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森

戈森
  • 姓名:戈森
  • 别名:
  • 性别:
  • 国籍:德国
  • 出生地:莱茵省杜伦
  • 出生日期:1810年9月7日
  • 逝世日期:1858年2月13日
  • 民族族群:

戈森·赫尔曼·海内里希(1810年9月7日-1858年2月13日),德国经济学家,1810年9月7日出生于德国莱茵省杜伦。1829—1833年先后两次在波恩大学攻读法律和公共管理课程,毕业后1834—1844年任律师又任地方政府税务官多年,1847年退休,1858年2月13日在科伦去世。


他毕生花费20年才写成的唯一著作为《论人类交换规律的发展及人类行为的规范》,1854年没有受到注意,一生不得志。到了70年代才被发现并经杰文士和瓦尔拉斯首肯才确定戈森学说的地位。戈森的著作于1889重版,引起很大重视,1929年桑巴特称戈森是一位有才气的白痴。


戈森从迪进的功利主义出发,认定每一个人的目的是要得到最大的享乐,他认为这是普遍法则。政治经济学的任务在于发现这些享乐规律以及按照这些规律行使的条件。他指出:“享乐有两个特征:第一假定连续不断地满足一种或相同的享乐,那么享乐的数量会递减直至饱和为止;反复满足已有的享乐,也会出现享乐量减低的情况,而且享乐时间也变短,饱和更快地到来。把这些称之为“享乐递减定律”或“享乐(效用)递减定律”,奥地利学派的著名代表维赛尔在《自然价值》一书中最早称之为“戈森定律”或“戈森一定律”。


戈森在考察时间和效用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另一个享乐法则。“为使享乐达到最大化,每个人可以在各种享乐之间自由选择。但是,当他的时间不足以达到饱和时,他一定会这样行事,即不管各种享乐的绝对量如何不同,在享受达于饱和状态的最大享乐之前,他必定按照如下方式首先满足各种享乐的一部分;这种方式中,在他的享乐中止时,每一单元享乐量是相等的”,这也是“享乐的等律”,莱克西斯称之为“戈森第二定律”,后来发展成为“边际效用均等定律”。


他指出,增加享乐的新途径是发现新的享乐,或者通过自身的改进或影响外部已知的享乐来增加。


戈森的主观价值论是这个理论的核心。他认为,价值即效用,更准确地说就是数量有限的效用,是满足人们享受的能力。又论价值量的大小随物品所提供的享乐量而定。当各边际价值相等时,价值可达最大值,决定价值量的是物品的各个效用,而不单单是边际效用,可见戈森没有提出唯一的价值尺度。这实际上是他们所无法回答的问题。因为主观价值本身是一种心理效应,心理忍受是无法从数量上加以确定的。戈森的主要问题在于,混同了价值和使用价值,注意了个人对物品效用的心理忍受而忽视了商品的社会效用。

戈森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芦川归来集

芦川归来集

诗文别集。十卷,其中诗四卷、词三卷。宋张元幹撰。元幹诗虽在宋徽宗宣和(1119—1125)间已流行,但当时多以抄本传世。其集首次结集刊刻当在南宋宁宗嘉定十二年(1219)元幹去世五十馀年之后,由其孙张钦臣主持,里人曾噩任编辑、校勘之责。全书凡十八卷,其中书启、古诗、律诗、赞序共十五卷,附《幽岩尊祖录》一卷,词二卷。元、明两代,张集流传不广。清初吴之振等编辑《宋诗钞》已云:“有《芦川归来集》十馀卷,得之书肆,废帙逸其大半,诗止六、七二卷。清高宗乾隆(1736—1795)间编纂《四库全书》,其所收《芦川归来集》系从《永乐大典》中辑得。馆臣所见张集系抄本。《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此抄本“但存五言律诗一卷、七言律诗一卷,而无古体及绝句,知非完善。……及考《永乐大典》所载,则所佚诸篇,厘然具在。今裒集成帙,与钞本互相勘校,删其重复,补其残缺,定为十卷”。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所排印之《芦川归来集》即据《四库全书》十卷本标校整理而成。另外《四库全书》存目中所列《别本芦川归来集》六卷,当系四库馆臣据以校十卷本之抄本。今人黄佩玉又从《永乐大典》等书中辑得张诗九首,附于所著《张元幹研究》之中。

卫公兵法辑本

卫公兵法辑本

三卷,清汪宗沂辑。一题《大唐卫公李靖兵法》。李靖所著兵书除《李卫公问对》,馀已散失。然《通典》中所引李靖兵学言论甚多。汪宗沂从中辑出,分为三卷。上卷题为“将务兵谋”;中卷题为“部伍营阵”;下卷题为“攻守战具”。其虽为残编,仍可窥见李靖军事思想的某些方面。如在强调“用兵上神,战贵其速”的同时,也要视敌强弱或作持久准备,并归纳出如“敌有十五形可击”等作战经验。在阵法上除“七军六花阵”,还创制了颇有特色的“竖阵”阵法,即“弩手、弓手与战锋队相间引前”,用纵队挺进的方式攻坚克敌。而撤退时,不能“一时齐拔”,必须“隔一队抽一队”,逐次掩护后撤。这也是李靖所总结的一条重要经验。此外,辑本还有行军、安营、教战等方面的内容。

伤寒论汇注精华

伤寒论汇注精华

汪莲石编。成书于1920年。全书共6册,依据张仲景《伤寒论》篇次,自辨太阳病脉证篇至辨霍乱脉证并治,分为9卷。卷首有恽毓龄序与著者自序,并专篇论述著者学医原因,注《伤寒论》之动机,提出“伤寒”“中风”之“伤”、“感”二字俱作“感”字解。此外还录有张隐菴序例、节录喻昌“尚论伤寒论大意”、陈修园序与伤寒读法以及舒诏“六经定法”等内容。卷末有恽铁樵等人的跋文。本书对《伤寒论》条文的注释有这样几个特点:①采撷前人注说达数10家,而以陈修园、喻嘉言、张令韶、张志聪、舒弛远的见解为多。②对于疑难问题的解释,每每独取舒氏之说。赞同舒氏关于《伤寒论》中混入有叔和伪撰之言的观点,但对舒氏多用参芪的治疗颇有微词。③其他注家观点,凡有可取处,悉以汇辑。④各家注释未尽之处,则补入自己的意见。本书选论精确、明白晓畅,参考价值较高。

星命总括

星命总括

三卷,旧题辽耶律纯撰。此书前有耶律纯原序,称其为“翰林学士,奉使高丽议地界”,得高丽国师传授“星躔之学”;篇末署“统和二年(984)八月十三日”。“统和”为辽圣宗耶律隆绪年号,查《辽史》本纪,统和二年及三年均无遣使高丽及议地界事。故《四库全书总目》认为所题撰人“殆亦出于依托”。此书虽不详作者,但其说“议论精到,剖晰义理往往造微”(《四库全书总目》);所称“宫有偏正”,亦他书所未言,有一定学术价值。此书久无传本,唯《永乐大典》所载始末完具;清修《四库全书》据以录出,编为三卷。有《四库全书》本、《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本。

四分律随机羯磨疏正源记

四分律随机羯磨疏正源记

四分律随机羯磨疏正源记,八卷,宋允堪述并序,妙通题记。

禅门章

禅门章

一卷。隋代释智顗撰。《禅门章》一书,是为诠解释禅门波罗密次第法门而作。释禅波罗密篇是智顗大师于建业瓦官寺说讲, 大庄严寺释法慎记录整理成书,有三十卷。后来章安、灌顶治定为十卷,并在题记中言称:“今略出前卷要用,流通此本”。在其标目中,有释第二卷,释第三卷,皆为释禅波罗密次第法门,并总汇众生根性间纯,知见偏杂而论禅门章法。可惜的是,该章只诠解至释禅波罗密卷三,分别前方便中验善根性而止,此后无文,显然是佚失了。唐贞观年间有日本僧人最澄录传于日本,至唐会昌法难后,中土遂佚。元明以后,《禅本章》经千年久佚,才由日本万里归来。现仅存一卷。此书由于久佚失传,鲜为人知,故在教界影响不大,在社会上知其者就更是甚微。现见载于续藏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