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文原

邓文原
  • 姓名:邓文原
  • 别名:字善之
  • 性别:
  • 朝代:元代
  • 出生地:钱塘(今浙江杭州)
  • 出生日期:1258年
  • 逝世日期:1328年
  • 民族族群:

邓文原(1258年—1328年),字善之,又字匪石,或说号匪石,祖籍绵州(今属四川),迁居钱塘(今浙江杭州)。宋末参加浙西转运司考试,中四川籍士子第一。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1290),举为杭州路儒学正。大德二年(1298),调崇德州教授。大德五年,擢升翰林应奉,九年再次升任翰林修撰。至大元年(1308)与修《元成宗实录》,至大三年授江浙儒学提举。皇庆元年(1312)召为国子司业,因与主管者办学方针不一致,便以病辞职。延祐初恢复科举,任江浙行省考试官,延祐四年(1317)入为翰林待制。次年出为江南浙西道廉访司佥事,又任江东道佥事,在任以决狱廉明著称。至治二年(1322)任集贤直学士,次年兼国子祭酒。泰定元年(1324)兼经筵官。此后数次迁升,都以有病辞而不赴。天历元年(1328)去世,享年七十一。谥文肃。诗不如文章有名,是元代较早的应制文臣,起草过朝廷典册。有诗文集《内制集》、《素履斋稿》,今均未见传本。今存《巴西集》,但只有文无诗。《元诗选·二集》据《素履斋稿》选录其诗一百一十五首。另著《读易类编》等,亦未见传。在元代文坛影响颇大,大德至延祐年间,独以耆宿主持词林风气,在袁桷、贡奎等的附和追随之下,“操觚之士,响附景从,元之文章于是时为极盛,文原实有独导之功”(《四库全书总目》)。顾嗣立《元诗选》小传也说:“当大德、延祐之世,承平日久,善之与袁伯长、贡仲章辈振兴文教,四海之士,望风景附。王士熙、冯思温名位最为显赫,亦皆出善之之门。文章之柄悉归焉。”邓文原的文章温醇典雅,确实有徵;诗尤以简古而丽逸见称。现存诗文多应制、应酬之作,元代的馆阁诗文风格,肇源于邓文原。生平事迹见元人吴澄撰神道碑(《吴文正集》卷六四)、黄溍撰神道碑铭(《黄金华集》卷二六)、《元史》卷一七二、《宋元学案》卷八二、《元诗选·二集》小传。

邓文原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高子遗书

高子遗书

诗文集。 明高攀龙(1562—1626)撰。十三卷。攀龙初字云从,后改存之,别号景逸,江苏无锡人。万历进士,累官至左都御史。因揭阉党崔呈秀等罪状,为阉党所恨,旋被罗织罪名,度不免,投池死。卒谥忠宪。曾与顾宪成修复东林书院,讲学其中,世称高、顾。为一代大儒。有《周易易简》,《正蒙释》等。此集为其门人陈龙正于崇祯五年(1632)编辑成书。三十万字。有陈龙正等人序二,小序十二则,乃各卷编辑说明。此集收诗一百四十六首,讲义五十四章。卷末有墓志铭、行状、年谱等。攀龙出赵南星之门,其学兼取朱陆两家之长,文章平易流畅,格调清遒。如《南京光禄寺少卿泾阳顾先生行状》、《祭顾泾阳先生》等,皆文畅情深,亲切感人,《武林游记》等则借景抒情,颇具功力。其诗朴素自然,文字简练,恬淡中别有寄托,颇有陶渊明风格。沈德潜称其“无心学陶,天趣自会。”《夏日闲居》有代表性。《四库全书提要》称“其讲学之语类多切近笃实,阐发周密,诗意冲淡,文格清道。”有崇祯五年原刻本,康熙二十八年(1689)重刻本,《四库全书》本,民国十年(1921)刊本。

元和郡县图志

元和郡县图志

南宋淳熙三年(1176)张几仲首次刊刻,图已亡佚,因而现传有志无图,故又称《元和郡县志》。唐宪宗元和年间宰相李吉甫撰。原书四十二卷,今传本只有三十四卷。成书于唐宪宗元和八年(813年)。全书分十道四十七镇,记述了各州的户口、物产、州县的沿革、山川险易、古迹史事等。每镇篇首皆有图。今图已散佚,文大部尚存。这是我国现存最古的一部舆地总志,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画诀

画诀

龚贤著。原系作者课徒画稿上的解说,由后人辑编而成。书为论述画山水之法的口诀,凡63则。据口诀内容对照作者山水画作,再参酌《龚半千课徒画稿》,推知此书撰于康熙元年至五年(1662~1666)。这63则口诀以言及画树石为多,次及桥梁、山亭、屋宇、楼阁、风帆、大船、远帆、飞泉、留白等。口诀浅显易懂,如云“学画先画树后画石”,在学画石时又言“学画先画石后画树”,述画景物时又言“先画衬景后画树石”。凡此等等,看似矛盾,实则是要因人而宜。此书有近20种版本,最早版本是《知不足斋丛书》与《花近楼丛书》刊本。

草山残梦之七:五·二四事件

草山残梦之七:五·二四事件

长篇历史小说。唐人著。写于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从蒋介石逃离大陆写起,直至蒋客死台湾,描写了蒋家父子及蒋氏家族在台湾复杂环境中的种种活动及心理状态。《草山残梦第七集 五·二四事件》围绕 “五・二四” 事件展开,详细描述了该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一事件通常是台湾社会矛盾激化的一个体现,涉及到民众对国民党统治的不满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冲突和动荡,反映了当时台湾社会的不稳定和国民党统治面临的危机。

钦定滁阳王庙碑岁祀册

钦定滁阳王庙碑岁祀册

钦定滁阳王庙碑岁祀册,一卷,不着辑者名氏。明初,追封郭子兴为滁阳王,建庙滁洲,命有司岁时奉祀。本卷前列洪武十五年敕谕一通,其载祀典规条及寺庙人户。后为太常寺丞张羽所撰滁阳王庙碑文。张羽,字来仪,后以字行。洪武中曾任太常寺丞。羽文章精洁有法,长于诗,与高启、杨基、徐贲齐名,称「吴中四杰」。明史卷一七三有传。

德育古鉴

德育古鉴

本书由清代史玉涵先生所辑,系中华伦理道德教育的重要经典,为后人广为传诵。本书经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校订后,成为中心师生必修之德育教材。书中以翔实的历史故事,从孝顺、和睦、慈教、宽下、劝化、救济、交财、奢俭、性行、敬圣和存心等方面,阐述了祸由我作、福自己求的道理,以此引导世人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凡成圣。常读此书,可以起到近报自己、远利子孙的效果,实为今人修身立命之必读、传授子孙之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