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

岑参
  • 姓名:岑参
  • 别名:
  • 性别:
  • 朝代:唐代
  • 出生地:江陵人
  • 出生日期:公元715年
  • 逝世日期:769年
  • 民族族群:

岑参(公元715年—769年),江陵人,盛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他少年孤贫,历经人生曲折,终于在天宝三载(公元744年)以第二名进士及第,步入仕途,这时已年届30了。岑参为官20多年,一直远离故乡,最后病逝于蜀中。这位荆楚才子浪迹天涯,沉浮宦海,从未中断过对故乡的思念,“独鹤唳江月,孤帆凌楚云”,表达了独在异地的诗人情萦故里,魂系楚天。友人赴江陵作官,勾起他对故乡的怀念,以致“悔系腰间绶”。晚年在四川,“秋夕听罗山人弹三峡流泉(曲)”,“此曲弹未半”,就使“楚客肠欲断,湘妃泪斑斑”了。然而岑参怀念故乡并不是甘作毫无鸿鹄之志的燕雀,而是由对故乡的爱恋,激发起男儿的情怀。他“送费子归武昌”,发自内心谈到“秋来倍忆武昌鱼”,追述自己“曾随上将过祈连,离家十年恒在边”,而家乡已经是“江上故园空四壁”了。在送费子“高秋八月归南楚,东门一壶聊出祖”之时,岑参告诫:“勿叹蹉跎白发新,应须守道勿羞贫。男儿何必恋妻子,莫向江中老却人。”“男儿何必恋妻子,莫向江中老却人”,这才是岑参赞赏的热血男儿豪迈气势,如同他的名言“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一样,直抒胸襟,气贯长虹。只有这样不忘故乡荆楚而又功名马上取的“英雄一丈夫”,才能写出瑰丽奇特的边塞诗篇。


岑参自天宝八载至至德二年春,曾两度从戎出塞,留下了永垂诗坛的边塞诗,此点人所共知,我们在这里着重要强调的是,岑参的边塞诗与内地荆楚的关系。


杜甫说:“岑参兄弟皆好奇”,不仅人好奇,他的诗也体现了好奇的特点,例如千古传诵的名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处处蕴含着奇思妙想。其诗的开篇就奇突:“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写北方飞雪,却用南国的春风和梨花作喻,这里不仅是因为梨花和雪都有相同的颜色,而且梨花盛开时的花团锦簇恰与雪压冬林的景象极为神似,这一浪漫奇妙的想象把萧索酷寒顿时转化为绚丽烂漫。如果不是出生在南国,深受荆楚传神文化的熏陶,怕是写不出这奇绝的咏雪千古名句。


说岑参受楚文化的熏陶决非臆断,我们从他的瑰丽诗篇中可以找到踪迹。据不完全统计,岑参在异乡直接写故里的诗大约14 首,他饱含深情地描写了荆楚先贤、历史故事、自然风光、人文景观。诗中洋溢着对荆楚激烈的情感,在岑参心中,故乡总是生机勃勃,推陈出新。他送落第进士游荆南,用“山店橘花发,江城枫叶新”的诗句启迪落榜者振作精神,弃旧图新;他送友人赴江陵作官,即令是“楚山秋”之际,依然也出“新”——“新橘香官舍”,以激励友人扬起“征帆”。到底是荆楚才子,岑参深得荆楚文化的神韵,所以无论是在塞外大漠,还是在巴山蜀水,他写下的诗都表现出“清新奇逸”(胡诮麟《诗薮》)的特色,形成“超拔孤秀,度越常情”的“风骨”(《唐才子传》卷3)。不妨说,这正是岑诗蕴含的楚风骚韵之所在。


当然以上只是就岑参诗成就的一个侧面而言,并不是由此涵盖他的所有方面。事实上盛唐时代的开放性、社会的某种程度的宽容性、多元性,以及岑参的人生经历和特殊环境等等,都是岑诗风骨形成的重要因素,不过这已超出本书的论及范围了。

岑参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海狼

海狼

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长篇小说。“海狼”是捕海豹船“魔鬼”号船主赖生的绰号。此人身躯魁梧,力大无穷,为人残忍,以极其野蛮的暴力统治着船上的一切人。他的人生哲学是:“强权便是真理,懦弱便是错误”;人与人之间互相残害,不是你吞噬我,便是我吞噬你。别人在他的眼里都不过是“小玩具”。船上的人,从大副到水手,对“海狼”既怕又恨,多次想杀死他,都未能成功。杰克·伦敦写作这部小说的本意是“反对尼采哲学”,但把被迫害的船员写成芸芸众生,把“海狼”写成主宰一切的魔王,反而衬托出这个“超人”的力量。“海狼”最后孤独地死去,但不是死于群众的反抗,而是死于疾病——自然力。

过去的工作

过去的工作

收周作人在抗战胜利前后(一九四五年四月至十二月)所作文章十五篇。文章延续四十年代以来风格,一类仍作“闲适”之谈,写景,状物,评文,娓娓道来,如《关于竹枝词》《石板路》《东昌坊故事》;一类则继续“正经”探讨思想,追根溯源,掷地有声,如《凡人的信仰》《过去的工作》《两个鬼的文章》,在周作人的写作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分量;而怀念陈独秀、钱玄同、刘半农三位旧友,则通过摘抄、注释他们的尺牍,勾陈昔日交往酬和情状,“流水斜阳”之情尽现笔端,为怀人之作辟了一条新路。

歙州砚谱

歙州砚谱

一卷。宋唐积撰。书为记述歙州砚台种类、制作的专书。全书分采发、石坑、攻取、品目、修斫、名状、石病、道路、匠手、攻器十部分。所记开凿制造之法十分详尽,以端样最为珍贵。《书录解题》称该书为《歙砚图谱》,米芾称为《歙州砚图》,该书原来有图有谱,而今传世本有谱无图,这是因为左圭刊入《百川学海》时,认为绘图繁费,删而不载,现已无从考补。现存《百川学海》本、明华氏刊本、《说郛》本、《学津讨原》本、《四库全书》本、《美术丛书》本。

昌言

昌言

全名为《仲长子昌言》。东汉仲长统著。“昌言”即为“当言”。据《后汉书·仲长统传》记载:“统每论说古今及世俗行事,恒发愤叹息,因著论名曰《昌言》,凡34篇,十余万言。”但大部分已经佚失,只有十之一二保存下来,《后汉书》“本传”中录有《理乱》、《损益》、《法械》3篇,另外,《群书治要》、《齐民要术序》、《太平御览》等书中存有某些残文。内容主要是对汉末各种社会弊端的批判,主张“限夫田以断并兼”,反对汉初以来的神学传统思想,提出“人事为本,天道为末”的观点和因时变易的思想。《昌言》的辑本有清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的《全后汉文》和清马国翰的《玉函山房辑佚书》。

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

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

李炳南撰,李炳南是当代有修有证的净宗大德,他培育出来的高僧净空法师正在世界各地弘扬净土法门。为了续佛慧命,使无数修学净土法门的众生不走入歧途,后学曾琦云现将李老居士巨著《佛学问答》有关净土部分编译成普通话,贡献给大家。编译时已将一些重复问题作了适当删减,并结合现时代的情况,在问答中适当添加了一些新的内容。

赞法界颂

赞法界颂

圣龙树菩萨造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