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显

戒显
  • 姓名:戒显
  • 俗姓:王瀚
  • 性别:
  • 朝代:明末清初
  • 出生地:江苏太仓人
  • 出生日期:1610
  • 逝世日期:1672
  • 民族族群:

戒显(1610—1672),明末清初禅宗临济宗僧人。具德弘礼弟子。江苏太仓人。据《宗统编年》卷三二等载,俗姓王,俗名瀚,字原达,号悔堂,法字愿云,别号晦山、罢翁、黄梅破额等,世称“晦山戒显”。明诸生。复社成员。知州钱肃乐延为西宾。崇祯十七年(1644年)甲申之变后弃诸生。明亡后弃儒为僧,于南京宝华山剃度,受具足戒。参弘礼而得法,为其法嗣。清顺治二年(1645年)师三昧律师为僧,嗣法于灵隐弘礼,为临济密云悟三传。曾主持甫里海藏庵,卒于庐山归宗寺。戒律精严,忠义为人所敬。与顾梦麟友。工书画。通易学,诗文与吴伟业齐名。校《梵网经直解》永为定本。学问渊博,化行江楚,名望甚高。虽身在空门,但心向故国,悲愤激烈。曾赋诗赠陆世仪,云:“一别廿年久,归逢非偶然;头颅悲各异,肝胆喜同怜。劫火未应熄,浮生宁苟全;何时上庐岳,携手白云巅。”著有《观经疏钞》《禅门锻炼说》《云居山志》《枝东杂著》《晦山语录》《王瀚集》等。

戒显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康熙)安溪县志

(康熙)安溪县志

自南唐保大三年,安溪之称县于是始,阅宋、元、有明以至我朝,其间建置损益,亦可得而悉数也。仆来守泉,会奉部檄直省各修志,于是郡邑咸有事于此,而安溪令谢君遂成邑志,予读而善之。

震泽长语

震泽长语

笔记。明王鏊(1450—1524)撰。二卷。鏊有《王文恪公集》已著录。此编约成于嘉靖初。凡分十三类:经传、国猷、官制、食货、象纬、文章、音律、音韵、字学、姓氏、杂伦、仙释、梦兆,共一百六十一条,近三万字。是编言史论致、说文谈诗、考音究字,持论皆有根据,多为见地之谈,颇有裨于文史研究。详载明初都市中的荒凉及宣德后经济发展情况,其中记明中期纳税,俸粮等资料,可与史参;记查抄刘瑾、朱宁货财数,亦颇缕悉。还辑录有时人遗闻轶事及诗词,可资参考。间有失考、过迂之论,杂迷信灵异之说。北京图书馆现藏有明刻本一册,善本。通行的有《四库全书》、《借月山房汇钞》、《丛书集成初编》等本及《说郛续》一卷本。

西游原旨

西游原旨

小说评点本。清刘一明评点。一百回。有回评和夹批。其评继陈士斌《西游真诠》后,进一步阐发“三教一家之理”。然于谈玄说道中也涉及若干文学特点和表现技巧问题。原刊于嘉庆十五年(1810),嘉庆二十四年(1819)有湖南常德护国庵复刊本。亦有不载《西游》原文的评注单行本。清人刘一明所作《西游原旨》是《西游记》传播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也是清代众多《西游记》证道本之一。作为全真道龙门派第十一代的代表人物,刘一明对《西游记》做了一番试图阐述金丹大道的工作,似乎比其他证道本作者的评点更系统更广泛。不光如此,他对小说中所反映出的关于儒释道三教思想、阴阳五行以及《周易》理论等中国传统思想都进行了不遗余力的阐发,对小说中的世俗人情等也有许多精辟的阐述。

新西游记

新西游记

章回小说。题“冷血撰”,疑即近代陈冷。五回。叙唐僧师徒四人成正果后一千三百年,出来考察新教,结果到上海后,看到许多新事物,闹出许多笑话。如想进饭馆却进了报馆,将报纸当菜单。又把电灯当星星、月亮,还上烟馆吸上鸦片烟,等等。有宣统元年(1909)小说林社铅印本。

菩提道次第略论释

菩提道次第略论释

本书以实修实证的方法说明「菩提道次第」的精华。昂旺朗吉堪布是西藏黄教国师-颇邦喀仁波切、康萨仁波切的弟子,一九三九年抵达中国康定,讲授《菩提道次第略论》长达七年之久。本书手稿历经中国文化大革命,在沉埋半世纪後,经过各界人士辛苦汇集,再次以完整的面貌问世。

成唯识论证义

成唯识论证义

成唯识论证义,十卷,明王肯堂证义并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