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汉

马汉
  • 姓名:马汉
  • 别名:
  • 性别:
  • 国籍:美国
  • 出生地:纽约州西点
  • 出生日期:1840年9月27日
  • 逝世日期:1914年12月1日
  • 民族族群:

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Alfred Thayer Mahan,1840年9月27日—1914年12月1日),美国历史学家、海军战略家。生于纽约州西点。1859年毕业于美国海军学院。1861年至1865年美国内战期间,在联邦军队中服役。1865年升为海军少校,1885年升为海军上校。1886年至1889年,1892年至1893年任罗得艾兰新港海军军事学院院长,并讲授海军发展史和海军战略。1890年在讲义的基础上整理出版了名震世界的著作《制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年至1783年)》。1892年出版两卷本《制海权对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的影响(1793年至1812年)》,继上书阐述了英国之所以能打败法国,干涉法国大革命,最后战胜拿破仑,是因为英国拥有海上霸权。1897年出版《纳尔逊传:大不列颠制海权的体现》,又借这位英国海军上将的生平事迹来进一步说明制海权的重要性。1896年退役。1902年任美国历史协会主席。1906年升为非现役海军少将。尚著有《墨西哥湾和内陆水域》、《海军上将法拉格特传》、《制海权与1812年战争的关系》、《海军战略》等。他的传世之作《制海权对历史的影响》出版后风靡民间,被译成德、法、意、俄、日、西班牙等各国文字,成为当时影响最大的世界畅销书之一。他写作此书的目的是展示一部贯穿新理论,新战略的海军力量称霸世界的历史,而不仅仅是罗列各国海军情况的编年史。而他本意是以制海权的历史经验及其理论为美国进行对外扩张服务,指出美国必须重视与其他列强对海外市场的争夺,必须建立庞大的海军,必须攫取外国海军基地,必须在西半球之外的地区拥有殖民地,等等。此书论述了自17世纪中叶至拿破仑战争结束之间英国制海权的建立与扩展的历史,并剖析了这一期间欧洲的重大海战。他详细阐述了17世纪末的欧洲形势以及这些海战的历史背景,尤其是卷入争夺制海权斗争的西班牙、法国、荷兰和英国的国情,指出那一百多年动荡年代的历史即是西方列强为控制海洋而反复进行角逐的历史。贯穿全书的基本理论是;制海权比陆权重要,实行无情的海上封锁总是比战无不胜的陆军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所以无论什么国家,若要想在世界事务中起重要作用就一定要控制海权,制海权是统治世界的决定因素。而要能够控制海权,就离不开影响海上实力的六种条件:地理位置、自然环境、领土、人口、民族素质和政府机制。他认为只有一国的经济力量与制海权结合才能增强该国在世界事务中的优势地位。正是因为制海权和政治史具有密切关系,所以一部制海权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国家政治军事史。此书不仅系统阐述了制海权的历史、理论及其重要意义,而且直接投合了美国、英国等西方列强对外进行侵略扩张的需要。他的著作所包含的这种现实的史学意义、政治意义,不仅对以后美国的历史研究,而且更重要的是对各国海军战略、对外政策以及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马汉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奥威尔:二战亲历回忆录

奥威尔:二战亲历回忆录

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奥威尔参加了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的民兵组织。基于这段经历,他以战争亲历者的身份记录了战争的残酷、局势的变幻、媒体的歪曲、信仰的危机等等。在《奥威尔:二战亲历回忆录》中作者冷静地剖析了战争的表象与实质,让人们更加坚信人类的高尚品质。

老子道德经解题及读法

老子道德经解题及读法

本书据大华书局1934年版影印。全书分四个部分,分别谈了老子,《道德经》及其版本。读法。作者首先根据《庄子》和《史记》等书的记载,慨述了老子的身世及孔子问礼和道于老子的情形。接着,作者概述了各家关于《道德经》的论述,介绍了《道德经》各种板本。最后.作者强调读《道德经》的方法:第一要通其指意。老子之观道,始于“知常”,终于。斟玄”,两义一贯,就可以通道纪。第二要审其篇章。诸家对《道德经》分章未可信,原分章次盖不可知,读者要“好学深思,心知其意”。第三要旁籀渚子,即要阅读庄子、列子等诸子言老子的书,这样才能明白老子的指意。第四要会核众注,因为“一家之见,发义未宏。

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注

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注

元人徐道龄撰,书成于元统二年。 以斋戒内练法街注解经文。五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玄阳子徐道龄集注,乾阳子徐道玄校正。道龄后序书于元统二年(1334年)。可知本注出自元。注文发挥经义,第5卷载各项真符。

郑亦邹郑成功传

郑亦邹郑成功传

郑著《郑成功传》(分上下两卷)作者郑亦邹,字居仲;福建海澄人。清康熙丙戌(四十五年),成进士;旋授内阁中书。未几,乞假归;结庐于白云洞之麓,授徒着书。所著有《明季遂志录》等书,多散佚。《郑成功传》约成于康熙四十五年稍后任内阁中书期间,上距台湾郑氏之亡只二十余年。传系郑氏四世事,编年纪述;虽由清人口吻,但以闽人说闽事,极具史料价值。

续晋阳秋

续晋阳秋

南朝宋檀道鸾撰。二十卷。编年体。记述东晋史事。已佚。清黄奭有辑本一卷,收入《汉学堂丛书》;汤球有辑本二卷,收入《广雅书局丛书》。《南史·檀超传》:超叔父道鸾字万安,国子博士,永嘉太守。有文学,撰《续晋阳秋》二十卷。《史通·杂说篇中》王、檀著书,是晋史之尤劣者,方诸前代,其陆贾、褚先生之此欤。道鸾不揆浅才,好出奇语,所谓欲益反损,求妍更者矣。又刘遗民、曹缵,皆于檀氏《春秋》有传,至于今《晋书》,则了无其名(按道鸾编年书不宜言有传,刘遗民即刘坖之,今《晋书》列隐逸传,《史通》误也)。《隋书·经籍志》:《续晋阳秋》二十卷,宋永嘉太守檀道鸾撰。《隋书经籍志考证》:《世说·德行篇》注陈仲弓造荀淑,大史奏德星聚事在炎汉,而称道鸾《晋史》,未详其义。《开元占经》所引,则皆日蚀星移之征。《旧唐志》作《注晋阳春秋》,“注”当作“续”,“春”字误增。《新志》作《晋阳秋》,脱“续”字,卷同。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十卷,倓虚法师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