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佃

- 姓名:陆佃
- 别名:字农师,号陶山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 出生日期:1042年
- 逝世日期:1102年
- 民族族群:
陆佃(1042年~1102年),字农师,号陶山,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少贫好学,如夜无灯,映月光读书。为了读书可不远千里,受经于王安石。熙宁三年,擢进士甲科,授蔡州推官。选为郓州教授,召补国子监直讲,加集贤校理、崇政殿说书,同修起居注。元丰间,擢中书舍人、给事中。哲宗即位,迁吏部侍郎,修《神宗实录》,徙礼部,进权礼部尚书。出知颍州,徙邓州、江宁府。甫至江宁,拜祭王安石墓。绍圣初,坐修《神宗实录》不实,落职,知泰州,改海、蔡二州。徽宗即位,召为礼部侍郎,修《哲宗实录》,迁吏部尚书。建中靖国元年,拜尚书右丞、迁左丞。崇宁元年,以名在元祐党籍,罢知毫州,数月卒,年六十一,赠太师、楚国公(《渭南文集》卷三四《陆郎中墓志铭》)。工诗文,元方回称其诗风格与胡宿相似,《四库全书总目》谓其诗以七言近体见长(卷一五四)。现存诗仅有古体诗数首,其馀均为五、七言近体,次韵和答之作尤多,也时有佳篇,象《登塔》、《登塔望太行》、《呈王圣美》等诗即是。陆佃还精通礼象、名数、小学,著有《埤雅》、《尔雅新义》、《鹖冠子》、《春秋后传》、《礼象》(《宋史》本传),现存《埤雅》、《尔雅新义》、《鹖冠子》。又著有《陶山集》三十卷(《通志·艺文略》八,《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署作二十卷),原本久佚,清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中辑出诗文,编为《陶山集》十四卷。《全宋诗》卷九○六至九○八录其诗三卷。《全宋文》卷二二○二至二二一一收其文十卷。事迹见《东都事略》卷九七、《宋史》卷三四三本传。
猜你喜欢的书
鲒埼亭集
文章别集。清全祖望作。祖望故乡浙江鄞县有鲒埼亭,故名。九十八卷,包括文集三十八卷,《经史问答》十卷,外编五十卷。祖望学问渊博,经史诗文皆所擅长。生平服膺黄宗羲。宗羲留意南明史实,祖望亦广搜其遗闻佚事,续加纂述。集内所载明末诸公碑表,详尽核实,足补《明史》之缺。文集38卷为全祖望亲手编次,卷1为颂,卷2、卷3为赋,卷4为语,卷5为辞,卷6至卷24为碑铭,卷25、卷26为行状,卷27、卷28为传,卷29为论,卷30为记,卷31、卷32为序,卷33为议,卷34为简帖,卷35为杂著,卷36至卷38为题跋,共收文380篇。
绍陶录
二卷。宋王质撰。王质字景文,号雪山,郓州(今山东东平)人,后徙居兴国(今属江西)。绍兴年间进士。曾为枢密使张浚幕僚,入为太学正。上疏请孝宗早定战守之策,被忌之者指为异论,罢去。后至枢密院编修官等职。笃志经学,好诗文,诗风流畅平易。除本书外,尚著有《诗总闻》、《雪山集》等。《绍陶录》撰于淳熙中,时王质罢职山居,以晋人陶潜、南朝陶弘景皆弃官遗世,同代人唐汝舟、鹿伯可亦继其风,感慨而作此书。上卷载陶渊明、陶弘景二谱,各择其遗文轶事为题,并作词以咏之;下卷记唐、鹿事,而附以林居咏物之诗。其咏山鸟者,曰山友词;咏水鸟者,曰水友词;咏山草者,曰山友续词;咏水草者,曰水友续词;杂咏禽虫诸物者,则曰山水友续词。盖因耿直忤时,不为权贵所容,故以草木鸟兽为友,以绝人逃世,并发泄心中不平。旧于 《雪山集》外另行。清康熙中,宋荦摘其山友诸词,分为五卷,改题曰《林泉结契》。本书版本主要有《四库全书》本;《十万卷楼丛书》(二编)本;《湖北先正遗书》(史部)本等。此外,《说郛》有辑本。
自杀
短篇小说。写于1928年7月8日,是东渡日本后写的第一篇短篇小说,发表于同年9月《小说月报》19卷9号,署名茅盾。收入1929年7月大江书铺出版的《野蔷薇》。是《创造》的续篇。“五·四”思想解放运动唤醒了许多向来不知人生为什么的青年,但被唤醒的青年们走的道路却各不相同,作者认为《创造》中娴娴那样的勇敢者属于少数。《自杀》是另一种道路。环小姐受新思潮影响自 由恋爱、自由结合,但当爱人誓为人类牺牲奋然前进时,她陷入苦闷,失去了生活的勇气而自杀。作者写出这个悲剧,目的在于使大家猛省。作品直接地细腻地描绘了环小姐思想苦闷的全过程,写出了她热爱生活又缺乏正面直对生活的勇气的复杂矛盾心理。
陆游选集
陆游是南宋最著名的诗人,兼擅各体,近体诗“使事必切,属对必工,无意不搜而不落纤巧,无语不新而不事涂泽”,古体诗“看似华藻,实则雅洁,看似奔放,实则谨严”(《瓯北诗话》评语),词作又有“激昂感慨”“飘逸高妙”“流丽绵密”诸种风貌(《后村诗话》评语)。本书精选诗词268首、文46篇,每篇有准确简明的注释、精练独到的笺评,书末附《陆游简历》,甚便读者参阅。
海天诗话
诗话著作。近人胡怀琛辑。胡怀琛(1881—1938),字寄尘,泾县(今属安徽)人。诸生。南社社员。有《大江集》。《海天诗话》一卷,专辑欧西、东瀛诗之译作,隶以国人诗之记海外事者,颇反映出清末民初中西文学交流之况。其中亦论及诗的翻译问题,如曰:“欧西之诗,设思措词,别是一境。译而求之,失其神矣。然能文者,撷取其意,锻炼而出之,使合于吾诗范围,亦吟坛之创格,而诗学之别裁也。”区分译诗与原作之离合关系,颇为有识。有广益书局《古今文艺丛书》本。
无量大慈教经
亦称《大慈教经》、《慈教经》。中国人假托佛说所撰经典。作者不详。一卷。本经谓佛欲入涅槃时付法与阿难,嘱令以方便之力,善化善育众生,令出苦海,故特演说此经,称众生如持诵者,得免监狱、疾病、地狱三难;又谓称我名者,悉闻悉见,随声往救。经中强调释迦牟尼慈悯众生,故出此经以救众生,念此经者功德无量。经末有“汝等见振旦国”云云。本经名初见于《大周刊定众经目录》,判为伪经。中国历代大藏经未收,敦煌遗书中有收藏,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