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佃

陆佃
  • 姓名:陆佃
  • 别名:字农师,号陶山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 出生日期:1042年
  • 逝世日期:1102年
  • 民族族群:

陆佃(1042年~1102年),字农师,号陶山,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少贫好学,如夜无灯,映月光读书。为了读书可不远千里,受经于王安石。熙宁三年,擢进士甲科,授蔡州推官。选为郓州教授,召补国子监直讲,加集贤校理、崇政殿说书,同修起居注。元丰间,擢中书舍人、给事中。哲宗即位,迁吏部侍郎,修《神宗实录》,徙礼部,进权礼部尚书。出知颍州,徙邓州、江宁府。甫至江宁,拜祭王安石墓。绍圣初,坐修《神宗实录》不实,落职,知泰州,改海、蔡二州。徽宗即位,召为礼部侍郎,修《哲宗实录》,迁吏部尚书。建中靖国元年,拜尚书右丞、迁左丞。崇宁元年,以名在元祐党籍,罢知毫州,数月卒,年六十一,赠太师、楚国公(《渭南文集》卷三四《陆郎中墓志铭》)。工诗文,元方回称其诗风格与胡宿相似,《四库全书总目》谓其诗以七言近体见长(卷一五四)。现存诗仅有古体诗数首,其馀均为五、七言近体,次韵和答之作尤多,也时有佳篇,象《登塔》、《登塔望太行》、《呈王圣美》等诗即是。陆佃还精通礼象、名数、小学,著有《埤雅》、《尔雅新义》、《鹖冠子》、《春秋后传》、《礼象》(《宋史》本传),现存《埤雅》、《尔雅新义》、《鹖冠子》。又著有《陶山集》三十卷(《通志·艺文略》八,《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署作二十卷),原本久佚,清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中辑出诗文,编为《陶山集》十四卷。《全宋诗》卷九○六至九○八录其诗三卷。《全宋文》卷二二○二至二二一一收其文十卷。事迹见《东都事略》卷九七、《宋史》卷三四三本传。

陆佃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谭嗣同全集

谭嗣同全集

诗文别集。本书所辑,凡谭氏生前已编专集、自定稿本,一般保持原来面目,按撰成或发表时间为序;凡未经辑集的书简或散见于书刊的论文、讲义等,则另行专辑。计有《寥天一阁文》、《莽苍苍斋诗》、《远遗堂集外文》、《石菊影庐笔识》、《兴算学议》、《仁学》、《报章文辑》、《拾遗》等共十二种。另将有关潭氏生平的重要事迹材料,作为附录。谭嗣同的散文,最初学桐城派,“刻意规之数年,久自以为是矣”。后“或授以魏晋间文,乃大喜,时时籀绎,益笃嗜之。由是上溯秦汉,下循六朝,始悟心好沈博之文”。且认为“所谓骈文非四六排偶之谓,体例气息之谓也”。实际是否定了桐城派古文,也打破了骈、散绝对分界的局限,创造了自己的新体散文。谭文内容充实,句法谨严整洁,少浮词累语,有骈文的影响。谭嗣同所写论著,在他生前只刻印过《东海褰冥氏三十以前旧学四种》,其他撰述,都是谭氏死后陆续出版的。有上海文明书局编的《谭嗣同全集》,和后由群学社出版的《谭嗣同集》。一九五四年三联书店出版《谭嗣同全集》。本书就是在三联版的基础上重予编校,增订出版,内容比前约丰四分之一,由中华书局一九八一年出版。

中国俗文学史

中国俗文学史

郑振铎著。这是一部关于中国民间文学史的重要 著作。作者在第1章以“何谓‘俗文学’?”为俗文学释 义:“‘俗文学’,就是通俗的文学,就是民间的文学,也就 是大众的文学,换一句话,就是不登大雅之堂,不为学士 大夫所重视而流行于民间,成为大众所嗜好、所喜悦的 东西。”继而扼要综述俗文学的6个特质及其与生俱来 的优缺点:“是大众的”、“是无名的集体的创作”、“是口 传的”、“是新鲜的,但是粗鄙的”、“其想象力往往是很奔 放的”、“是勇于引进新的东西”。又就俗文学的体裁将 其分为5大类:诗歌——包括民歌、民谣、初期的词曲 等;小说——专指“话本”;戏曲——戏文、杂剧、地方戏; 讲唱文学——变文、诸宫调、宝卷、弹词、鼓词;游戏文章 ——用散文体或赋体写作。简要叙述了各种体裁俗文 学的产生与发展。尔后作者以13个章节的篇幅,以翔 实的资料对上自“古代的歌谣”下迄“清代的民歌”中国 各个历史时期、各种体裁的俗文学的产生、发展和演变 作了系统地叙述,并对中国民间文学和中国各时代的文 艺发展的关系阐明了个人的见解。

中国文学史话

中国文学史话

胡兰成于1974年受聘到中国文化学院讲学,1976年返回日本侨居。彼时,仙枝、朱天文、朱天心等一群年轻人正通过胡兰成的书信指导,在文坛领袖朱西宁的直接引导下,办起了文学刊物《三三集刊》,开始追求文学理想。为了鼓励青年写作者,胡兰成亲自撰文指导,遂有此书《中国文学史话》,实际上是胡兰成给仙枝、朱天文等年轻弟子的文学教材。

卞昆冈

卞昆冈

现代5幕话剧。徐志摩、陆小曼著。1928年4月23日作。初刊1928年4、5月《新月》第1卷第2、3号。上海新月书店1928年7月初版。收余上沅《序》1篇。剧本写刻石工人卞昆冈的悲剧。他长年在外雕刻石像,妻子青娥在6年前因病去世,留下一子阿明,由祖母抚养。他一双眼睛酷似他的母亲,使卞昆冈十分喜爱。祖母年迈,劝儿子娶年轻寡妇李七妹。卞娶七妹后,老母旋即去世,卞仍经常在外做工,七妹同炒货店老板尤桂生私通,常被阿明撞见,致使七妹视阿明为眼中钉。于是同尤桂生设下毒计,使阿明双目失明。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七妹又同尤桂生幽会,阿明从睡梦中惊醒,摸得一根拐杖,欲闯入内室,适尤桂生自内室出,即遭狙击。尤桂生将阿明拖至内室窒息而死,同李七妹仓猝逃走。天亮,卞归家见状,悲恸欲绝:他决心要为儿子报仇。

戊戌政变记

戊戌政变记

论述清末戊戌政变的历史著作。梁启超著。1898年12月起连载于《清议报》,1899年清议报社出版单行本,线装3册9卷,约11万余字。其后广智书局又出铅字排印本,内容基本相同。1936年中华书局收入《饮冰室合集》,列《专集》第1种,删去第5篇《政变后论》,将第6篇《殉难六烈士传》递为第5篇,内容也与清议报社本有异。1954年中华书局据《饮冰室合集》原型重印。台湾文海出版社1975年重刊本据广智书局本印。第1篇《改革实情》记康有为被问用事及百日维新时期的新政上谕;第2篇《废立始末记》记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幽禁光绪帝事;第3篇《政变前纪》分析政变原因,认为总原因有二:1.由慈禧太后与光绪帝积不相能,2.由顽固派痛恨改革,并列举导致政变的12分原因;第4篇《政变正纪》记慈禧太后推翻新政惩治维新志士事;第5篇《殉难六烈士传》为康广仁、杨深秀、杨锐、林旭、刘光第、谭嗣同传。另附录《改革起原》、《湖南广东情形》和《光绪圣德记》3篇。本书发表时距戊戌政变仅3个月,作者又亲历其事,故保存丰富原始资料,如康有为《上清帝书》、梁启超《上陈宝箴书》、《保国会章程》及保国会演说等,是研究戊戌变法史的重要史料。由于作者当时的感情作用和政治需要,本书记载并非完全可靠,尤其对于光绪帝的所谓“圣德”及政变后的苦境渲染过分,使用时应认真鉴别。

仁王般若陀罗尼释

仁王般若陀罗尼释

一卷,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解释仁王经所说之陀罗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