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僧虔

王僧虔
  • 姓名:王僧虔
  • 别名:字简穆
  • 性别:
  • 朝代:南朝齐
  • 出生地: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
  • 出生日期:426
  • 逝世日期:485
  • 民族族群:

王僧虔(426—485),南朝齐书法家。字简穆,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初仕宋,累官尚书令,入齐,迁侍中。王僧虔善书法,工楷、行书。他的书法能继承祖法,时人将他比作王献之。泰始中为吴兴太守,昔王献之亦曾守吴兴,又都善书法,有书名,前后辉映,实为难得。《书评》称其书法 “奕奕皆有一种风流气骨”。张怀瓘《书断》 曰: “(僧虔书法)夜述小客,尤尚古直,若溪涧含水,冈峦被雪,虽极清肃,而寡于风味。”《述书赋》曰: “神气高全,耿介锋芒。发卷伸纸,满目辉光。” 其书迹《淳化帖》和《大观帖》存有《刘伯宠》、《谢宪》,见《中国法帖全集》。又著有《论书》、《笔意赞》。


谁为第一


王僧虔是王羲之的四世族孙、王珣的孙子,他的书法风流不羁,内含筋骨,别具一格,受到时人推重,如宋文帝刘义隆就称赞王僧虔,说他不但书法超过了王献之,才能和气量也超过了王献之。王僧虔有子王慈和王志,书学 其父,也写得一笔好字。


相传有一次,齐高帝萧道成和王僧虔比试书法。写完后,高帝问王僧虔:“我的书法和你的相比,谁为第一? ”王僧虔明明知道皇帝的书法不如自己,但碍于圣威,不便直说,于是灵机一动,答道:“我的书法在臣子中为第一,陛下的书法在帝王中为第一。”萧道成原想借比试书法来试探王僧虔对自己的态度,没想到王僧虔回答得这么巧妙,于是笑着说:“你可算是一个善自为谋的人了! ”


王僧虔不仅写得一笔好字,对书法理论也颇有研究,他是书法史上第一个鲜明地提出书法美学观点的人,他在书法理论专著《笔意赞》序中写道: “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这种“形神俱得,神采为上”的观点,对后世书法产生了深远影响。王僧虔的书法并不刻意追求外形的端整,而是着意于风神动人,先形后神,忘形得神,自有一种风流气骨,这亦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王僧虔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悲剧心理学

悲剧心理学

现代朱光潜著。初为作者留学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时以英文撰写的博士论文,1933年由该大学出版。全书十三章,分别探讨了悲剧与“心理距离”说,悲剧快感与同情,悲剧与崇高感,痛感中的快感,悲剧与生命力感,以及悲剧的衰亡等问题。认为悲剧的欣赏是一个复杂的现象,没有哪一种理论能对其作出完全令人满意的说明,但每一种理论又都各有其理,为此研究悲剧快感问题的最好方法是公平地检查从前的理论,取其精华。书中介绍了从亚里士多德起,到黑格尔、席勒、雨果、叔本华、尼采、柏格森、布拉德雷、弗洛伊德等人的悲剧理论与范畴,特别推崇尼采的《悲剧的诞生》,认为它是“出自哲学家笔下论悲剧的最好一部著作”,其酒神精神与日神精神说,“把握住了真理的两面”。1983年被译成中文出版,作者为中译本增写了序言。收入《朱光潜美学文集》。

汤液本草

汤液本草

药学著作。三卷。元·王好古撰。撰成于公元1238~1248年,至元十七年(1280年)时尚补充若干资料。作者以本草、汤液(经方)为医家之正学,故撰此书。卷上为药性总论部分,选辑李杲《药类法象》、《用药心法》的部分内容并作了若干补充。卷中、下分论药物,分草、木、果、菜、米谷、玉石、禽、兽、虫等九部,共收238种药物,每药各有气味、性能、主治等项。书中记载了许多药用食物。现有《东垣十书》本。

华盛顿

华盛顿

《少年丛书》之一,《少年丛书》最早于1908年冬天由张元济主持的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出版,又名《中外伟人的传略》。《少年丛书》共28册,分别讲述了28位中外名人的人生故事。《华盛顿》孙毓修著。华盛顿,美国政治家、军事家和首任总统(1789—1797)。享有美国“国父”之誉。生于弗吉尼亚威斯特摩兰。少年时代在弗吉尼亚的农场度过。曾从事土地测量员工作。1751年起掌管维农山庄。1755年受命为弗吉尼亚地方军指挥官,参加7年战争。1758年辞去军职转而从政。1774和1775年当选第一、二届大陆会议代表。并于1775年6月被任命为大陆军总司令。自此开始率兵进行了长达6年之久的艰苦卓绝的独立战争,经过特伦顿、普林斯顿、瓦利福奇和约克镇等战役,最终击败英军。1787年主持制订了美国宪法。1789年初当选总统,1793年连任,至1797年卸任这8年中,工作有条不紊,为美国以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明名臣琬琰录

明名臣琬琰录

明徐纮编。二十四卷,续录二十二卷。仿宋杜大珪《名臣碑传琬琰集》,辑洪武至弘治九朝诸臣事迹。前录载一百十七人,续录载九十五人,资料主要来源于碑、铭、志、传、地志、言行录等。其中少量人物事迹,虽有矛盾,但大部分无缘饰夸大之词,尚属可信。其中尤以郁新、吴寿昌等数十人,皆史传所不详,可资参考。

韩非子白话文

韩非子白话文

诸子散文名著。战国韩非撰。五十五篇。法家重要代表著作。宣扬“法治”,主张“法”、“术”、“势”三者并用,强化中央集权,反映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要求。文章锋芒锐利,严峭峻刻,逻辑严密,说服力强,善于运用历史故事和民间寓言进行论证,形象生动,言简意赅,对后世政论文写作及发展影响甚大。此为韩非子白话文!

名僧传抄

名僧传抄

《名僧传》凡三十卷。梁代宝唱撰。集录东汉至齐粱间之高僧、硕德四二五人之事迹。本书着成后不久,慧皎之高僧传问世,而世人多用慧皎所着之传,故本书流布不广,终至散轶。今卍续藏第一三四册所收之名僧传抄一卷,仅存载本书之目录,及本书部分之要文。本书共分八科:(一)外国法师,竺迦摄摩腾以下十八人。收于初四卷。(二)中国法师,朱士行以下一六三人。收于卷五至卷十七。(三)律师,卑摩罗叉以下二十人。收于卷十八。(四)禅师,弗若多罗以下四十人。收于卷十九、卷二十。(五)神力,耆域以下十五人。收于卷二十一。(六)苦节,惠永以下一三九人。收于卷二十二至卷二十八。(七)导师,道照以下十三人。收于卷二十九。(八)经师,昙药以下十七人。收于卷三十。据续高僧传卷一载,本书系由梁天监九年(510)开始撰集,至天监十三年完成。于隋唐之顷,本书尚存于世,在隋唐两代之经籍志中皆著录之;又续高僧传卷一中,亦载有本书之序略,后始渐散轶。此外,本书亦曾流传于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