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沫

杨沫
  • 姓名:杨沫
  • 别名: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北京
  • 出生日期:1914年8月25日
  • 逝世日期:1995年12月11日
  • 民族族群:

杨沫(1914年8月25日—1995年12月11日),现当代女作家。原名杨成业,后名杨君默、杨默,抗日战争后期始用杨沫。原籍湖南湘阴县。出生于北京一个没落官僚地主家庭。8岁进小学,13岁考入北京西山温泉女子中学,后因家庭破产而辍学。曾在河北省香河县、定县当过小学教师,在北京当过家庭教师、书店店员,曾在北大旁听。这期间,在动荡的生活中开始结识一些地下共产党员和革命青年学生,并在他们的启发下,开始学习马列主义。1934年在北京的《黑白》杂志上,发表第一篇散文《热南山地居民生活素描》。1936年在上海的《中流》和《大晚报》副刊上,还发表了《某家庭》、《死与逃》等几篇反映中国人民悲惨生活和揭露日本侵略者罪行的短篇小说(署名小慧)。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7年抗战爆发后,奔赴晋察冀边区,在冀中地区做过妇女工作和宣传工作。1943年起,先后担任《黎明报》、《晋察冀日报》、《人民日报》的编辑或副刊主编,写下不少揭露日本军国主义者罪行、鼓励群众坚持抗日斗争的短篇小说、散文、特写等。这些作品由于战争环境,大多已散失,未能保存下来。


新中国成立后,她在北京市妇联工作,业余时间从事文学创作,完成了1948年动笔的,反映抗日战争时期生活与斗争的中篇小说《苇塘纪事》。1952年调中央电影局剧本创作所任编剧,1957年转为北京电影制片厂编剧。1958年出版她的代表作、反映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女性在党的培养下锻炼改造,成长为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小说出版后,受到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年学生的热烈欢迎。195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59年作者将《青春之歌》改编为电影剧本,并由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成同名影片,作为国庆10周年的献礼。影片被评为国庆10周年国产新片展览最优秀的影片之一。


1960年她被全国妇联定为“三八红旗手”。1963年到中国作家协会北京市分会任专业作家,被选为北京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由于疾病缠身,这几年只写过短篇小说《房客》、《红红的山丹花》、《我的医生》等作品。“文化大革命”期间,她不顾“四人帮”的迫害,从1972年至1976年写成了反映抗日战争生活,表现抗战时期共产党内路线斗争和知识分子锻炼成长的长篇小说《东方欲晓》,粉碎“四人帮”后,经作者修改于1979年分3部出版。新时期她还创作出版了报告文学《不是日记的日记》,以及《青春之歌》的续篇《芳菲之歌》等。1995年12月11日,杨沫去世,享年81岁。

猜你喜欢的书

嘉靖武安县志

嘉靖武安县志

邑继治者不乏,而竟未创志以传,亦武安阙典也,大夫士恒病之。嘉靖甲辰(1544年)秋,介石子至,佥曰:"盍志诸盍志诸:何不修志?盍,相当于"何不"。诸,"之乎"的合音。?"介石子色泚泚:汗出貌,这里为自谦词。,然不敢应也,已而,唐云川侯起补是邑令。越二祀,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佥曰:"有贤令矣,盍志诸?"介石子曰:"唯唯"。

声律发蒙

声律发蒙

清杨林兰著。全书分东钟、支思、齐微、车鱼、模糊、皆来、真文、山寒、桓观、先天、萧豪、戈何、家麻、车遮、阳唐、庚青、尤侯、侵心、廉纤、缄函二十韵,每一韵有对文两则,前一则用平韵,后一则的前半部用仄韵,对文从三言到十一言不等,如“青玉案,白牙床,红锦帐,碧纱窗。

台阳诗话

台阳诗话

近代诗话。2卷。王松著。初版本未见。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1959年1月重新印行。卷首有郑如兰《序》、邱菽园《序》、作者《自序》、洪月樵题诗。卷末有林辂存《跋》。该书集中评介清末民初台湾籍诗人。由于作者与评介对象属于同籍、同代,故材料较为可信,可资研究近代台湾文学者参考。作者在书中有言曰:“余欲善天下万世以兴起耳;且使他日作史者见之,亦足以资考证。”“论诗则尺寸不能假借,可则可,否则否。”

异辞录

异辞录

本书为“历代史料笔记丛刊”中“清代史料笔记丛刊”中的一种,以杂记的方式介绍晚清京师的各种掌故,作者记事,大多直笔无隐,对当时要人显宦,颇有抨击。因作者系清季四川总督刘秉璋之子,大学士孙家鼎之婿,在京生活十余年,所叙均为当时高层中的见闻,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体用论

体用论

熊十力著,上海龙门联合书局1958年出版。 《体用论》是熊十力先生专门为解决宇宙论之体用问题而作的一本书。也是为修正《新唯识论》中的体用观。《体用论》共有四章,明变、佛法上、佛法下、成物。第五章明心有目无文。 第一章明变,主要讲事物由相状上看,只是刹那间生生灭灭,活活跃跃,不断的变化,总是故灭新生。此之谓万物之变迁、流行。此变迁、流行之相,皆是实体变动而成,即为实体之用。正如众沤是海水变动而引起。同时,功用而外,无有实体,离开功用(众沤)我们也得不到实体(大海)。这就是体用不二,即体即用,即用即体。 第二、三章均讲佛法。佛法有大乘双轮,即有、无两字。熊十力先生认为空有两种观,乃是人类智慧发展到最高度,能综合、深观宇宙人生,才有此两种认识。人生殉没于小己的种种私欲之中,如虫作茧自缚,造网自锢。个别的物,至大如天地,终当毁灭。此乃空之悟觉。圣人观有,乃求宇宙人生天然之真际,体验宇宙之全体大用,视天地万物为一己,而无小己之迷执。佛法两章主要讲大乘龙树之学,即空宗。其主旨是一切法相,皆无自性,故空。熊先生自认为自己之学问,初由大乘有宗起,后受大乘空宗,最后归宗易大传的生生不已。面对生灭瞬间变化的世界,吾人只有精进向上,加入这生生创化的世界。 第四章成物专论万物之由来。书中提出一种“集合缘起论”(与“分别缘起论”诸如原子论相对)。认为先有一大势力,圆满无亏,周流无碍,德用无穿,浩然油然,分化而成万物。宇宙全体是生生活跃,所以恒起分化。在此,熊先生强调,心物不许离而为二,心物只是一体之两面;同样,物质与能力不可离而为二。它们皆可归摄于体用不二。 《体用论》标志着熊十力以体用不二为宗旨的形上学宇宙观的最终形成。

百法论显幽钞

百法论显幽钞

百法论显幽钞,二十卷,唐从芳述,存卷一末、二末、七末,日本定胤题记(后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