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补之

晁补之
  • 姓名:晁补之
  • 别名:字无咎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
  • 出生日期:1053年
  • 逝世日期:1110年11月8日
  • 民族族群:

晁补之(1053年—1110年11月8日),字无咎,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晁端友子。十七岁时从其父至杭州,以所著《七述》谒苏轼,苏轼谓其文辞“博辩隽伟,绝人远甚”,许其后必显于世。元丰二年进士及第,授澶州司户参军,转北京国子监教授。元祐初,为太学正,召试学士院,除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五年,通判扬州,召还,为著作佐郎,出知齐州。绍圣中,坐党籍贬监信州酒税。徽宗即位,召复著作佐郎,迁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国史院编修官。出知河中府,徙湖、密、果诸州。崇宁间,蔡京为相,党论复起,奉祠家居,慕陶渊明而修归来园,自号归来子。大观四年,起知达州,改泗州,卒于任,年五十八。晁补之为“苏门四学士”之一,才气飘逸,文学灿然,尤精于《楚词》,其文章风格近于苏轼,张耒尝称其文“凌丽奇卓出于天才,非酝酿而成者,自韩愈已还,盖不足道”(《晁无咎墓志铭》)。《四库全书总目》亦谓其“古文波澜壮阔,与苏氏父子相驰骤。诸体诗俱风骨高骞,一往俊迈,并驾于张、秦之间,亦未知孰为先后”(卷一五四)。进士及第前,曾著《上皇帝论北事书》、《上皇帝安南罪言》,慷慨言兵,纵论南、北安边大事,引古证今,充满爱国热情,议者以为通达时务,堪称章奏中佳作。辞赋散文名篇如《北渚亭赋》雄赡开阖,类似曾巩之《北渚亭记》(《齐东野语》卷五);《广州推官杨府君墓表》仿效韩愈《罗池庙碑》,杂于韩文中不复可辨(《珊瑚钩诗话》卷一)。其馀如《庆州使宅记》、《照碧堂记》、《新城游北山记》等均为名篇。补之诗也很有特色,周紫芝曰:“读晁无咎之文与诗,浩浩然犹河汉之无极也,想其胸中,何止有八九云梦而已。”(《书晁无咎帖后》)而胡仔亦称:“余观《鸡肋集》,惟古乐府是其所长,辞格俊逸可喜。”(《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一)擅长乐府与古体诗,如《豆叶黄》诗描写农民秋收劳作情景以及生活艰辛,生动平易,活脱脱一幅乡村风俗画卷,张侃称其足可为后人矜式(《跋拣词》)。古歌行《芳仪怨》叙述南唐主李煜之妹于亡国后入宋,又在宋辽战争中被俘入辽,被辽圣宗封为芳仪的遭遇,辞句凄婉动人,沉郁顿挫,曾传诵一时。《陌上花》八首,为和苏轼之作,王士禛称其工妙不减苏轼,与苏诗同称绝唱(《带经堂诗话》卷九)。其馀如《村店即事》、《题谷驿舍》也清新生动,有中、晚唐风调,不类宋诗诗格(周亮工《书影》卷八)。晁补之词主要继承苏轼词豪放风格,后世评价甚高,王灼称“晁无咎、黄鲁直皆学东坡,韵制得七八”(《碧鸡漫志》卷二);陈振孙谓晁词佳者“不逊秦观、黄庭坚”(《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一)。《四库全书总目》也说他的词“神姿高秀,与轼实可肩随”(卷一九八)。如《摸鱼儿》(买陂塘旋栽杨柳)抒发年华易逝而功名无成的感慨,“语意峻切,而风调自清迥拔俗”(《蓼园词选》),南宋辛弃疾之《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即规摹此词(《艺概》卷四)。《满江红》(华鬓春风)为吊友之作,“用事的确,指意高古,深悲而善怨,有似《离骚》句法”(《许彦周诗话》)。其馀如《洞仙歌》(青烟幂处)、《忆少年》(无穷官柳)、《水龙吟》(去年暑雨钩盘),均堪称佳作。著有《鸡肋集》七十卷(《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署作《鸡肋编》),于元祐间由晁补之自编成集,南宋初又刊于建阳。现存明崇祯八年刻本、明光泽堂抄本、《四库全书》本。其词在宋代已有单刻本《晁无咎词》一卷行世(《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一),明代又编为《琴趣外编》六卷,现存明毛晋汲古阁刊本、《四库全书》本、道光十年刊《晁氏丛书》本、双照楼影刊《宋金元明本词》本。《全宋词》第一册收其词一百六十馀首。《全宋诗》卷一一二一至一一四二录其诗二十二卷。《全宋文》卷二七一一至二七四九收其文三十九卷。事迹见张耒《晁无咎墓志铭》(《柯山集》卷一二)、《宋史》卷四四四本传。

晁补之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论电影音乐

论电影音乐

本书是关于电影音乐美学本质的经典论述,也是对20世纪文化工业批判的理论经典,从电影配乐实践的具体问题,到社会学和美学分析,都深入而透彻。阿多诺考察了电影和音乐、自然音响和人工合成声音之间的关系,同时探究了新的文化政治可能性。

震泽集

震泽集

明代诗文别集。王鏊(字济之)著。初刻于嘉靖间,署名《震泽先生集》,凡36卷。前有嘉靖十五年(1536)霍韬序。《四库全书》即以此为底本著录。万历年间,王氏三槐堂重新刻印,署名《王文恪公集》,并附《鹃音》1卷,《白社诗草》1卷。集前朱国桢序云:“《震泽先生集》年深漫漶,而先生之曾孙闻溪公(王禹声)清风伟节,异世同符,亦著有《鹃音》、《白社》二稿,存笥未刊。玄孙文学永熙、及经辈,合梓于家塾。”《广理学备考》收有《王守溪集》,为王集的选本。四库馆臣评其文说:“鏊以制义名一代,虽乡塾童稚,才能诵读八比,即无不知有王守溪者。然其古文亦湛深经术,典雅遒洁,有唐、宋遗风。盖有明盛时,虽为时文者亦必研索六籍,泛览百氏,以培其根柢,而穷其波澜。鏊困顿名场,老乃得遇,其泽于古者已深,故时文工而古文亦工也。”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评其诗文说:“文以修洁为工,规摹韩、王,颇有矩法。诗不专法唐人,在北宋梅圣俞(尧臣)、南宋范至能(成大)之间。”从不同角度说明了其诗文的特点。

重阳真人金关玉锁诀

重阳真人金关玉锁诀

道家内丹学著作。金代王重阳撰。以问答形式论述内丹修炼的理论和方法。述去欲清静之修行、定性命积精气之诸法,又有三教合一之说。主要包括修真妙理、五行法诀、三乘妙言、富国安民诀、强兵战胜诀、金关玉锁定、三岛回生换死定、九曲黄河逆流定、芦芽穿膝法、七返还丹法、铁车黑牛功、肘后飞金晶、治疾病诀、刀圭法、天地交泰法、钟离背剑法、吕翁钓鱼法、九重铁鼓法、金鞭指轮法、降天关地轴法、玉女摸身法、陈抟大睡法等。盖王重阳早期之作,为研究全真道早期内丹说的重要资料。载《道藏》第七百九十六册。

茜纱窗下·情海恩仇

茜纱窗下·情海恩仇

冯玉奇著。茜纱窗下,1948年1月上海大明书局出版。一册。情海恩仇,十章。1946年10月正气书局出版。一册。本书收录了冯玉奇的两部经典代表作《茜纱窗下》和《情海恩仇》。《茜纱窗下》中荷芬与荷茵姐妹二人心智性格完全不同。荷芬自尊自强、聪慧善良,荷茵爱慕虚荣、年少轻狂,因此遇到不同的人,走上了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情海恩仇》中志豪与宇瑞、宇华与燕飞两对情侣都是患难之际相识,虽然各自家境不同,但是心地坦荡、待人诚恳,最终勇敢打破贫富束缚,坚定地走到一起,只羡鸳鸯不羡仙。两部作品都以成熟的笔法展示了自尊和善良对于人生的巨大影响,将最朴素的价值观以最生动感人的故事呈现出来,堪称民国叙事言情小说的典范之作。

金陵春梦之八:大江东去

金陵春梦之八:大江东去

长篇历史小说。唐人著。五十年代初开始在香港《新晚报》连载,修改后由香港致城出版社分卷出版。上海文化出版社1956年陆续翻印发行。这是一部以蒋介石一生为题材的长篇多卷现代历史小说,共二百多万字,分为八集:《郑三发子》、《十年内战》、《八年抗战》、《血肉长城》、《和谈前后》、《台湾风云》、《三大战役》、《大江东去》。作品从蒋介石出生、发迹写起,一直到南京政府垮台,逃退台湾。作者说,它既不是小说,也不是历史;只是把蒋介石其人其事,象说书那样加以描绘而已。内容凭据史实和传闻,采用传统的章回小说形式,许多人物形象鲜明逼真,对蒋介石的刻画更是力透纸背,文笔通俗生动。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作者续写了《草山残梦》,共八卷,三百余万字,描写蒋介石到台湾后直至老死的全过程。第八集《大江东去》‌以蒋介石退守台湾后的晚年岁月为终章,反思其政治生涯的成败得失,勾连近代中国沧桑巨变。借“大江东去”意象,隐喻旧时代的终结与历史不可逆转的进程。

隋唐仙真

隋唐仙真

唐代小说是我国古代小说艺苑中的香艳奇葩。它是在魏晋南北朝的志人、志怪的小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标志着我国小说发展的成熟。它以自己的独立完整的耕新的英姿,赢得古今读者、评论家们的青睐,争得了同诗歌、散文相抗衡的同等地位,其文学价值也空前地提高了。关于唐代小说及其美学价值,已经受到古今研究家们的重视,研究和评论硕果卓著。鲁迅先生对唐人小说研究的披荆斩棘,筚路褴褛,为我们开辟了一条新路。此后学者继起,各抒新意,共力攻关。但是学者们偏爱直面人生、揭露现实、评论是非之作,而对记鬼神灵怪的小说,却有所忽略,用心不够。这无益于唐人小说的研究和全面、正确的评价,因而也就难以作出公正的结论。有鉴于此,本书选择了近九十则唐人志怪故事,作了白话的改写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