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宗石

陈宗石
  • 姓名:陈宗石
  • 别名:字子万,号富园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商丘
  • 出生日期:1644
  • 逝世日期:1720
  • 民族族群:

陈宗石(1644-1720),字子万,号富园,商丘籍,宜兴人。生于明思宗殉国之年公元1644年(崇祯十七年),卒于公元1720年(清康熙五十九年)。祖籍江苏宜兴西北十八里高塍镇西三里的亳村,为宜兴八大姓之一,在素有“教授之乡”的宜兴,宜兴陈氏家族可谓是诗礼传家,名门望族。自明万历至清咸丰年间共出:状元一人、进士四人、解元一人、举人多人、贡生数十人、武秩散职87人。其中有宣威将军一人,最显赫者为陈宗石的祖父,明末都察院左都御史加太子少保陈于廷。其父陈贞慧,为明末复社巨魁,与侯方域友善;长兄陈维崧,为清初阳羡 词派之宗,有“江东一凤”之誉;二兄陈维嵋、三兄陈维岳皆能诗文。陈宗石两 岁时,与侯方域之女缔结婚约。十四岁时,父卒家贫,入赘侯家,落籍商丘县, 成为商丘陈家的始迁之祖。陈宗石的父亲陈贞慧,是著名的“明末四公子”之首,为复社重要人物,爱交游天下名士,文采风流,冠绝一时。陈贞慧和侯方域是至交,参与领导“留都防乱公揭”,声讨驱逐阮大铖一事,因此入狱。入清后陈贞慧隐居不出,在宜兴城南筑一土室,“不入城市者十余年”,与遗民故老相往来,顺治十三年去世。陈宗石的兄长陈维崧,是明末清初的大文学家。他少年即有文名,在诗词文各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可以说是清代文学史上第一流的人物。

陈宗石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脉症治方

脉症治方

脉症治方四卷,明代安徽籍医学大家吴正伦著。介绍了发病的原因和按脉审症,因症酌治,因治定方等。属临证综合方书类著作。

太上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

太上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

简称《文昌大洞仙经》。道教书。为《大洞真经》之南宋传本,乃扶乩降笔,世称蜀本或梓潼文昌经本。凡五卷。卷一、二述文昌帝君之经历、德行及此经之产生和要旨。卷三至卷五为元始天王所说“洞章”三十八章,取自《大洞玉经》。《大洞真经》原出晋时,本上清派炼养之书, 以存神诵咒为主,而此经则以济生度死,消灾延寿为主,把《大洞真经》中的存神之法,全部删去。劝人安于本份, 以诵经斋醮,行善积德为修持之要,实南宋流行之道教劝善书的一种。收入《道藏》第16册。元代卫琪为之作注,名《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十卷,收入《道藏》洞真部玉诀类。《道藏精华录》中有清朱珪校《文昌帝君大洞真经》三卷。

上清修行经诀

上清修行经诀

述拘魂魄、辟梦、制鬼魅等符咒法及存思、禁忌、叩齿、按摩等养生法。

太上洞玄宝元上经

太上洞玄宝元上经

亦名《源一妙诀》、《太上宝元上经》, 简称《宝玄(元)经》。道教书名。一卷。其宗旨在阐述《道德经》, 以“道”为天地万物之本源。由道生一,一为元气。一生二,二为阴阳。阴阳合为和气,和气生人,是为二生三。阴阳交和,三气分布,而万物孳生, 是为“三生万物”。但其中以五千言配五德,对《老子》八十一章,先后次序,均一一疏解,认为其中有精微奥妙,则不免牵强附会。本书为唐以前道经,收入《道藏》第180册。

国语注

国语注

训诂书,三国吴韦昭著。又名《国语解》、《春秋外传国语注》。《国语注》是通过注解的形式疏通《国语》语言的书。韦氏注《国语》的目的,是因前代诸家注文字艰涩,是非相杂,他的注解要为“浅闻初学”服务。《国语注》文字非常简洁明快。原则是“因贾君之精实,采虞、唐之信善”,“参之以《五经》,检之以《内传》,以《世本》考其流,以《尔雅》齐其训”。以《尔雅》释义为准绳,重新全面研究《国语》的语言。韦注为《国语》中各类词汇的各种意义提供了较客观的说解。对后人研究《国语》词汇、先秦词汇系统、从春秋到孙吴时期词汇和词义的发展皆有重要参考作用。韦注还使用了相当数量的魏晋口语词,所以还有相当的语料价值。另外,韦注中还有释句及少量的说明古今字、注音等,皆具有参考价值。《国语注》较通行的是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校点本。

法苑义镜

法苑义镜

《法苑义镜》六卷,日本 善珠述。是对窥基《大乘法苑义林章》的注释,这些书中引用诸如《论语》《左氏传》等汉籍释读文义,除具有佛学义理研读之价值外,同样具有文本校勘的意义。收入《大正藏》第71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