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炳松

何炳松
  • 姓名:何炳松
  • 别名:字柏丞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浙江金华人
  • 出生日期:1890年10月18日
  • 逝世日期:1946年7月25日
  • 民族族群:

何炳松(1890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字柏丞,浙江金华人。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史学家、教育家、出版家。 何炳松早年留学美国,1916年获得硕士学位归国后,任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史地部教务主任、浙江省立第一中学校长等职。他的著译作《新史学》即成于此时。1924年6月,何炳松应王云五先生之邀,出任商务印书馆百科全书委员会第五系主任。1928年,改任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副所长。次年,担任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所长及东方图书馆副馆长。此时,何炳松还主编《中学史学丛书》、《教育杂志》等书刊,兼光华大学、大夏大学教授。 从1924年进入商务印书馆至1935年离开,何炳松在编辑出版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商务印书馆工作期间,他具体负责了《大学丛书》、《宛委别藏》、《四部丛刊》续编、《四库全书珍本》初集、《万有文库》二集、《丛书集成》等大型丛书的编辑出版。这些丛书的编辑出版,特别是一些古籍文献的整理出版,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得到了出版界的广泛认可和肯定。 商务印书馆时期也是何炳松的学术鼎盛时期。他在《民铎杂志》、《东方杂志》、《文化建设》、《史地丛刊》等杂志上发表了40余篇学术论文。同时,计有《新史学》、《中古欧洲史》、《近世欧洲史》、《历史教学法》、《历史研究法》、《西洋史学史》、《通史新义》、《浙东学派溯源》、《秦始皇帝》、《初中外国史》、《高中外国史》等20余部专著、译著由商务印书馆先后出版。这些著作或致力介绍、传播西方史学理论,或注重于发掘中国传统史学的精微,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史学理论界具有相当的影响,奠定了他作为著名史学家的地位,被誉为“中国新史学派的领袖”。 1935年何炳松受聘任国立暨南大学校长,后期曾兼任东南联合大学筹委会主任。抗战胜利后不久,受命改任国立英士大学校长。1946年7月25日逝世于上海中华学艺社,墓葬金华城北道院塘。

猜你喜欢的书

京剧之变迁

京剧之变迁

本书是戏曲理论家齐如山的作品,是《京剧之变迁》与《清代皮簧名脚简述》《谈四脚》等三种作品的合集。 《京剧之变迁》系作者通过自身在梨园中的经历,总结其所知的戏班状况、京剧中角色的变化、梨园里的规矩等信息,集于一本书中。 《清代皮簧名脚简述》以老生、武生、小生、青衣、花旦、老旦、武旦、净、丑、票友的顺序,分门别类介绍清代皮黄腔的戏曲名角。 《谈四脚》为作者漫谈谭叫天(谭鑫培)、陈德林、杨小楼和余叔岩。

芥隐笔记

芥隐笔记

一卷。南宋龚颐正撰。龚颐正字养正,本名惇颐,因避光宗讳改。和州历阳 (今安徽和县) 人,一说处州遂昌 (今属浙江) 人。龚颐正以学问文章知名当世,曾著 《元祐党籍列传谱述》 淳熙中,为史院编辑《四朝国史》,后授和州文学。韩侂胄用事,赐出身入馆,为秘书丞,国史院检讨官,预修孝宗、光宗实录等。龚颐正学问博洽,自六艺百家诸史之籍,无所不读,河图洛书,山镵冢刻,方言地志,佛道典籍以及骚人墨客之文,无所不记。至于讨论典故,订正事实,辨明音训,评论文体,虽片言只字,必欲推原是正。每有心得,随笔记录,因成是书。因其书室名芥隐,故名 《芥隐笔记》。全书一事一记,共一百三十五事。大体考证精核,具有根底。然舛谬之处亦时有之。如,韩愈“马上谁家白面郎”诗,误以为杜甫诗;《公羊传》孔父义形于色,误以为《左传》孔子之语;王昌龄“梦中唤作梨花雪”诗,误以为王建诗等等。每条之下多有注语,便于考证。然亦有舛错之处,如“班固宾戏”一条注文与正文不相应;“王安石草堂怀古”一条明注异同,而 “王建”一条注则明驳之,互相抵牾。似非龚颐正所自注,但出自谁手,则不可考矣。统观全书,考据精核者居多。《四库全书总目》评价其书 “不在沈括 《梦溪笔谈》、洪迈 《容斋随笔》之下,未可以卷帙多少为甲乙也。”不免有些过誉,但亦见其书价值矣。足资治史研文者参考。今传本不一,主要有《百川学海》、《顾氏文房小说》、《格致丛书》、《津逮秘书》、《唐宋丛书》、《说郛》、《四库全书》、《学津讨原》、《续知不足斋丛书》、《丛书集成初编》等丛书本。

伤寒论十四讲

伤寒论十四讲

刘渡舟编著。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年10月出版。全书共9.6万字。作者编著此书的目的在于使读者能从理论上获得启迪,并在临床上有所借鉴。全书分为十四讲,专题讲述了《伤寒论》里的十四个问题,这些问题既有其自身的系统性,而彼此之间也有内在联系,而不是孤立存在的。第一讲阐述了《伤寒论》的历史沿革和编著者对六经辨证的认识,以帮助读者正确理解《伤寒论》的内涵;第二讲论述了《伤寒论》条文排列的有机联系及其意义,剖析了《伤寒论》的辨证思想和方法;第三讲是讲六经为病提纲证的意义,其与八纲辨证的关系;第四讲介绍《伤寒论》的气化学说,以传统的医理分析六经、六气阴阳变化的规律。以上四讲为本书的总论,它起到指导阅读各论的作用。各论即第五讲至第十三讲。各论采用以方带证的归类方法,把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和厥阴病的主要方证进行了归纳阐述,这包括桂枝汤类方证、麻黄汤类方证、苓桂剂类方证、白虎汤类方证、承气汤类方证、柴胡汤类方证、理中汤类方证、四逆汤类方证以及寒热并用类方证。其中还补充了不少后世医家所论述的方证及临床验案,以满足读者临床所需。最后一讲是作者使用经方的心得体会,也是对上述各论简明扼要的总结。该书是作者数十年精研《伤寒论》的成绩及体会的总结,是作者治《伤寒论》的代表著作,文字精炼,内容丰富。其中对《伤寒论》原文排列组合意义的阐发精采纷呈,填补了《伤寒论》学在这一方面的不足。在第十四讲里关于使用经方的关键在于抓主证问题的论述极有见地,对临床工作大有指导意义。在各论对各类方证的论述中介绍了自己的临床经验和验方,如第七讲对于苓桂剂的论述、对于作者用苓桂剂治疗心脏病经验的介绍,第十讲对于柴胡剂的论述、对于作者用柴胡剂治疗肝病经验以及柴胡解毒汤、柴胡三石解毒汤、柴胡鳖甲汤、柴胡茵陈蒿汤等验方的介绍,皆有相当的实用价值。

冲虚通妙侍宸王先生家话

冲虚通妙侍宸王先生家话

坤虚通妙侍宸王先生家话。宋王文钾撰。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宋王文卿述雷法。

中论文句释

中论文句释

中论文句释,原名「中观根本慧论文句释宝鬘论」,僧成释。僧成(1391-1474),是西藏佛教格鲁派宗喀巴的大弟子之一,是哒囧瀬喇嘛的第一世。

金刚经略谈

金刚经略谈

金刚经略谈,一卷,明观衡撰,出颛愚和尚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