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春及

- 姓名:叶春及
- 别名:字化甫,号絅斋
- 性别:男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归善(广东惠州)人
- 出生日期:1532年
- 逝世日期:1595年
- 民族族群:
叶春及(公元1532年-1595年),明代诗文作家。字化甫,号絅斋。归善(广东惠州)人。生卒年不详。嘉靖三十一年(1552)举人,授福清教谕,迁惠安知县,再迁宾州知州,以病移文即归,削职为民。后起兴国知州,未赴。迁郧阳同知,召授户部员外,迁郎中。他虽以讲学闻,但诗作并无多少理学气。其诗宗法杜甫,声调清亮,意境雄浑,如《飞云顶》:“峰到飞云绝,晴看赤日沉。露凝霜鬓白,龙起二仪深。积气连吴楚,啼猿自古今。天门知不远,乘兴欲登临。”但其诗时露模拟痕迹,独创性显然不够,因而成就不大。著有《石洞集》18卷。
叶春及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船:航海的历史
讲述的是一个人类冒险的故事。书中主宰时空的众神,将那些违逆其旨意的罪人关在狭小的舱室中接受惩罚。而这些专门用于折磨人的舱室,就是船。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富有远见卓识的人,受了自己躁动不安的好奇心与想象力的蛊惑与驱使,迫切地想要探寻在那遥远的天际,在我们的目光无法触及的远方,到底隐藏着怎样奇伟秀丽的景色。 在20世纪初现代船舶出现之前,船上的生活对于被上帝按照自己的模样创造出来的人类来说,就是一场不折不扣的磨难。船上的生活不洁不雅,最终的回报也不过是将一张“千疮百孔的裹尸布”扔向大海这样一个“巨大而流动着的坟墓”。
丹台玉案
综合性医书。六卷。明·孙文胤撰。书成于崇祯九年(1636年)。积作者平日治验,书中述以内科杂病为主的75门病证及脉形、脏象图说、各脏用药治法。卷一阐述先天脉镜(专谈脉形),调摄养生,灵兰秘典(主要是脏象图说及各脏用药治法等);卷二~六结合作者多年临床治验,分别介绍伤寒、温病温疫、内科杂病、妇人、小儿、外科、五官、口齿等多种病证。每种病证按因、证、脉、治的次序论述。
疑雨集
四卷。明王彦泓撰。彦泓,字次回,金坛(属江苏)人,明诗人。官华亭县训导。彦泓博学,好作艳体小诗,造语新柔,有唐李商隐遗风。明代黄虞梭《千顷堂书目》载该书为六卷,次于天启末年;《明史·艺文志》未载;孙星衍《祠堂书目》载该书四卷,与今传本同集,首有侯文灿作序。序中介绍:彦泓卒后,遗孤年幼,诗几乎散佚。友人弢仲欲整理校定,因故未成。后据严绳荪作序介绍:本集是由侯子蔚校定刊印的。由此可知,该集在明时本未刊行,直到侯文灿时才得到传抄旧本,刻于康熙丙辰(1676年)。评论者认为是香奁诗,艳冶流宕,因而在沈德潜选《明诗别裁集》时,虽有袁枚作书相告,仍摈斥不录。而钱谦益《列朝诗集》、朱彝尊《静志居诗话》、王士祯《渔洋诗话》、袁枚《随园诗话》,均极推崇彦泓诗。该集编年排列,不分类别,始于万历乙卯(1615年),终至崇祯壬午年(1642年)。集中1642年下注:六月十八日戌时长逝,二十二日闻后记此。据侯文灿序文中可知:彦泓与弢仲为故交,集中寄怀弢仲之诗很多,并有《和于氏诸子秋词诗》。彦泓生逢乱世,君子小人相争激烈,在朝为朋党之争,在野则为笔舌之战,该集中有《自悼》、《归途自叹愁遗》、《述妇病怀》、《悲遗》诸诗,表达了感时伤事、抑郁不平的心声。彦泓诗以香奁体居多,忧伤国事之词也别有特色,不可一概而论。该集有康熙十五年 (1676年) 刊本。
绣襦记
传奇剧本。明徐霖作。一说薛近兖作。取材于唐白行简传奇小说《李娃传》。情节较同一题材的元石君宝、明朱有燉所作同名杂剧《李亚仙花酒曲江池》有所发展。写书生郑元和与妓女李亚仙相爱。元和金尽,鸨母遂用计拆散二人。元和流落市井,以替人唱哀歌为生。其父郑儋进京途中,意外发现儿子,将其打死,抛在荒郊。元和醒后,唱莲花落行乞。后为亚仙找回,用绣襦给他御寒,调理病体,又赎己身与之结为夫妇。元和状元及第后,授成都府参军,上任途中适与新授成都府尹的郑儋相遇。最后以郑儋承认元和与亚仙的爱情、父子妥协为结。作品歌颂亚仙与元和的真挚爱情,对郑儋的蛮横、残暴给予鞭挞。许多戏曲剧种都有改编演出。
御制释迦牟尼佛赞
御制释迦牟尼佛赞,明 太宗御制,佛教大藏经 第083册
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
全一卷。简称《临济录》。又作临济义玄禅师语录。唐代三圣慧然编集。为临济宗之祖临济义玄法语之集录,临济宗奉为最重要之语录。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本书内容分成语录、勘辨、行录等三部。语录叙述四喝、四宾主、三玄三要、四料简等,勘辨载其历参诸方商量之语要,行录则收其行状及记传。本书系临济示寂二五四年之后,于北宋宣和二年(1120)由福州鼓山圆觉宗演重刻。宣和二年以前之本录内容与宣和二年之重刻本内容是否相同,则乏资料可证。现今所流行者为重刻本。本书内容较著名者为四料简,即夺人不夺境、夺境不夺人、人境俱夺、人境俱不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