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

- 姓名:齐白石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湖南湘潭人
- 出生日期:1864年1月1日
- 逝世日期:1957年9月16日
- 民族族群:
齐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中国现代著名书画家、篆刻家。原名纯芝,字渭清,号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别号寄萍老人、借山吟馆主者等。湖南湘潭人。出身农民,自幼放牧打柴,后因体弱无力耕田,改学雕花木工,为寻求雕花新样,便与绘画结下不解之缘。此后交结当地文人,学习诗文、篆刻、书法,以卖画、刻印为生。中年多次出游南北,足迹遍及六、七个省市的主要城市,饱览了祖国的名山大川。57岁后定居北京,专业卖画、刻印。1927年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和京华美术专科学校教授。抗日战争期间,为了不让日本侵略者和汉奸特务有可乘之机,他贴出有名的《画不卖与官家窃恐不祥告白》,表明对占领者的敌意:“中外官长要买白石画者,用代表人可矣,不必亲驾到门。从来官不入民家。官入民家,主人不利。谨此告知,恕不接见。”充分表现了他的民族气节。当日本侵略者和汉奸走狗没收他的存款,搅乱他的画室时,他不为敌人的气势汹汹所压倒,借诗画抒发自己胸中的苦闷和义愤。1944年在《群鼠图》上题句说:“群鼠群鼠,何多如许,何闹如许,既啮我果,又剥我黍。烛炧灯残天欲曙,严冬已换五更鼓。”又如作《题画蟹》云:“处处草泥乡,行到何方好,昨岁见君多,今年见君少。”在艺术上他常向名家陈衡恪等学习,其画晚年更取法徐渭、朱耷、扬州八怪以及吴昌硕等诸家之所长,主张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画风趋于写意。其篆刻初学浙派,后采用单刀直下的刻法,布局奇肆朴茂,遒劲有力。60岁后,画风遽变,重视创造,融合传统写意画和民间绘画的表现技法,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擅长花鸟鱼虫,笔墨纵横雄健,造型简练质朴,色彩鲜明热烈;并善于把阔笔写意花卉与微毫毕现的虫草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亦画山水、人物。新中国成立后,对书画、篆刻的活动益见勤奋,1952年创作大幅的百花与和平鸽的图画献给在北京召开的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赢得了国际和平战士的称赞。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画院名誉院长。90寿辰时,文化部授予他“中国人民杰出的艺术家”光荣称号。1957年9月16日在北京病逝。作品编有《齐白石作品集》。
齐白石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温恭毅集
诗文集。明温纯撰。三十卷。纯字景文(《四库全书总目》著录作“希文”)。三原(今属陕西)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曾官光寿知县、户科给事中、左都御史。于隆、万之际立朝。初忤张居正,罢官。再起又与中使争矿税。卒以忤沈一贯致仕。纯清白奉公,时称名臣。卒谥恭毅。是集有二十七万二千余字。卷首有目录,正文含疏六卷一百四十首,序二卷四十三首,记一卷九首,墓志铭二卷三十二首,传、行略二卷六首,议一卷四首,杂著一卷十五首,祭文二卷二十四首,古乐府一卷十三首,古近各体诗六卷二百一十三首,尺牍五卷一百三十首,理学一卷六十一则。其奏议皆切中情事,指陈利弊,明白晓畅;尺牍多关时政,而理学则大旨以程朱为本。其诗风格与七子之派相近。纯一生以国事为己任,于诗文非所用心。有《四库全书》本,《温氏丛书第一集》本,题名作《温恭毅公文集》。
钦定仪象考成
清代一部以星表为主的天文工具书,由钦天监组织在京监内外人员完成。中国清代对天文观测的专著。主编允禄、保和殿大学士鄂尔泰、刑部尚书张照。协理者刑部左侍郎觉罗勒尔森,工部左侍郎何国宗、实际负责者钦天监监正德人戴进贤(I. Kogler,1680—1746)与奥人刘松龄(A. De Hallerstein,1703—1774)。分正、续两编。正编于乾隆九年(1774年)开始编撰,十七年完成。由当时的钦天监监正、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戴进贤主编,有26人参加编算。共32卷,分10册。书首两卷是《仪说》,介绍乾隆九年创制的玑衡抚辰仪的性质和用法;后30卷为星表,列有300个星座、3083颗星的黄道坐标和赤道坐标,及每颗恒星的赤道岁差等。星表使用80年后,因岁差和黄赤交角的变动,产生的误差较大,钦天监又对《仪象考成》进行复测、修订,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成书32卷,称为《仪象考成续编》。由当时钦天监监正周余庆主编,有38人参加测算和编写,共录星3240颗,较前增加163颗。这是一部由中国人独立观测、编算的星表,提供了一批年代可靠的新恒星坐标值。它还提出了一些新见解,如肯定了恒星有自行,并提出恒星也有和行星轨道运动类似的运动等。
中国俗文学史
郑振铎著。这是一部关于中国民间文学史的重要 著作。作者在第1章以“何谓‘俗文学’?”为俗文学释 义:“‘俗文学’,就是通俗的文学,就是民间的文学,也就 是大众的文学,换一句话,就是不登大雅之堂,不为学士 大夫所重视而流行于民间,成为大众所嗜好、所喜悦的 东西。”继而扼要综述俗文学的6个特质及其与生俱来 的优缺点:“是大众的”、“是无名的集体的创作”、“是口 传的”、“是新鲜的,但是粗鄙的”、“其想象力往往是很奔 放的”、“是勇于引进新的东西”。又就俗文学的体裁将 其分为5大类:诗歌——包括民歌、民谣、初期的词曲 等;小说——专指“话本”;戏曲——戏文、杂剧、地方戏; 讲唱文学——变文、诸宫调、宝卷、弹词、鼓词;游戏文章 ——用散文体或赋体写作。简要叙述了各种体裁俗文 学的产生与发展。尔后作者以13个章节的篇幅,以翔 实的资料对上自“古代的歌谣”下迄“清代的民歌”中国 各个历史时期、各种体裁的俗文学的产生、发展和演变 作了系统地叙述,并对中国民间文学和中国各时代的文 艺发展的关系阐明了个人的见解。
口齿类要
《口齿类要》系口腔科书籍。1卷。明·薛己撰于1529年(嘉靖8年)。本书为我国现存的唯一口齿科专著。对于口齿疾病的叙述,先从口唇部,以茧唇开始,次及各型口疮,再述诸般齿痛,最后记载舌及喉部疾患,书末附有诸鲠、误吞诸物疗法以及药方六十多个。对每种疾病的叙述均附有症例报告,如茧唇11例中,死亡者为三例,并强调“若患者忽略,治者不察,妄用清热消毒药,或用药线结去,反为翻花败症矣”。看来薛己对于唇癌的症状,已有较为明确的认识。此外尚报导口疮13例,齿痛22例,舌证11例等。本书论证口齿疾病的疗法,主张从患者整体上进行,多用内服药物辨症施治,对牙齿疾病的局部疗法尚未有记载。本书流传刊本较多,多包括在《薛氏医按全书》之内,且有日本刊本。
丹方鉴源
题“紫閤山叟独孤滔撰”。何丙郁《道藏丹方鉴源》认为此书为独孤撰于南唐。释外丹黄白术所用药物之性质、反应和应用,并对之进行分类,具有手册功能。日本汤安道藏有1804年手抄本。
海东逸史
撰人不详。原题翁洲老民手稿。十八卷。纪传体。记南明鲁王政权事迹。前两卷为鲁监国纪,卷三为家人传,记监国诸妃,卷四至十三为诸臣列传,卷十四至十七为忠义传,卷十八为遗民传。称郑成功先后奉监国驻金门、澎湖,为他书所不载。约成书于清康熙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