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

岑参
  • 姓名:岑参
  • 别名:
  • 性别:
  • 朝代:唐代
  • 出生地:江陵人
  • 出生日期:公元715年
  • 逝世日期:769年
  • 民族族群:

岑参(公元715年—769年),江陵人,盛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他少年孤贫,历经人生曲折,终于在天宝三载(公元744年)以第二名进士及第,步入仕途,这时已年届30了。岑参为官20多年,一直远离故乡,最后病逝于蜀中。这位荆楚才子浪迹天涯,沉浮宦海,从未中断过对故乡的思念,“独鹤唳江月,孤帆凌楚云”,表达了独在异地的诗人情萦故里,魂系楚天。友人赴江陵作官,勾起他对故乡的怀念,以致“悔系腰间绶”。晚年在四川,“秋夕听罗山人弹三峡流泉(曲)”,“此曲弹未半”,就使“楚客肠欲断,湘妃泪斑斑”了。然而岑参怀念故乡并不是甘作毫无鸿鹄之志的燕雀,而是由对故乡的爱恋,激发起男儿的情怀。他“送费子归武昌”,发自内心谈到“秋来倍忆武昌鱼”,追述自己“曾随上将过祈连,离家十年恒在边”,而家乡已经是“江上故园空四壁”了。在送费子“高秋八月归南楚,东门一壶聊出祖”之时,岑参告诫:“勿叹蹉跎白发新,应须守道勿羞贫。男儿何必恋妻子,莫向江中老却人。”“男儿何必恋妻子,莫向江中老却人”,这才是岑参赞赏的热血男儿豪迈气势,如同他的名言“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一样,直抒胸襟,气贯长虹。只有这样不忘故乡荆楚而又功名马上取的“英雄一丈夫”,才能写出瑰丽奇特的边塞诗篇。


岑参自天宝八载至至德二年春,曾两度从戎出塞,留下了永垂诗坛的边塞诗,此点人所共知,我们在这里着重要强调的是,岑参的边塞诗与内地荆楚的关系。


杜甫说:“岑参兄弟皆好奇”,不仅人好奇,他的诗也体现了好奇的特点,例如千古传诵的名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处处蕴含着奇思妙想。其诗的开篇就奇突:“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写北方飞雪,却用南国的春风和梨花作喻,这里不仅是因为梨花和雪都有相同的颜色,而且梨花盛开时的花团锦簇恰与雪压冬林的景象极为神似,这一浪漫奇妙的想象把萧索酷寒顿时转化为绚丽烂漫。如果不是出生在南国,深受荆楚传神文化的熏陶,怕是写不出这奇绝的咏雪千古名句。


说岑参受楚文化的熏陶决非臆断,我们从他的瑰丽诗篇中可以找到踪迹。据不完全统计,岑参在异乡直接写故里的诗大约14 首,他饱含深情地描写了荆楚先贤、历史故事、自然风光、人文景观。诗中洋溢着对荆楚激烈的情感,在岑参心中,故乡总是生机勃勃,推陈出新。他送落第进士游荆南,用“山店橘花发,江城枫叶新”的诗句启迪落榜者振作精神,弃旧图新;他送友人赴江陵作官,即令是“楚山秋”之际,依然也出“新”——“新橘香官舍”,以激励友人扬起“征帆”。到底是荆楚才子,岑参深得荆楚文化的神韵,所以无论是在塞外大漠,还是在巴山蜀水,他写下的诗都表现出“清新奇逸”(胡诮麟《诗薮》)的特色,形成“超拔孤秀,度越常情”的“风骨”(《唐才子传》卷3)。不妨说,这正是岑诗蕴含的楚风骚韵之所在。


当然以上只是就岑参诗成就的一个侧面而言,并不是由此涵盖他的所有方面。事实上盛唐时代的开放性、社会的某种程度的宽容性、多元性,以及岑参的人生经历和特殊环境等等,都是岑诗风骨形成的重要因素,不过这已超出本书的论及范围了。

岑参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铃木大拙禅论集

铃木大拙禅论集

拥有「世界禅者」美誉的铃木大拙异生致力於禅学的发扬,他对世界文化产生的影响,简直无法估计,而被各国学者、专家视为权威援引的「禅学论丛」(Essays in Zen Buddhism),可说是他禅学著作中的重镇。 这套「禅学论业」共分三个系列,第一个系列,主要从历史源流析论禅的根本精神和发展,本书即属之,因此称它为「历史发展」。书中论列中国人对於开悟之说所作的解释、悟与迷、禅的历史(从初祖达摩到六祖慧能)、禅对真理所作的启示、禅的实际教学方法、禅堂与僧训的理想目标,立论精辟入微,允称字字珠玑,饶富禅趣,是研究禅学者必备的一本经典作品。

公门果报录

公门果报录

颜光衷曰。古云公门中好修行。何也。夫公门常常比较。时时刑罚。其间贫而负累。冤而获罪。愚而被欺。弱而受制。呼天控地。无可告诉。惟公门人下接民隐。上通官情。艰苦孤危之时。扶持一分。胜他人方便十分。宽假一次。胜他人方便十次。若能释贫解冤。教愚扶弱。无乘危索骗。无因贿酷打。无知情故枉。无舞文乱法。则一日闲可行十数善事。积至三年。有数万善事。人当困厄。谁不知感。神明三尺。岂无保佑。自然吉庆日至。子孙昌隆。如其不然。怨毒之财。得亦非福也。

新儿女英雄续传

新儿女英雄续传

《新儿女英雄续传》讲述牛大水与杨小梅这对革命爱侣,面对反动势力对解放区的进犯,接受组织安排的任务,化名为牛刚和杨英,兵分两路前往十分区。牛刚勇敢地打入敌军内部,在地下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向外输送情报,并伺机策反敌军军官;杨英则联合黑老蔡带领的地方武装力量,重新夺回被侵占的解放区,在解放区开展如火如荼的反奸清算与土地革命运动。在人民群众的拥护之下,胜利的号角即将在晋中区上空吹响。刻画出英雄儿女们为实现革命解放事业不畏艰险、敢于进取的风貌。

女才子书

女才子书

十二卷。清徐震撰。徐震字秋涛,别署烟水散人,浙江嘉兴人。约生于顺治、康熙年间,康熙末年尚在世,生平事迹不详。所著小说有 《女才子书》、《珍珠舶》、《乐田演义》、《合浦珠》等多种。《女才子书》又名《美人书》、《情史续书》、《女才子传》,短篇小说集。每卷记一个女子,共十二人事。每卷有偶句题目,述事用文言,近于唐传奇笔法。卷一写杭州豪公子妾冯小青才貌双全,为大妇所妒,幽怨而死;卷二写杨碧秋守节,被人逼作尼姑,后遇其子登科团圆事;卷三写张小莲与朱生相爱,几经曲折终成良缘事;卷四写崔淑被休,后嫁杨汝元享荣华富贵事;卷五写张畹香善于持家处世,得免贫穷灾祸事;卷六写陈霞如与表兄崔襄婚爱事;卷七写卢云卿学卓文君守寡又嫁事;卷八写郝湘娥尽节,奸人崔平仲得冥报事;卷九写王琰贞节自守事;卷十写谢彩与丁七郎婚后双双成仙事;卷十一写妓女郑玉姬与吕隽生相恋成婚事; 卷十二写宋琬与谢骐私奔,历经波折终归美满事。故事不出才子佳人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男女青年对婚姻自由的追求,但又有宣扬贞节观念的矛盾,寓含劝惩说教。有清初刻本。清顺治间刻本,题《美人书》。清乾隆大德堂刊本。道光味根斋刊本,题《女才子传一名情史续书》。1983年,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排印本。

杂体诗三十首

杂体诗三十首

组诗。南朝梁江淹作。关于这组诗的写作动机,诗前序中说:“五言之兴,谅非复古。但关西邺下,既已罕同;河外江南,颇为异法。故玄黄经纬之辨,金碧沉浮之殊,仆以为亦合其美并善而已。今作三十首诗,斅其文体,虽不足品藻渊流,庶亦无乖商榷云尔。”关于对这组诗的评价,历来褒贬不一。钟嵘《诗品》说:“文通诗体总杂,善于摹拟。”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评》说:“拟古惟江文通最长,拟渊明似渊明,拟康乐似康乐,拟左思似左思,拟郭璞似郭璞,独拟李都尉一首,不似西汉耳。”明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江醴陵集题辞》说:“文通《杂体三十首》,体貌前哲,欲兼关西、邺下、河外、江南,总制众善,兴会高远,而深厚不如,非其才绌,世限之也。”清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卷二十四说:“文通拟古诸篇,刻意描摹,分途异轨,六季文家,似斯兼擅者诚不易得。但规仿百氏,仅得皮肤,至其神旨攸归,曾未细心体味,譬之刍灵象人,略得其貌而已,不足与言优孟衣冠也。”潘德舆《养一斋诗话》卷九说:“吾取江诗,反复细读,如《拟左记室诗》,只是数史中典故,《拟郭弘农诗》,只是砌道书景物,《拟谢临川诗》,只是状山水奇奥,此为神似,吾亦能之,何必五色笔也?若《拟陶征君诗》,气味去之亦远,惟刺取陶集‘东皋舒啸’、‘稚子候门’、‘或命巾车’、‘种豆南山下’、‘带月荷锄归’、‘浊酒聊自持’、‘但道桑麻长’、‘闻多素心人’诸字句,能为貌似而已,岂独不似李都尉哉?文通一世隽才,何不自抒怀抱,乃为赝古之作,以供后人嗤点。沧浪回护,仍是为古人大名所压。”此组诗模拟自汉代至刘宋时期三十家诗人的名作,颇能显示各家的艺术风格,显示了诗人“善观古作,曲尽心手之妙”(元陈绎曾《诗谱》)的艺术才华,同时也表现了他企图包容众家之长、通达古今之变的艺术追求。

方融玺禅师语录

方融玺禅师语录

三卷,清如玺说,兴林等编,附净土诗。一卷,天界上堂弘济上堂小参。二卷,云居示众。三卷,机缘室中垂语小佛事行脚垂语佛祖赞歌偈行实附净土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