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无言

- 姓名:余无言
- 别名:字择明
- 性别:男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江苏阜宁县人
- 出生日期:1900
- 逝世日期:1963年
- 民族族群:
余无言(1900~1963年),现代中医学家。原名愚,字择明,别署不平。江苏阜宁县人,因原籍附近有射阳湖,故在论著中常署“射水余无言”。幼读经史,后随父(奉仙)习医,勤读医经,深研仲景学说,十八岁起即在本县益林镇应诊。当时西方医学东渐,中医界衷中参西派较为活跃,余氏受此影响,于1920年赴沪,先从俞凤宾博士攻读西医内科,复向德医维都富尔学习西医外科,后又去旧陆军某部任军医官二年。1929年起定居上海执业,初与《医界春秋》社负责人张赞臣合组诊所,合创《世界医报》,以改进中医为素志,并在当时数种医刊不时发表医学论著。1934年膺聘任旧中央国医馆名誉理事兼编审委员。还先后在上海中国医学院、中国医学专修馆、苏州国医研究院、上海新中国医学院等中医院校任教。1937年与张赞臣再度合作,另立上海中医专科学校,余氏分管教务,负责主讲《伤寒论》、《金匮要略》及《外科学》等课目。该校后因受到国民党反动政权的限制和摧残,被迫于1942年停办。在此前后,为捍卫中医合法权益,与余云岫消灭中医的主张相辩论,他还多次奋笔疾书、仗义执言。
余氏一生著述颇勤,诊余常为医报、医刊撰稿,其中有学术论述,有治验报道,有医事评论,还有医学小说等。据了解,从三十年代至五十年代,余氏先后编写出版了《实用混合外科学总论》、《实用混合外科学各论》、《伤寒论新义》、《金匮要略新义》、《湿温伤寒病篇》及《斑疹伤寒病篇》共六种医著。另有《翼经经验录》(医案著作)尚未梓行。其中《伤寒论新义》、《金匮要略新义》堪称他的代表作,颇得谢观、丁福保等前辈医家的好评,对传播仲景学说具有一定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余氏在党的中医政策鼓舞下,在1954年召开的华东及上海市中医代表会议上,积极提出改进中医工作的提案。1956年膺聘赴京,先后在卫生部、中医研究院和北京中医学院工作。在中医研究院主持编审工作期间,曾为第一届西医学习中医研究班主讲过部分课程,还参与“九种教材”的编写与审订。
在学术上,余氏主张“中医科学化,西医中国化”。他说:“医分中西,系以国界限之。其实医为仁术,不应有所谓中西之分,宜取长补短,熔冶一炉,以为人民司命,久而久之,使其学说……成为世界医学。”又说:“……中国医学之骨干及精髓端在医经。”他尤为推崇仲景论著,指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的主方“均有颠扑不破之价值,药味少而配合齐,分量重而效力专。认症用药,大法俱在,为后世模范,盖其处方精纯,不似后世时方之芜杂,对症用药有立竿见影之功,深合科学原理与原则”(见《金匮要略新义·自序》)。余氏博学多识,精医之外,猎涉诸子百家,尤爱即兴赋诗,尝自印《愚盫诗集》多册。还遍读《庄子》、《左传》、《史记》、《汉书》等古典名著,并著《读庄随笔》、《史汉新解》等,惜稿本已佚失不传。余氏临证善于融化经方、时方于一炉,辨证细致,断证明确,方治颇有胆识;对患者能不分贫富贵贱,向为同道和患者所称道。
余无言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东西洋考
中外交通著作。明张燮(1574—1640)撰。十二卷。燮字绍和,漳州龙溪(今福建龙海)人。万历举人。无心仕途,寄情山水,从事著述,有(漳州府志》等十五种著作,仅三种传世。作者应澄海县令陶镕之请,仿赵汝适《诸番志》例,通检以往史地群书,广采当代资料,访问舟师、商人见闻,详加考证,分类编次,于万历四十五年(1617)成此书。约十五万字。分西洋列国、东洋列国、外纪等考十门,下分交阯、占城、柬埔寨、吕宋、日本等三十二目。有明万历刻本、清《四库全书》本、《惜阴轩丛书》本,商务印书馆《国学基本丛书》本等。中华书局1981年出版谢方点校本(以万历刻本为底本),是迄今为止的最好版本。
天形道貌
中国画论著。明代周履靖编撰。文嘉校。一卷。刊行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主要版本有万历二十六年金陵荆山书林《夷门广牍》刻本、《丛书集成》本、民国商务印书馆《影印元明善本丛书》影印本,《中国画论类编》辑录画论部分,《中国版画史图录》辑录图式部分。本书是一部人物画图谱。全篇图文相配。第一部分为人物画概述。分别为:论述人物画发展史,立曹仲达、吴道子两家为“学者取宗”;论人物衣纹之法,强调“用笔全类于书”;论人物必分贵贱气貌;论人物行立坐卧姿态,以“古、怪、秀、雅”喻之;述衣褶描法,列“十八描”;分述人物面像与背像的画法比例。所发之论参融古法,简明精当,比喻形像,便于后学。第二部分为人物画法的图示。分别为临流、索句、听泉、舞袖、挥扇、倚树、徜徉、濯足、凭石、趺坐、散步、醉吟、传盃、采芝、携琴、题壁、观水、回首、静憩、晤语、观泉、谈玄、浮白、观书、拂尘、望月、呼僮、酕醄、酩盯、让履、盘桓、倦绣、调莺、捣衣、题叶等,共三十六种,图画秀雅,镌刻精致,不但是习画入门者捷径,也是明代版画艺术的精美之作。卷末附载写意画法四幅,每幅所绘约有数式,均未标注题名。
续宋编年资治通鉴
亦名《续宋中兴编年资治通鉴》。编年体史书。南宋刘时举撰。15卷。记高宗建炎元年(1127)至宁宗嘉定十七年(1224)间四朝史事。文辞简约,条理明晰,系年有考据,载事有本末。于政治得失,国势安危,尤为详悉。虽于事实间有脱遗,然褒贬公允,较少门户之见。书约成于理宗朝。书中所附议论,低一字以示区别,乃元代刊书者增入,已非其旧。有元刊本及《学津讨原》、《丛书集成初编》等本。
大圣妙吉祥菩萨说除灾教令法轮
大圣妙吉祥菩萨说除灾教令法轮,全一卷。简称《除灾教令法轮》。又作炽盛光佛顶法、妙吉祥菩萨说除灾教令法轮。唐代尸罗跋陀罗译(或谓慧琳译)。「出文殊大集会经息灾除难品,亦云炽盛光佛顶」,尾题炽盛光佛顶仪轨。收于大正藏第十九册。
无量门微密持经
一卷,吴支谦译。一向出生菩萨经之异译。与《佛说一向出生菩萨经》同本,咒译作华言
十八泥犁经
一卷,后汉安世高译。说十八地狱之受苦及寿命之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