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晏

何晏
  • 姓名:何晏
  • 别名:字平叔
  • 性别:
  • 朝代:三国
  • 出生地:南阳宛县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249年
  • 民族族群:

何晏(?-249年),魏晋玄学的首倡者。字平叔,南阳宛县(今河南南阳)人。出身贵族世家,其祖父系东汉大将军何进。何进是汉灵帝何皇后的兄弟,因与袁绍谋诛宦官,事泄被杀。何晏幼年时父亲也去世了,其母亲尹氏再嫁曹操,他也为曹操收养。何晏长在王侯之家,少年时就以才秀貌美知名,有“傅粉何郎”之称。《三国志》注引《魏略》称:“晏性自喜,动静粉白不去手,行步顾影。”曹操虽为继父,却非常宠爱他,令太子曹丕都感到嫉妒。每不呼晏姓字,称其为“假子”。何晏后娶曹操女金乡公主为妻,加上本人才华横溢,故颇自负。据《魏氏春秋》,何晏同夏侯玄、司马师(司马懿长子)名盛一时,何晏曾说:“深,才能通天下之志,夏侯玄是也;几(善变),才能成天下之务,司马师是也;神,才能不疾而速,不行而至,我闻其语,未见其人。”他是想以“神”来比喻自己。曹爽执政的正始年间,何晏被视为心腹,出任吏部尚书,主管官员的任用升迁。在此期间,他和王弼、夏侯玄等人一起,谈论《老》《庄》,剖析妙理,士大夫纷纷仿效,遂使玄学清谈成为一时风气。汉魏之际,儒学虽然失去魅力,但毕竟还是正统,故他虽然崇奉《老》《庄》,却也不敢贬低儒学,而说老子、孔子同为圣人。在提倡“以无为本”的同时,也竭力标榜孔子和《论语》,以《老》《庄》来阐释《论语》,援道入儒,留下了《论语集解》这部传世之作,在经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何晏是前期玄学的领袖,著有《道德论》来阐发其“贵无”的玄学宗旨,但此书已经失传。其主要观点,据《晋书·王衍传》称:“魏正始中,何晏、王弼等祖述《老》《庄》,立论以为: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无也者,开物成务,无往而不存者也。阴阳恃以化身,万物恃以成形,贤者恃以成德,不肖者恃以免身。”何晏以朝廷重臣而崇尚玄远的清谈,寄情《老》《庄》,与当时的政局是分不开的。当时,司马氏集团和曹氏集团之间争权夺势的矛盾一触即发,何晏为曹操养子,又是曹家姻戚,自然与曹氏政权结有荣辱与共的关系。何晏预感到危机四伏,心怀忧惧,但又身不由己。有诗为证:“鸿鹄比翼游,群飞戏太清。常畏大网罗,忧祸一旦并。”又:“愿为浮萍草,托身寄清池。且以乐今日,其后非所知。”何晏的预感很快就应验了,正始十年(公元249),老谋深算的司马懿采取突然袭击的手段,将曹爽及其同党一网打尽,何晏自然也不能幸免于难。


何晏散文,多是哲学论文,如《无名论》、《无为论》等。赋今仅存《景福殿赋》一篇,是为颂扬魏明帝曹叡在许昌修建景福殿而作。虽不如典型汉大赋气魄宏大,但亦极力描绘宫殿之壮伟,堪与东汉王延寿所撰《鲁灵光殿赋》并列,同为描写宫殿的辞赋名作。又能诗,今仅存《言志诗》2首,见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据《隋书·经籍志》,何晏著述颇丰。主要有《道德论》2卷,本集11卷,均已佚。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载其文14篇。又有《论语集解》,南朝梁皇侃、北宋邢昺、清刘宝楠等都曾为之作疏,是《论语》研究的重要著作。

何晏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海上劳工

海上劳工

长篇小说。法国雨果著。主人公是一个意志坚强的青年渔民。当老水手勒杰律的船触礁沉没时,他乘一小船前往相救。在特大风暴和腾空巨浪中,成功地把沉船上的机器转移到小船上。接着又经受了20小时的暴风雨,战胜了章鱼的袭击,排除了暗礁的危险,最后把机器运回。他本来爱着老水手的女儿戴吕舍特,乘船相救前,父女俩又曾以婚配相许,事成后完全有权娶她为妻。但当他发现对方爱上青年牧师艾伯莱兹时,便决定成全他们,牺牲自己,任海浪淹没死去。小说具有鲜明的浪漫色彩。其自我牺牲行为虽包含了基督教思想,但将普通劳动者英雄化,歌颂他们的刚毅精神和高尚品质,却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至大金陵新志

至大金陵新志

元南京都邑志。十五卷。元张铉撰。刊行于至正四年(1344年)。该志采用纪传体,分为图考、通纪、世表、代表、志、谱、列传、摭遗、论辨。图考“以著山川郡邑形势”;通纪“以见历代因革,古今大要”;表、志、谱、传“以及天人之际,究典章文物之归”;摭遗论辨“以综言行得失之微,备一书之旨,文摭其实,事从其纲”。卷一,地理图。卷二,金陵通纪。卷三,金陵表。卷四,疆域志。卷五,山川志。卷六,官守志。卷七,田赋志。卷八,民俗志。卷九,学校志。卷十,兵防志,卷十一,祠祀志。卷十二,古迹志。卷十三,人物志。卷十四,摭遗。卷十五,论辨。

唐韵考

唐韵考

五卷。清纪容舒撰。纪容舒字迟叟,号竹厓,直隶献县 (今河北献县) 人。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举人,官至姚安府知府。通音律,尤精古韵。尚著《玉台新咏考异》、《杜律疏》等。孙愐《唐韵》久佚,北宋雍熙三年(986年)徐铉校定许慎《说文》,时《广韵》尚未修成,徐氏所用反切一从《唐韵》,见铉等进书表。纪氏认为反切之法,其上字必同字母,下字必同韵部; 类隔切者亦仅上字不同字母而下字韵部并无变化。因之,他搜辑《说文》所载反切,排比分析其下字,使各归其类,以成是书。纪氏所归纳之《唐韵》与《广韵》分部无别,但所收之字二书略有不同:有《唐韵》收而 《广韵》 不收者,有 《唐韵》在此部而 《广韵》在彼部者,有《唐韵》两部兼收而《广韵》止存其一者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其推寻考校具有条理,《唐韵》分合之例与《宋韵》改并之迹,均可由是得其大丸,亦小学家所当参证者矣。”《越缦堂读书记》云: “纪氏于《说文》之学实未深造,故其大端误者有二:一字之子母不以次列,甚至有失载字母者;一许氏本书与新附不别,惟取其掇拾之功而已。”是书有守山阁本、《畿辅丛书》本。刊本注经钱熙祚校订,补其失收之音切四十四条,音切下失收之字百一十有五,又疏其谬误,随条附案,致为精密,李慈铭谓此实出于张文虎之手,张氏乃南汇 (今上海市南汇县) 人。

梦红楼梦

梦红楼梦

清代白话长篇艳情小说。又名《三妙传》、《第五红楼梦》。残存二回。作者传为尹湛纳希。尹湛纳希(1837—1892),成吉思汗第二十八代孙,汉名宝瑛,字润亭,蒙古著名文学家。成书于清中后期。现仅存清蒙文残抄本,藏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图书馆。1998年台湾金枫出版有限公司“世界性文学名著大系·小说篇·蒙文卷”排印明辉汉文译本。本书为红楼梦的衍生作品,在这两回的内容中,作者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二人发生性关係的经过,弥补在红楼梦中二人不得结合的遗憾。

隋唐两朝志传

隋唐两朝志传

又名《隋唐志传通俗演义》。十二卷一百二十二回。明罗贯中 撰。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叙述自隋公杨坚受周主禅即帝位建立隋朝(581年)至唐僖宗乾符五年(878年)之间二百九十多年的隋唐两朝历史故事。是集自隋公杨坚于陈高宗大建十三年辛丑岁(581)受周主禅即帝位起,历四世禅位于唐高祖,以迄僖宗乾符五年戊戌岁(878)唐将高元裕戮王仙芝止,凡二百九十五年。记述了隋唐两朝重大事件和主要战争,两朝重要人物皇帝、名将、忠臣、义士、仁人等。罗本《隋唐两朝志传》,乃隋唐系列小说的祖本,如熊大木的《唐书志传》、褚人穫的《隋唐演义》,后来的《隋炀帝艳史》、袁于令的《隋史遗文》都由此演变而来。明万历刊本,题“东原贯中罗本编辑”,“西蜀升庵杨慎批评”。书末云“万历己未岁(1619)季秋既望金阊书林龚绍山绣梓”。卷首有杨慎序,另有林瀚序,谓曰:“访有此作,求而阅之,始知实亦罗氏原本,因于暇日遍阅隋唐(诸)书所载英君名将忠臣义士,凡有关风化者悉编为一十二卷,名曰《隋唐志传通俗演义》。”罗氏原本难见,林本存日本东京尊经阁。

息除中夭陀罗尼经

息除中夭陀罗尼经

一卷,宋施护译。与诸佛集会陀罗尼经,一切如来金刚寿命陀罗尼经同本异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