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实功

- 姓名:陈实功
- 别名:字毓仁
- 性别:男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江苏南通人
- 出生日期:1555
- 逝世日期:1636年
- 民族族群:
陈实功(1555~1636年),明代外科学家。字毓仁,号若虚,江苏南通人。幼年多病,少时开始究心医学,并学外科,注重参阅内、外等科医籍及文学、哲学著述。行医四十余年,临证经验丰富,注重吸收各家之长,编成《外科正宗》(1617年)一书,分门别类,条理清晰,论述外科疾病的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原则,症之顺逆、治疗方剂和手术的适应症、禁忌症,并附录自己所治疗的成功或失败的病案。所记疾患,包括肿瘤、痔疮、皮肤性病等等,收集明以前内服外治的有效方剂甚多,有列症详,论治精的特点。其中记述不少手术,如鼻息肉摘除、气管缝合、下颌骨脱臼整复、咽喉和食道异物摘除等等,均为外科史上较突出的成就。关于肠痈(阑尾炎),指出系由“男子暴急奔走致肠胃传送不能舒利,败血浊气壅塞肠道而成”,或因“妇人产后体虚多卧,未经坐起活动,……以致肠胃内容停滞而成”,或因“饥饱劳伤,担负重物,醉饱,生冷并进,肠胃痞塞,运化不通,气血凝滞而成”。书中绘有肠痈图,其部位正在今所知之麦氏点与兰氏点之间,说明陈氏的观察之细致。关于脱疽(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他继承了前人的治疗经验,正确地记述了此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依据、预后,认为:“凡脱疽多生手足,且以足为多。其皮犹如煮熟红枣,黑气浸漫相传,五指传遍则上至脚面。其疼如烫火燃,其形则骨枯筋烂,其秽则异香难解,其命则仙方难活”,并记述了保守治法和方剂,强调用利刀寻至本节缝,将患指徐顺取下,并指出早期截指、趾在治疗上的价值。陈氏在外科诊治思想上,强调内外结合,认为“内之证或不及于其处,外之证则必根于其内”,故在治法上,主张内外并重,“消、托、补”结合,内服药与外治手术并重,对脓肿类疾患,主张尽早手术切开引流,反对单纯采用保守疗法,并且重视调理脾胃,饮食营养,反对无原则的饮食禁忌。陈氏注重医德,提出医家的“五戒”、“十要”。前者主要包括医生不得计较诊金的多少,对贫富病要一视同仁,平等看待;医生不得远游和擅离职位,以防危急病人得不到及时治疗而发生意外等等。后者主要是要求医生要勤读古代名医确论之书,旦夕手不释卷,细心体会,以使临证不致发生错误;对药物则要精选,不可粗制滥造。其中有些见解,至今仍有实际意义。
陈实功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古都
《古都》为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创作的中篇小说。书名“古都”指的是日本京都。该作在1961年10月至1962年1月《朝日新闻》连载,1962年1月出版。该作是川端康成1968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三部作品之一。千重子和苗子是一对孪生姐妹,由于家境贫寒,千重子被弃掉,结果被一富户收养。两姐妹在贫富不同的家庭长大,后来重逢。千重子一再邀妹妹来家一起生活,苗子害怕影响姐姐的幸福拒绝了。织工秀男爱慕千重子,为她织了一条华丽的腰带,但他误把苗子认做了千重子。后来他明白了自己和千重子身份悬殊,便移情于苗子。小说以感伤的笔调表现了人生的悲欢离合。
心成颂
一篇。书论。隋代释智果撰。智果,隋仁寿年间书法家,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亦善文学。隋炀帝为晋王时,召令写书,智果不从,遂被囚于江都。后炀帝为太子,出巡扬越,为其书《上太子东巡颂》,获释,召居慧日道场。隋炀帝谓其书“得右军骨”。此文论述了汉字造型的多种结构和变化规律,以及书法对不同汉字造型结构的艺术处理方式。本文虽不长,但对字的结构分析很有道理。在每项之下,注出所举例字,供学者参考。第一项是“回展右肩”,举出“宁、宣、台、尚”四字;在“潜虚半腹”下说“画稍粗于左,右亦须著,锭近均匀,递相覆盖,放令右虚”,举出“用、见、冈、月”作为例字;在“回互留放”下说“谓字有磔掠重者,若‘爻’字上住下放,‘茶’字上放下住也,不可并入”。主旨在于强调统一中求变化,联系中求对比。如“回展右肩”、“长舒左足”,强调打破对称以求均衡;“间开间合”、“隔仰隔覆”,观察了连续与间断的效果;“回互留放”、“变换垂缩”,指出了统一中的变化;“繁则减除”、“疏当补续”,注意到了疏与密的辩证关系。同时,又把多样统一的观点贯穿到书法“语言组织”的各个单位,从“以侧映斜”、“以斜附曲”到“相承起复”、“行行皆相映带,联属而不背违”,第一次对书法结构组织作了纯形式的探讨,不仅打破了前人论书专重气韵而鲜言结构的格局,而且也为唐人尚法开了先风。有《书法菁华》本、上海书画出版社《历代书法论文选》标点本。
山洋指迷
本书为风水的高层心法,不从一般龙、穴、砂、水向来讲解风水,而分山龙平洋龙来分论,提出山龙专重开面,平洋专重束气开口,占地步则山洋均重的精论。
一个女人的自传
本书是杨步伟前半生的回忆录,记录了一位新时代的新女性在激荡变革的年代,勇于追求自由、知识、事业的经历。杨步伟出身南京望族,自幼性格果敢,勇于任事。她敢于反抗俗世成见,顶住压力辞退婚约,追求婚姻自由;二十岁左右担任女子学校的校长,有原则,有担当,在危急时刻镇定自若;后在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学医,留学归来后,她在北京开设医院,正在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遇到年轻有为的学者赵元任,也由此开启了另一段精彩的人生。
四分戒本约义
律学著述。清顺治三年(1646)元贤撰。四卷。所释《四分比丘戒本》为作者参考耶舍译本及怀素集本而确定。本书注释简要。见载于日本《续藏经》。
雨宝陀罗尼经
梵名Vasudha^ra^ -dha^ran!i^ 。全一卷。唐代不空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册。又称妙月长者所问经、能获一切财宝伏藏经、一切如来称赞雨宝陀罗尼经。本经叙述佛陀在憍睒弥国建吒迦林时,该国之长者妙月,前来请问得财宝、除疾病之法,佛告以过去无数劫前,曾遇持金刚海音如来,由彼如来处得雨宝陀罗尼。若受持、读诵、思惟、计念,并为他人广说流布,则由此陀罗尼之威德力,可得快乐安稳;且诸天悉皆欢喜,即降下财宝榖麦。长者闻之,大喜而归。佛陀遣阿难访长者宅,见财榖充满库藏。阿难还问其故,佛陀答以如来不异语,真言句不可坏。密教以此经为基础,立持世菩萨、宝生如来为本尊,修祈福秘法,称为雨宝陀罗尼法。又此经凡四译,初为玄奘所译之持世陀罗尼经,第二译即前所述,第三译为宋代法天之大乘圣吉祥持世陀罗尼经,第四译为宋代施护之圣持世陀罗尼经,以上四种译本均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册。又本经之梵本现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