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野

魏野
  • 姓名:魏野
  • 别名:字仲先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陕州(今河南陕县)
  • 出生日期:960
  • 逝世日期:1020
  • 民族族群:

魏野(960~1020),字仲先,号草堂居士,原为蜀人,后迁居陕州(今河南陕县)。自筑草堂于郊野,林木幽胜,读书咏诗,弹琴戏鹤于其间,不求仕进。一时贵官如寇准、王旦均与之交好。宋真宗祀汾阴回,曾遣中使召见,野逾垣走避。征召为官,亦不应。天禧三年十二月,无疾而卒,年六十。次年,追赠著作郎。野刻意苦吟,宗尚贾岛、姚合诗风,语言质朴而不生涩,逸情别致,时多警秀之句,为人所诵。大中祥符间,契丹使臣曾言辽国人喜诵魏野诗,仅得上部,愿求全帙,真宗派人购求补全。其《赠寇莱公》云“有官居鼎鼐,无地起楼台”,《谢寇莱公见访》云“惊回一觉游仙梦,村巷传呼宰相来”,文莹以为“平朴而常,不事虚语”(《玉壶清话》卷七)。司马光评其《春日述怀》诗“妻喜栽花活,童夸斗草嬴”,写尽闲适之味,得野人之趣(《温公续诗话》)。其《书友人屋壁》诗有“洗砚鱼吞墨,烹茶鹤避烟”一联,描写山居景况,方回称为最佳(《瀛奎律髓汇评》卷二三)。其馀诗如“数声离岸橹,几点别州山”(《题普济院》),“烧叶炉中无宿火,读书窗下有残灯”(《晨兴》),“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登原州城呈张贵从事》),亦为脍炙人口之佳句。著有《草堂集》二卷(《宋史·艺文志》七),生前已行于世,死后其子魏闲总其诗,编为《钜鹿东观集》十卷。今两种诗集均存,《草堂集》有《两宋名贤小集本》,《钜鹿东观集》有宋绍定元年刊本残卷(存卷一至三,卷七至一○)、黄丕烈校清抄本、鲍廷博校清抄本、《四库全书》本等。《全宋诗》卷七八至八七录其诗十卷。《全宋文》卷一八二收其文一篇。事迹见《宋史》卷四五七本传。

魏野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禹贡锥指

禹贡锥指

中国古代历史地理著作。清胡渭撰,题二十卷。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成书。此书在前人注释《禹贡》的基础上,旁征博引。主要对 《禹贡》的逐句加注,《禹贡》原文字分句顶格,作者博考载籍,凡郡县分合异同,山川形势,道里远近平险,讨论详明。尤其对历代黄河徙流变迁,详加论证。

人参谱

人参谱

笔记。清陆烜辑。不分卷。烜字子章,平湖(今属浙江)人。乾隆时人。人参为中国特有之名贵药材,有延年益寿之功,关于其奇异的药效,传说亦多。王士祯(渔洋)欲撰人参谱而未成,其诗文见于《池北偶谈》等书。陆烜因生病检书而完其志。其自序云:“余得怔忡疾,医者谓‘非人参不可’,顾近日辽参贵逾珠琲,贫家安所得?因感是,遂遍忆旧览,检书几百种,披阅手抄,稍加论列,不十日谱成,而病若失。岂人参有买,能阴相耶?”此乃穷书生无钱贪人参补体而以著述人参以疗疾者。其书分释名、原产、性味方療、故实、诗文等目,特别是后二目中,辑录史籍所载人参故事多种,为从文学角度研究人参文化的深刻影响提供大量资料。此书毕竟所费时日不多,有未尽完善者。然文字简洁,便于披阅,亦其长处。有《昭代丛书》(辛集)本。

平步青云

平步青云

短篇小说。趼(吴趼人)著。载《月月小说》第五号,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一月出版。 本篇内容非常简单,写一个当官的李某人,把上司从外国带回来送给他的一个溺壶,装在紫檀龛子里,用红缎幔帐遮着,供在花厅正面桌子上,天天焚香供奉,在新年里还加点一对蜡烛,“每天起来,洗过了脸,便先到这里恭恭敬敬作三个揖,我见了他,就犹如见了上司一般了。” 用来撒尿的溺器,本是最下贱的东西,因为是上司所赐,便象菩萨祖宗一样地供了起来,这溺器真可谓“平步青云”了!旧时官场的无耻和可鄙,令人哭笑不得。作者抓住了一个典型的事例,使读者窥斑见豹,留在脑子里的印象,比大量史料的铺陈更为深刻,这就是讽刺小说的作用。

全家福

全家福

当代多幕话剧。老舍著。初载《收获》1959年第2期,作家出版社1959年8月初版,中国戏剧出版社1963年11月出版修订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年8月初版的《老舍剧作全集》第三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11月初版的《老舍文集》第十二卷中,都收有《全家福》。剧本写旧社会的运输工人王仁利为饥寒所迫,离开北京到外地谋生。一个铁路警察侵吞了王仁利托其捎往家中的钱财,并谎言王已客死外乡。王的妻子李珍桂闻讯后痛苦不堪,后因生活无着,改嫁他人;王的女儿被人拐卖到妓院,儿子流落入孤儿院。一家人流离失所,饱尝艰辛。新中国成立后的1958年“大跃进”时期,王仁利的女儿请求人民警察帮助她寻找失散多年的弟弟、母亲和父亲。终于经过人民警察的热心帮助、多方查找,王仁利一家又骨肉团聚了。剧本的主旨,正如作者自己所说,意在表明:“旧社会叫人民妻离子散,朝不保夕,新社会使人民不再含悲忍泪。”

默觚

默觚

近代魏源著。“觚”是古代写书的木简,“默觚”意即默深的读书札记。撰于清道光十五年至十九年(1835—1839)。分上下两卷。上卷《学篇》一至十四,为论学之作;下卷《治篇》一至十六,为论治之作。《学篇》提出了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的认识论,指出:“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能知者乎?”认为知来之于行:“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提出事物的变化发展有相反相成、祸福倚伏、物极必反的辩证法思想,指出:“暑极不生暑而生寒,寒极不生寒而生暑。……清与长聚门,祸与福同根”。又说:“天下无独必有对。……有对之中必一主一辅,则对而不失为独。……虽相反如阴阳、寒暑、昼夜,而春非冬不生,……相反适以相成也”。但也说:“乾尊坤卑,天地定位”,“是以君令臣必共,父令子必宗,夫唱妇必从”。主张维护封建主义的纲常名教。《治篇》中提出了“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历史进化论观点,认为“三代以上,天皆不同今日之天,地皆不同今日之地,人皆不同今日之人,物皆不同今日之物”。主张“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为其变法改革思想作论证。但又指出:“气化无一息不变者,其不变者道而已”。反映了其作为地主阶级改革家的阶级局限性。本书是研究魏源哲学、社会政治思想的主要资料。收入《古微堂内集》和1976年中华书局出版的《魏源集》。

护命法门神咒经

护命法门神咒经

一卷,唐菩提流志译。与《佛说延寿妙门陀罗尼经》同,而明二十功德之后,金刚手菩萨、梵王、帝释、四王、鬼子母、药叉、金刚手、大自在天子、童子军将、月光天子、圣观自在、慈氏菩萨、雪山大药叉、金刚商羯罗天女、金刚军、金刚使者、各说神咒,佛普伸右手而赞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