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宗石

- 姓名:陈宗石
- 别名:字子万,号富园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商丘
- 出生日期:1644
- 逝世日期:1720
- 民族族群:
陈宗石(1644-1720),字子万,号富园,商丘籍,宜兴人。生于明思宗殉国之年公元1644年(崇祯十七年),卒于公元1720年(清康熙五十九年)。祖籍江苏宜兴西北十八里高塍镇西三里的亳村,为宜兴八大姓之一,在素有“教授之乡”的宜兴,宜兴陈氏家族可谓是诗礼传家,名门望族。自明万历至清咸丰年间共出:状元一人、进士四人、解元一人、举人多人、贡生数十人、武秩散职87人。其中有宣威将军一人,最显赫者为陈宗石的祖父,明末都察院左都御史加太子少保陈于廷。其父陈贞慧,为明末复社巨魁,与侯方域友善;长兄陈维崧,为清初阳羡 词派之宗,有“江东一凤”之誉;二兄陈维嵋、三兄陈维岳皆能诗文。陈宗石两 岁时,与侯方域之女缔结婚约。十四岁时,父卒家贫,入赘侯家,落籍商丘县, 成为商丘陈家的始迁之祖。陈宗石的父亲陈贞慧,是著名的“明末四公子”之首,为复社重要人物,爱交游天下名士,文采风流,冠绝一时。陈贞慧和侯方域是至交,参与领导“留都防乱公揭”,声讨驱逐阮大铖一事,因此入狱。入清后陈贞慧隐居不出,在宜兴城南筑一土室,“不入城市者十余年”,与遗民故老相往来,顺治十三年去世。陈宗石的兄长陈维崧,是明末清初的大文学家。他少年即有文名,在诗词文各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可以说是清代文学史上第一流的人物。
陈宗石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明道杂志
笔记。或作《张太史明道杂志》1卷。宋张耒著。书中多记著者当时见闻及朝野文人轶事,涉及苏轼、司马光、王安石、黄庭坚、晁补之、沈括、刘贡父等文学家多人。又多谈论诗文,或评论唐人及时人诗歌短长,或研讨诗歌技巧,并录有不少时人诗作。又作者曾多次至黄州,故书中记黄州之风物民俗者亦不少。此书《宋史·艺文志》不载,书前亦无序言,唯书末有黄州守陈升庆元庚申(1200)识语,称“其间记黄事尤详,因刻板道院”,则此书宋时已有刻本。《皕宋楼藏书志》卷一一著录明嘉靖覆宋本。今传有一卷及正续二卷本两种,然内容无异。前者有《续百川学海》、《顾氏文房小说》、《唐宋丛书》、《丛书集成初编》等版本,后者有《学海类编》本。
银海指南
眼科著作。清顾锡撰。四卷。锡字养吾,桐乡(今安徽桐城北)人。眼科治验丰富,因道家称目为“银海”,故名。顾氏在《内经》基础上,取《银海精微》、《原机启微》等书精华,广集华佗、孙思邈、李东垣、朱丹溪、张子和、汪石山、薛岳斋等各家有关论述,并参以治疗眼疾经验,于嘉庆二十四年(1819)撰成此书。卷一论述五轮八廓,五运六气,六淫七情与眼病的关系。卷二论述脏腑主病及伤寒、中风等病以及眼病症状,舌脉辨析与治疗原则。卷三、四为眼科常用方药与医案。辨证精细,方药切合实用,书末所附医案详明,多给人以启发。有嘉庆十五年(1810)三友草堂本,《中国医学大成》本,一九六○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离峰老人集
离峰老人集,金朝全真派道士于道显撰。二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书乃于道显诗集,共收诗四百二十余首。诗词内容大致劝人看破名利爱欲,遁入玄门学道修仙,使心念清静,惜气凝神。如〈示人〉诗云:「为佛为仙在寸心,可能尘世废光阴,蹉跎望道期程远,迤逦劳生岁月深。已醉利名浓似酒,不将神气惜如金。琴心三叠胎仙舞,欲作玄门座右箴。」可见其宗教思想与全真诸祖师真人相同。
菩提心离相论
一卷,龙树菩萨造,赵宋施护译。由大悲为体,达蕴处界等诸相唯心所现,成就第一空义,则能以众生为所缘境,现种种相,说种种法,皆真实义。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略疏
全一卷。略称般若心经略疏。唐代法藏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三册。为般若心经之注疏。书中分教兴、藏摄、宗趣、释题等四门。卷首并附自序。本书之注疏本有题正记三卷(仲希)、连珠记二卷(师会)、探要钞二卷‘普寂)等。
太子瑞应本起经
凡二卷。又作太子本起瑞应经、瑞应本起经、瑞应经。吴·支谦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册。本经为佛传中早期成立者,其内容之编排或记述之体裁,大抵皆与‘修行本起经’类似,两经均采十七岁纳妃、十九岁出家之说。记述释尊之过去因地至成道后济度三迦叶等事。有关四门出游、出城时内殿之描写,与车匿诀别,尤其降魔成道之记载,气势磅礴雄浑,为重要佛传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