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

- 姓名:孙膑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春秋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孙膑,战国中期著名的军事家。孙武的后世子孙,原名不详。因被庞涓剔去两个膑骨(膝盖骨)显名后,世人便以孙膑相称。其生卒年月史籍无可考,约与商鞅、孟轲同时代。齐国人,出生在阳城和鄄城一带(今山东阳谷县、鄄城县间)。成年后,曾同庞涓一起拜鬼谷子为师,学习兵法。受学名师,刻苦钻研,学有所成,掌握了系统的军事理论。庞涓为魏惠王帐下将军,嫉贤妒能,自知才能不及孙膑,遂暗害于他,剔去膑骨,脸上刺字。后孙膑受齐威王的赏识,被救入齐国,拜为军师。公元前353年,魏攻赵,赵求救于齐。田忌、孙膑带兵救赵。孙膑采用避实击虚、攻其必救的作战原则,“围魏救赵”,在桂陵(今山东荷泽北)大败魏军。公元前342年,魏再次起兵攻韩,韩不敌,向齐求救。孙膑利用魏军骄傲轻敌的心理,采取“减灶诱敌,设伏围歼”的作战方案,示敌以弱,诱敌深入,在马陵(今山东莘县)伏击魏军,射杀庞涓,全歼魏军,俘获魏太子申。从此,名扬天下。魏国衰微,齐国声威大震,使诸侯各国东面朝拜。后因齐国内部矛盾,郁郁不得志,遂辞官隐居,著书立说。
孙膑传世有《孙膑兵法》,《汉书·艺文志》称其为《齐孙子》89篇,图4卷,后失传,直至1972年又重新发现。在对待战争问题上,主张“战胜而强主”、“举兵绳之”等朴素思想,主张对战争要持慎重态度。在作战指导方面,运用以寡击众、以弱击强、机动灵活等方法,创造有利的作战态势,一举而胜。在治军、选卒、用将、阵法等方面,也都有广泛的论述。《孙膑兵法》是我国军事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孙膑也不愧为我国历史上卓越的军事家。
猜你喜欢的书
彩虹升起的地方
本书是D.H.劳伦斯的短篇作品集,D.H.劳伦斯以内敛的笔法刻划社会下层的生离死别,描述日常生活中永无休止的心灵抗争,作品弥漫着一股忧郁的情调,然而世人关注的焦点,却囿于大胆且露骨的用字,让他感叹:“三百年内无人能懂我!”他生前,本人与作品皆屡遭口诛笔伐,可谓是二十世纪文学史上的叛逆者,饱受争议的作家。 本书集结劳伦斯1907至1917年间的短篇小说和文章。所选文章皆有出处,更收录同一个作品的不同修改版。在本书中,劳伦斯描绘出一群平凡人的喜怒哀乐,隐藏在幸福生活下的诸多无奈,让人得以一窥一代文学大师,不断挑战自己,试炼文学纯度的历程。
古今说海
古代笔记小说总集。142卷。明人陆楫(字思豫)编辑。本集卷首有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唐锦序及“古今说海校书名氏”。后者列有姜南等为编刊本集提供过藏书,或参加过校勘工作的13人的名字。全书分为4部、7家,凡收入135种历代(包括明)笔记小说,排列顺序是:说选部,内含小录家3卷、偏记家20卷;说渊部,内含别传家64卷;说略部,内含杂记家32卷;说纂部,内含逸事家6卷、散录家6卷、杂纂家11卷。其中每部内容又按甲、乙……壬癸等10集编次。《四库全书总目》曾这样评价本集:“所载诸书,虽不及曾慥《类说》多今人所意见,亦不及陶宗仪《说郛》捃拾繁富,钜细兼包。而每书皆削其浮文,尚存始末,则视二书为详赡。参互比较,各有所长,其搜罗之力、均不可没焉。”据唐锦《古今说海引》称,本书编成后,“好古博雅之士,闻而慕之。就观请录,殆无虚日”,“陆子乃集梓鸠工刻置家塾,俾永为士林之公器”。陆楫所刻,即今存的明嘉靖二十三年云间陆氏俨山书院刊本。本书流传较广,常见版本还有清道光元年(1821)苕溪邵氏酉山堂刊本,宣统元年(1909)上海集成图书公司排印本等。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年11月又据后者影印发行。
两粒珠
那年革命军的势力还没有达到东南,东南二省间忽然起了内战。当战争最剧烈的当儿,说也惭愧,那沿铁路线一带的人民,都把上海租界——当时租界还不曾收回——当作了避难的安乐窝,竟扶老携幼像潮涌似地赶来。战事发生在铁路线上,铁路的交通虽断,一大半人都乘着长江轮船大绕***。上海社会的心目,都盼望着内战早日结束,别的事都不足以引起他们的兴味。
水浒传注略
浒传注略,清程穆衡著,王开沃补,手稿本,共有二卷四册,即是清道光二十五年王氏听香阁刻王开沃补注本。郑振铎《西谛书话》 曾言:“为章回小说作注者,于此书外,未之前闻。程穆衡引书凡数百种;自史汉一下至耐得翁《都城纪胜》、吴自牧《梦梁录》,僻书颇多。水浒多口语方言,作者于此亦多详加注释,不独着意于名物史实之训诂。故此书之于语言文字研究者亦一参考要籍也。”并说“作者所据为金圣叹本,似未见明刊诸本,不无遗憾,然于“天下太平四个青字”条下注云:“按水浒传正本不止于此。在梁山泊分金大买市方终耳……乃坊本毅然并此后俱删去,使全书无尾,真成憾事。”并引《录鬼簿》所载高文秀、杨显之、康进之诸水浒剧以证“七十卷以后”非“续本”,其识力不可谓不高。”
诗疑问
元朱倬撰,朱倬,元建昌新城 (今四川省) 人,字汉章。至正进士。官遂安县尹。著有《诗经疑问七卷》。书中略举诗篇大旨发问,而各以所注列于下。书末附赵惠《诗辨说一卷》,因其书与惠书略相类,后人认为倬忠烈,惠高隐,其人足以相配,故合而编之。此书《补辽金元·艺文志》、《补三史·艺文志》、《补元史·艺文志》中都有著录,今见《通志堂经解·诗》康熙本、同治本;《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经部》。又 《诗疑问七卷》见《四库全书·经部诗类》。
孟子译注
《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孟子》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现存七篇十四卷。总字数三万五千余字,260章。相传另有《孟子外书》四篇,已佚(今本《孟子外书》系明姚士粦伪作)。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古代考试主要考《四书》与《五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