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道元

卢道元
  • 姓名:卢道元
  • 别名:
  • 性别:
  • 国籍: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卢道元,唐代人,撰有《太上肘后玉经方》。生卒年不详,生平事迹不详。

卢道元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朱子治家格言

朱子治家格言

又名《朱子家训》《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清初朱柏庐著。该书颇多生活经验之谈,为朱氏治家教子之作。内中虽有“安分守命,顺时听天”等乐天知命的封建处世之道,但亦不乏诸多有价值的生活哲理,如“黎明即起,洒扫庭除”,“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而像“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等,更是用语明快,义理深刻。故多为人传诵,实已成封建社会修身养性之铭。坊间多有刻本,字句小有差异。

道德经纯阳真人释义

道德经纯阳真人释义

托名吕洞宾撰。以《老子》为根本,结合道教内丹学知识研究钟吕内丹道。《道德经释义》虽是托名吕祖而著,但是其中所蕴含的钟吕内丹思想价值是同一时期其他托名吕祖而著的文本所不可比拟的,虽为乩降之本,但是,其思想融合了道教钟吕内丹思想相关的思想,不同于其他版本中只以道教内丹学来泛泛解老。因此,通过钟吕内丹思想来研究《道德经释义》中的相关内丹思想无疑对在明清时期的大的社会背景环境下而产生的尊吕重仙的信仰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价值。

元始天王欢乐经

元始天王欢乐经

元始夭尊劝人行道积善、持三洞大法,使国王欢乐,诸天齐临。天尊遣真人、童子、玉女、金刚、神王各百名保佑国安民丰。 该经综合三洞及正一诸法,盖出自隋唐。

孝经问

孝经问

一卷。清毛奇龄(1623—1716)撰。该书是驳诘朱熹《孝经刊误》与吴澄《孝经定本》二书的。其体设为门人张燧问而奇龄答,共十条,一曰《孝经》非伪书,二曰今文古文无二本,三曰刘炫无伪造 《孝经》事,四曰 《孝经》分章所始,五曰朱氏分合经传无据,六曰经不宜删,七曰《孝经》言孝不是效,八曰朱氏、吴氏删经无优劣,九曰闲居侍坐,十曰朱氏极论改文之弊。第十条是论明人敢诟刘炫,不敢诟朱、吴。附及朱熹之尊二程,过于孔子,与所标之目不相应。概为门人所加,非奇龄自定,或失其本旨。宋儒解经以义理为主,若理有可据,经文亦可改之。此弊甚重。奇龄此书,“负气叫嚣,诚不免失之过当。而意主谨守旧文,不欲启变乱古经之习,其持论则不能谓之不正也。”(《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该书有康熙中刊毛奇龄撰《西河合集》本,清王德瑛《今古文孝经汇刻》本,南菁书院本 《清经解续编》本。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论颂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论颂

无着菩萨造 唐大荐福寺沙门释义净译.七十七偈

般舟三昧经

般舟三昧经

全称《佛说般舟三昧经》,亦称《三昧经》。佛教经典。东汉支娄迦谶译。一卷。“般舟”,梵文Pra-tyut panna的音译,意为“出现”、“佛立”。“般舟三昧”,即“佛立三昧”,佛教禅法的一种。本经主要述说修持般舟三昧之法,谓一心念佛,观想佛之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就会见佛,死后往生极乐世界。异译本有:西晋竺法护译《般舟三昧经》三卷(一说为支娄迦谶所译)、东汉失译《披陂菩萨经》、隋阇那崛多译《大方等大集经贤护分》。见载于《金藏》及《高丽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