八宫,每宫一纯卦统八变卦,而分别注明其世应、飞伏、游魂、归魂诸例。下卷总论象数与卦爻的关系,论述了圣人作《易》揲蓍布卦、纳甲法以及二十四气候(节气)配卦等内容,作者“以卦象定吉凶、明得失、降五行、分四象”;“八卦分阴阳,六位五行,光明四通,变易立节”;“八卦仰观俯察在乎人,隐显灾祥在乎天,考天时、察人事在乎卦”;“天地阴阳运转有无之象配乎人事”作为自己解释卦爻的基础,在每卦的解释中五星、二十八宿、五行、四时、二十四气、七十二候,都用以验证其天人感应的理论。京氏《易》在诸多易学著作中自成学派,在汉代易学中有突出的地位。

辛巳泣蕲录

辛巳泣蕲录

《辛巳泣蕲录》是南宋一部纪实类笔记,主要记载了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金兴定五年)南宋军民抗击金军围攻蕲州的历史,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南宋中后期(金末)宋金两朝政治、军事的情况,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辽阳闻见录

辽阳闻见录

清顾云撰。二卷。云字石公,上元(今属江苏南京)人。曾任《吉林通志》总纂。光绪甲午二十年(1894)乙未二年,顾云随吉林将军长顺驻守辽阳,就其耳闻目睹甲午中日战争前后史事及人物轶事撰成是书。约一万二千字。上卷主述战争始末,涉及叶志超、李鸿章、袁世凯、丁汝昌、邓世昌、左宝贵等数十人事迹。下卷记甲午战争前后轶事。如记战事未启之前,吉林将军在辽阳、海城间获日间谍,于间谍帽中搜得辽阳图一份,极精,有“明治十三年石印”字样。当时是明治二十七年,证明十四年前日人就已偷绘中国地图。是书为研究甲午战争的重要史料。有《辽海丛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