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列耶夫

- 姓名:安德列耶夫
- 全名:列昂尼德·尼古拉耶维奇·安德列耶夫
- 性别:男
- 国籍:俄国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1871年8月21日
- 逝世日期:1919年9月12日
- 民族族群:
列昂尼德·尼古拉耶维奇·安德列耶夫(Леони́д Никола́евич Андре́ев,1871年8月21日–1919年9月12日),俄国作家。生于小官吏家庭。1897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法律系,当过律师和一些报纸的法院采访员。20世纪初,因与高尔基接近并受社会上革命情绪的感染,对革命抱有一定的同情。1905年革命时曾将住宅提供给社会民主党人作为秘密活动场所,因而被捕入狱。出狱后,在国外继续支持革命。斯托雷平时期,思想渐趋反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持沙文主义立场,任资产阶级报纸《俄罗斯意志》文学栏主笔。十月革命后侨居国外,死于芬兰。
安德列耶夫于学生时代开始文学活动,其创作始终充满矛盾。短篇小说《巴尔加莫特和加拉西卡》(1898)、《小天使》(1899)、《在地下室》(1901)表达了对城市下层居民的同情。《满贯》(1898)和《标新立异的人》(1902)等揭露小市民的琐屑无聊。他从抽象的人道主义出发,认为社会上所有的人同样受苦受难(《上尉卡勃鲁科夫生活片断》,1898),恶的根源不在社会,而在人的内心(《深渊》,1902)。他对黑暗的现实表示强烈的不满,同时流露出怀疑主义和悲观主义(《墙》,1901;《瓦西里·费维伊斯基的一生》,1903)。中篇小说《红笑》(1904)揭露日俄战争的残酷,反对一切战争。
1905年以后,在剧本《向星星》(1906)、小说《省长》(1906)和《七个绞刑犯的故事》(1908)中反对专制制度,同情革命者,而在另一些作品中则把革命写成无政府主义的暴动。小说《黑暗》(1907)中的革命者在"真理"启示下放弃斗争,剧本《饥饿王》(1907)以起义者首领投降富翁而告终,小说《萨什卡?日古廖夫》(1912)则把革命写成没有意义的暴乱。此外,剧本《人的一生》(1907)、《黑色假面》(1908)、《安那太马》(1910)等,强调人生的无意义和不可知,以神秘主义宿命论掩盖阶级矛盾,而《挨耳光的人》(1916)则谴责资本主义世界丧失人性。
安德列耶夫的许多著名作品构思奇特,情节集中,大量运用象征手法,许多人物失去个性而被抽象成概念化的"人"。他不同于传统的现实主义,也不同于当时流行的现代主义流派,艺术上独具一格。
安德列耶夫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当你老去
《当你老去》伊塔洛·斯韦沃所著小说,艾米利奥和妹妹艾米莉亚过着相依为命的贫苦生活,他们的生活黯淡无光。安吉丽娜的出现,像一道光照亮了艾米利奥,30多岁的艾米利奥坠入了爱河。但安吉丽娜本质上却是个放荡薄情的女人,她一次次地欺骗艾米利奥,辜负他的感情。艾米利奥却深陷其中,在这段感情中心力交瘁,无暇顾及自己的妹妹,妹妹最后因病去世,安吉丽娜与别人私奔,艾米利奥同时失去了妹妹和情人…… 这是文学史上关于“爱情”和“孤独”的一声呜咽。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是艾米利奥。
邂逅集
现代短篇小说集。汪曾祺著。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49年4月出版。列入“文学丛刊”。收短篇小说《复仇》、《老鲁》、《艺术家》、《戴车匠》、《落魄》、《囚犯》、《鸡鸭名家》、《邂逅》等8篇。本集多以第一人称“我”的经历见闻,描绘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众生相。这里有和尚、复仇者、校警、艺术家、小店主等人物。《老鲁》记叙了一个乡村学校,教师们都穷得吃饭有一顿没一顿的。一到假期,学校发不出钱,大家只好吃野菜。这时来了校警老鲁,抓来许多可以吃的蚕豆虫子,下锅用油一炸,给大家开了荤。他不但给公家挑水,还给私人挑水。不过,帮私人做活是要收钱的。后来他积了一些钱,当了一个铺子的老板。《鸡鸭名家》记叙了“我”家乡的两位养鸡放鸭能手。余老五是炕房师傅,他孵出的小鸡就多,生意好。陆长庚是放鸭好手,可是爱赌钱,一晚上就把挣来的十块大洋全输了。《邂逅》记叙了“我”坐船,遇到一个卖唱的瞎子,因此联想起10年前轮渡上卖唱的一个好抽鸦片,唱得很好的男人。本集作品对人物刻划较为细致,但情节线索较为简单。
延祐四明志
二十卷。今残存十七卷。元马泽修,袁桷撰。袁桷,字伯长,号清容居士。浙江鄞县人。少为丽泽书院山长。大德初,阎复等荐为翰林撰修,累迁至侍讲学士。袁桷博闻强记,熟悉掌故,精于史学,曾参修宋、辽金三史。又奉诏撰修无成宗、武宗、仁宗三朝大典。元马泽以太中大夫为庆元路总管,聘袁桷编纂此书。以境内有四明山,故取名四明志。四明,庆元路(治今浙江宁波)别称。桷庆元人,博览典籍,熟悉乡土掌故。以宋《宝庆四明志》为蓝本,分沿革、土风、职官、人物、山川、城邑、河渠、赋役、学校、祠祀、释道、集古等12考,不少的考核颇精审。延祐七年(1320)成书。
唐诗选
唐诗选注本。今人马茂元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初版,后曾重印。茂元祖父为桐城派古文家马其昶,有《韩昌黎文集校注》。茂元承家学,精熟唐诗文,曾有论文多篇,结为《晚照楼论文集》。此书虽为选本,实凝聚数十年读诗心得,贯穿以对唐诗史的系统认识,具有相当学术性。全书选唐诗人一百十五家,诗五百馀首,大抵承初盛中晚四唐说,推重盛唐诗,强调气格、音调、韵致、神采,但能兼顾初唐、元和、晚唐诸派乃至二三流作者,故选目颇具特色。作者小传与注释常有发明与新见,尤为精粹。以其出版较早,曾一度风靡。重印本对选目、传、注均有所修订。
国史新论
《国史新论》由钱穆先生发表的一些论文和在香港、台湾等地的讲演记录整合而成,比较简略宏观地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演变及社会形态进行了独到的阐释。本书作者“旨求通俗,义取综合”,从中国的社会文化演变、传统的政治教育制度等多个侧面,融古今、贯诸端,对中国几千年历史之特质、症结、演变及对当今社会现实的巨大影响,作了高屋建瓴、深入浅出的精彩剖析,内中各篇,“有以分别眼光治史所得,有以变化眼光治史所得。每一论题,必分古今先后时代之不同,而提示其演变。而各篇著作有其共通之本源,则本之于当前社会之思潮”。
贞观政要
10卷。唐吴兢撰。约成书于唐玄宗开元十七年(729),另说成于开元末天宝初或开元八年。吴兢(670~749),汴州浚义(今河南开封市)人。本书是一部政书,汇集了唐初的政治言论,实际上是对唐太宗君臣治国经验的全面总结。在当时有十分深远的意义。全书10卷40篇,258章,共8万字左右。具体篇目分别为君道第一,政体第二,任贤第三,求谏第四,练谏第五,君臣监戒第六,择官第七,封建第八,太子诸王定第九,尊敬师傅第十,教戒太子诸王第十一,规谏太子第十二,仁义第十三,忠义第十四,孝友第十五,公平第十六,诚信第十七,俭约第十八,谦让第十九,仁侧第二十,慎所好第二十一,慎言语第二十二,杜谗雅第二十三,悔过第二十四,奢徒第二十五,贪鄙第二十六,崇儒第二十七,文史第二十八,礼乐第二十九,务农第三十,刑法第三十一,赦令第三十二,贡赋第三十三,辩兴亡第三十四,征伐第三十五,安边第三十六,行幸第三十七,田猎第三十八,灾祥第三十九,慎终第四十。全书篇幅不大,内容却非常丰富,大凡唐太宗当政以后,大臣们论及治国安邦的各种措施,几乎全予辑录。对唐初立国方针、君道政体、刑罚贡赋、官品选任、君臣作风、君民关系、道德规范、学本文化、征伐安边等等,皆有详细的阐述。在总结“贞观之治”的历史经验时,对唐太宗的政绩及其晚年的衰退腐化,均直书不讳,尤为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