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特利

- 姓名:拉美特利
- 全名:朱利安·奥夫鲁瓦·德·拉美特利
- 性别:男
- 国籍:法国
- 出生地:圣·马洛
- 出生日期:1709
- 逝世日期:1751
- 民族族群:
朱利安·奥夫鲁瓦·德·拉美特利(JulienOffroyDeLaMettrie,1709-1751),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生于法国西部的圣·马洛。父亲是位富商。父亲希望他成为神职人员,把他送进许多著名学校学习。但他于1725年在哈考特学院,开始研究自然科学,并于1728年获医学博士学位。在家乡行医数年,1733年到荷兰莱顿大学深入研究医学。为改变法国医学的落后状况,1735年返回故乡,一边行医,一边翻译大量新医学名著。1742年移居巴黎,成为格拉蒙公爵的家庭医生及公爵统帅的近卫军医生。1745年发表第一部哲学著作《心灵的自然史》,大获成功,也带来反动派的迫害。巴黎议会决定焚烧这本书,并开始围攻作者。1746年拉美特利逃亡莱顿。在这里匿名出版《人是机器》,署的出版时间是1748年,实际1747年已出售。受到当地教会的迫害,书被禁止出售,勒令销毁。1748年逃亡柏林。成为弗里德里希二世的御医和私人侍读。在德国期间又写下《人是植物》、《伊壁鸠鲁体系》等多种哲学著作。1751年因食物中毒病故。
拉美特利坚决批判宗教神学和各种唯心主义思潮。他揭露宗教是“神圣的毒药”,经院神学家是“妖魔”,他们无事生非,发动战争,大搞宗教迫害,他们宣扬的不过是一些不值一驳的谬论。他宣称,只有无神论者的宇宙才能是快乐的宇宙。他反驳神学目的论,指出,自然界的任何事情都有利也有弊,宇宙事物根本不能证明上帝存在。人们假设上帝存在是因为对自然原因无知。他批判唯心主义,把唯心主义比作脆弱的芦苇,把唯物主义比作坚固的橡树。他认为,莱布尼兹的单子论是用单子搞的谁也不懂的假定,是把物质心灵化了。他批判笛卡尔的天赋观念说和二元论。公然宣称真正的无神论是驳不倒的,同神学和唯心论斗争是一种快乐。
拉美特利认为,自然界中到处都是永恒的物质,物质是自然界唯一的实体。物质永恒存在。广延和运动是物质的属性。他象洛克一样认为事物的质分为两类,但他认为这两类性质都是物体本身具有的。物质运动的原因就在自身内,物体内的这种推动力是一切运动规律的直接原因。但他所说的运动,只是指机械运动。
拉美特利认为,人是机器,精神依赖机体,感觉能力是物质的一种本质属性。又认为,心灵的本质只有通过观察实验才能揭示出来;而观察和经验告诉我们,心灵的状态是依身体的状态为转移的。他用自己的解剖知识,断定动物和人是同样东西构成的,只是其组成器官的量与位置不同而已。他认为,思想是人脑的功能。所谓心灵实体不过是一个毫无意义的空洞名词,真正说来,心灵只是指我身体里那个思维的部分。
拉美特利在认识论上是一个唯物论的经验论者,他断言“感观就是我的哲学家”。他认为,一切认识都起源于感觉,感觉是外界对象作用于感官引起的。一个对象愈新、愈强烈、作用愈有力,则感觉就愈强烈。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上,他认识到“没有接受来的感觉,也就没有观念”。但他又认为,观念只是表示“物体的任意规定的符号”,判断只是把“观念排列组合起来”。这样就否定了理性认识的真正作用,他认为,观察实验是判断真假的标准,凡通过观察实验断定在自然中的东西都是真,为观察实验否定的就是假。
拉美特利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雪国
日本著名小说家川端康成的中篇小说《雪国》。自1935年~1948年前后用了12年陆续写成。小说描写主人公岛村去雪国旅行,途中遇见一个美丽年轻的女子叶子细心护送着一个男病人回雪国去,岛村被她纯真的美所深深吸引。到雪国后,岛村在旅馆结识了一个艺妓,恰巧她就是途中遇到的病人行男的未婚妻,名叫驹子。她对行男并无爱情,只是出于同情,甘愿用当艺妓赚来的钱为行男治病。她在和岛村相识,特别是在行男病故之后,对岛村的爱如痴如狂。而岛村却倾心爱恋着叶子,叶子则矢志不渝地爱着病弱卧床的恋人行男,她同情驹子,并要岛村照顾好驹子。故事最后,叶子在一场大火中死去。作家通过作品中4个人物的爱情纠葛,意在表明:爱是虚无的,对美的追求是徒劳的。叶子爱行男是单纯的徒劳,驹子爱岛村是美的徒劳,岛村爱叶子是虚无的徒劳。大火夺去叶子的生命,使岛村的爱成为一场虚幻的梦。作品因消极的倾向,虚无的情调,被称为“颓废和死亡的文学”。但其艺术成就很高,开创了将日本的文学传统与西方现代派文学完美结合的道路。因《雪国》、《千只鹤》、《古都》“高超的叙事文学以非凡的锐敏表现了日本人的精神实质”,川端康成获1968年度诺贝尔文学奖,他是继印度泰戈尔之后,第2个获这个荣誉的东方作家。他的作品多为中短篇小说,共有100余篇,《伊豆的舞女》、《母亲的初恋》等作品曾被介绍到中国。《雪国》有1981年侍桁翻译、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中译本。
伤寒明理论
三卷。金成无己撰。该书成于 《注解伤寒论》之后,是作者研究《伤寒论》的又一卓著成果。该书摘取 《伤寒论》中五十种症候进行了病象、病因、病理及临床施治方面的阐述。辨识精微,言语通俗。如 《咳第二十五》篇云:“伤寒咳者,何以明之?咳者,謦咳之咳,俗谓之嗽者是也。肺主气,形寒饮冷则伤之,使气上而不下,逆而不收,冲击膈咽,令喉中淫淫如痒,习习如梗,是令咳也。……咳之由来,有肺寒而咳者,有停饮而咳者,有邪气在半表半里而咳者。虽同曰咳而治各不同也。”通过鉴别不同病因而导致此症不同表现,为临床诊治提供了有益借鉴。严器之序中评价此书:“撰述伤寒,义皆前人未经道者。指在定体、分形、析证。若同而异者明之,似是而非者辩之。……所谓真得长沙公 (按:指张机)之旨趣也。使习医者流读其论而知其理,识其证而别其病,胸次了然而无惑。”这可以说是对该书的中肯评价。该书有宋刻本,明安正堂刻本,清光绪六年(1880) 扫叶山房刻本,1955年商务印书馆铅印本,1957年上海卫生出版社铅印本,1959年科技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搔首问
《搔首问》写成于清康熙二十七年即1688年船山70岁之后,即船山年71或72所作。民国四年,湖南船山学社社长刘人熙从衡阳刘氏借得康熙间抄本《搔首问》,首次石印行世。刘人熙尚作一小序冠于前,言“《搔首问》者,即屈子之《天问》。明社既屋,中原陆沈,志士仁人,肝脑涂地,无补天倾。抱孤心而诉苍旻,天帝亦疑于醉矣。然默赞神化以俟数百年之远复,则韦布之功,贤于台鼎。船山之搔首而问者,造物者不难一一条答,相视而笑,莫逆于心也。知此,然后可以见船山之心,学船山之学,读船山之《搔首问》。”
云庵克文禅师语录
六卷。又称《云庵真净禅师语录》、《真净大师语录》。宋代真净克文撰,法深、福深编录。集录云庵克文住筠州圣寿寺、洞山、金陵报宁寺、庐山归宗寺、宝峰禅院等处的语录、偈颂,并附录王安石的请疏、苏辙的序。收入《古尊宿语录》卷四十二至四十五。另有一种《云庵克文禅师语录》,则收录请疏、行状、祭文、真赞、手帖、跋等,可视为前者的补遗,收入《续藏经》。
无趣老人语录
一卷。明代释如空 (1490—1580)撰。如空,俗姓施,字无趣,自号静斋,秀水人。幼性端凝,长企清洁。留心内典,博览经论。与同友法舟参访八年,出家为僧。自受戒后便付衣法偈曰:“非法非非法,非性非非性,非心非非心,付汝心法竟晓本”。成为明临安东天目昭明寺沙门。辞世有偈云:“生来死去空华,死去生来一梦”。所撰 《无趣老人语录》,详载生平学法心得言断。对了解如空法学言行很有参考价值。现见载版本有明万历年间宝梦堂刊本。
旧城喻经
佛说旧城喻经。一卷,宋法贤译。与佛说缘起圣道经,佛说贝多树下思惟十二因缘同本。说十二因缘之观法。或逆或顺,观十二因缘,如行旧道达旧城,因以为经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