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学谟

- 姓名:徐学谟
- 别名:字叔明,一字太室
- 性别:男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明代直隶嘉定(今上海嘉定)人
- 出生日期:1521年
- 逝世日期:1593年
- 民族族群:
徐学谟(1521年—1593年)字叔明,一字太室,原名学诗,字思重,明代直隶嘉定(今上海嘉定)人。穆宗隆庆元年(1567年)担任南阳知府。
徐学谟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中进士,授职职方主事,改稽勋司,入直内阁。嘉靖信奉道教,词臣争以青词(道教举行斋醮“上达天庭”的“奏章”、“祝词”)邀宠。徐学谟辞章秀丽,有制作巨手之称,权臣严嵩曾令其作青词。他因母丧离京回家,服丧期满,被任为礼部主事,历任员外郎中,后出任荆州知府,正值景王封德安,圈地为己有,荆州的沙市也被圈在其中,景王派他的宦官来收受土地,徐学谟坚持不允。结果他被召逮问,此时百姓夹道痛哭,御史将此事禀告朝廷,最后得以减罪归家。
穆宗即位,起用徐学谟任南阳知府。后又迁湖广副使分巡襄阳,有人受张居正旨意,诬辽王有异谋,徐学谟坚决否定,又被罢官。万历即位,再次起用,任湖广按察使,迁副都御史,巡抚郧阳,到任后发展集市,百姓感德。入京任刑部侍郎,擢礼部尚书加太子少保衔。万历营建陵室,徐学谟予以反对,陵宫停建,而他被人恶意中伤,乞归。徐学谟为桑梓谋百世之利,首倡嘉定折漕之议,并为之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徐学谟治学谨严,善诗文。有《春秋亿》六卷、《世庙识余录》二十六卷、《万历湖广总志》九十八卷、《宗藩要例》二卷、《南宫题奏稿》一卷、《老子解》二卷、《海隅集》八十一卷。
猜你喜欢的书
雪莱政治论文选
英国雪莱(Shelley.P.B.)著,杨熙龄编译,1981年4月1日由商务印书馆出版,《雪莱政治论文选》致力于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的古典学术著作,同时适当介绍当代具有定评的各派代表作品。主要内容包括:论无神论的必然性、告爱尔兰人民书、关于建立慈善家协会的倡议、人权宣言、致艾棱巴罗勋爵的信、驳自然神论(对话录)、关于道德观念的思辨(断片)、关于在整个王国实行选举制度改革的建议、为夏洛蒂公主去世告人民书。
诚斋集
诗文别集。南宋杨万里(号诚斋)作,其子长孺编。133卷。凡诗42卷,赋3卷,文87卷,附录1卷。据《说诗晬语》载,杨万里作诗2万余首。现《诚斋集》中存4000余首,分9集:《江湖集》、《荆溪集》、《西归集》、《南海集》、《朝天集》、《江西道院集》、《朝天续集》、《江东集》、《退休集》。杨万里是南宋著名诗人。他的诗有的抒发强烈的爱国感情,如《初入淮河绝句》4首;有的反映农民的劳动生活,如《插秧歌》、《竹枝词》等;有的描写自然景色;还有大量清新隽永、富于生活气息的小诗,如《闲居初夏午睡起》、《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其诗多用白描手法,不堆砌典故,语言通俗,风格活泼自然,形象鲜明,意境新颖,富于幽默诙谐的风趣,形成自己独特风格,时称“杨诚斋体”。
安广县乡土志
志书。光绪末年造送本,不著修纂时间、姓氏。记述简单,别为历史、政绩录、兵事录、耆旧录、人类、户口、民族、宗教、实业、地理、山、水、道路、物产、商务。
定鼎奇闻
又名《新世宏勋》、《盛世弘勋》、《新史奇观》、《顺治过江》。二十二回。题“篷蒿子编”,或题“山樵道人编”。据柳存仁介绍,英国皇家亚洲学会藏福文堂本,题《大明传定鼎奇文(闻)》。又,北京大学图书馆、大连图书馆藏清庆云楼刻本,题《新世宏勋》,首有清顺治辛卯(1651)蓬蒿子序。天津图书馆藏嘉庆癸亥(1803)索古居刻本,题《新史奇观演义全传》南京图书馆藏道光丙申(1836)文渊堂刊本,署“山樵道人编”。作者真实姓氏无考。书成于清初,长篇小说,主要叙述明末李自成起义,明朝灭亡事,终于清朝立国。该书以《剿闯通俗小说》为底本,增益首尾,重新加工而成。因其时已是清朝,故该书不再称满人为 “虏”,而在结尾处称大清皇帝入主中原,山河一统。所以该书题《新世弘勋》,亦即指清朝重新整理山河的“弘勋”,又有《铁冠图全传》、《新史奇观》、《顺治过江》、《定鼎奇闻》等多种题名。
白话北史
《北史》,纪传体断代史书,“二十四史”之一。唐李延寿撰。高宗显庆四年(659)成书。一百卷。分本纪十二卷,列传八十八卷。记载起自北魏登国元年(386)迄于隋义宁二年(618),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等朝二百三十三年历史。此为《北史》白话文。
御制神僧传
九卷。明成祖朱棣(1360—1424)编著。朱棣是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洪武三年(1370)封为燕王。他“智勇善用兵”,在多次率军征讨蒙古的戎马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政治军事斗争经验。史载他智勇有大略,能推诚任人。靖难之役 (1399—1402) 打败明惠帝朱允炆而蹬上皇帝宝座。是为明成祖,年号“永乐”。因其谋臣僧道衍(姚广孝)助他夺取皇位有功,故此极力美化佛僧之神奇,鼓吹“君权佛授”。不仅编著《神僧传》,还编有《佛曲》千首。《神僧传》采辑中国历史佛教史传中所载的“神僧”,即神化万变,而超乎其类者的传记而成。收录“神僧”208人,上迄东汉印度来华僧人迦叶摩腾 (略称 “摩腾”),下至元初藏族高僧胆巴(原名叫庆喜称)为止。在排列次序上,并非绝对按僧人所处时代先后,而是根据作者需要而有所串动。如将晋代僧列在齐、周之后,隋代僧人岑阇黎列在唐代之后。《神僧传》虽也记录了所载“神僧”的一些历史资料,但每每多有夸张不实之辞。故此,其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并不大。倒是在中国封建统治者利用佛教为其政治服务,佛教依附并服务于封建政治方面,为后世留下了有籍可查的文献。该书明代出版时,并没有注明出版朝代,其著者也没有署名。现存版本不详。《四库全书》有其书名索引。任继愈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年出版的《宗教词典》有专条介绍。《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卷,在其 “中国佛教传记”条目中作了简要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