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莱

吴莱
  • 姓名:吴莱
  • 别名:字立夫
  • 性别:
  • 朝代:元代
  • 出生地:婺州浦江(今属浙江)人
  • 出生日期:1297
  • 逝世日期:1340
  • 民族族群:

吴莱(1297—1340),字立夫,自号深山道人,婺州浦江(今属浙江)人。七岁能文,早年有志于政事,延祐间复科举,以《春秋》贡于乡,试礼部不第。出游海东州。历蛟门峡,过小白华山,登盘陀石,著《观日赋》以见志。归后居同县陈士贞家。后以茂才荐,署饶州路长芗书院山长,未行病卒,年四十四。著有《尚书标说》、《春秋世变图、》《古职方录》、《楚汉正声》、《乐府新编》等书。他的学生宋濂等人认为他经义玄深,文辞贞敏,故私谥为“渊颖先生”。他与黄溍、柳贯并受业于方凤之门,再传而为宋濂,开明代文章之派。柳贯一生极少称许人,却每每赞莱为绝世之才,甚至自叹不如。吴莱喜论文,认为作文如用兵,既要有法度,又要不为法度所缚,千变万化而不乱。其文雄深宏博,张纶《林泉随笔》称赞说:“雄深卓绝,真先秦、两汉间作者。”黄溍也发表了类似评论。所传文多为学术论著,富有论辩色彩。少量传记和游记于简约中略呈古硬,如《甬东山水古迹记》。《观日赋》和《大游赋》也很有名,直逼汉人。诗多古体歌行,少近体律绝,当是受其师黄景昌影响,黄偏爱古乐府,贬近体诗。吴莱欣赏韩愈诗,胡应麟说他的诗“大篇气骨可观,而多奇辟字”,这正是学韩的一种表现。他又学孟郊、贾岛,《早秋偶然作寄宋景濂》诗有“自来闲作诗,瘦岛与穷郊”句,可见他是有意识地学唐代韩孟诗派的险怪诗风。由于他专宗韩孟诗派,所以在元代诗坛上风格鲜明,缺乏创新是其弱点。他也学韩诗的散文化,有的诗如《问五脏》近似押韵散文。其歌行气势纵横,奇气四溢,有的写得迷离恍惚,令人惊悸,以参差的句式,整齐的节奏,出奇的想像,显示其特色,如《泰山高寄陈彦正》。清王世禛就是以“奇”字来概括其歌行的,又将它与杨维桢的古乐府相提并论,即《论诗绝句》所说“铁崖乐府气淋漓,渊颖歌行格尽奇”。其小诗则写得平易而有深意,如《题赵大年林塘晚秋图》,诗意委婉,语含讥刺。有《渊颖集》十二卷,附录一卷,他的遗稿甚多,宋濂择其有关学术议论之大者,编为此集,有青田刘基序。生平事迹见集中附录宋濂《渊颖先生碑》、《渊颖先生私谥议》、《元史》卷一八一、《金华贤达传》卷一○、《金华先民传》卷二、《(万历)金华府志》卷一六、《元儒考略》卷四、《宋元学案》卷五六、《蒙兀儿史记》卷一三七、《新元史》卷二一一。

吴莱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陈莲舫医案

陈莲舫医案

清陈莲舫撰。3卷,成书于1914年。全书所收医案以内科外感、杂病为主,兼收外、妇科病证126种。上卷载中风、类中、肝风、历节风、春温、风痧、食复、霍乱、囊风、惊风、肺痈、哮喘、咳嗽、呕血、胸痹等42种病证。中卷列痢疾、肠风、泄泻、痰饮、脾胃、疟疾、脚气、臌胀、噎膈、淋浊、遗溺、癃闭、梅毒及耳、目、鼻、舌等病证44种。下卷为咽喉、失音、痫、痫厥、癫、头痛、河白、黄疸、汗、损病、疬、消渴、怔忡、鹅雪疳,以及外科各类痈症、妇人调经、胎前产后等病证40种。各症医案少则一例,多二十则,惟药物大多无剂量,为其不足。

修炼须知

修炼须知

修炼须知,编者不详,似出于元末。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此书为内丹说辑要,分运火行持、朔望弦晦、防危护失、卵酉刑德、沐浴心虑、生杀爻铢、修真七事,凡七章。各章分别纂集魏伯阳、钟离权、吕洞宾、张伯端、白玉蟾、马丹阳、赵友钦、陈致虚等人言语,以论述内丹要旨。所引诸家以陈致虚《上阳子金丹大要》最多。疑为元末陈致虚门人所编辑。

神仙养生秘术

神仙养生秘术

题“太白山人传,后赵黄门侍郎刘景先受,宋抱一子校正。” 宋陈显微号抱一子,不知是否此校正者。卷末《辟谷子》曰: 永 宁二年(351年)刘景先自称遇太白山隐士得此方。述外丹术及服 食、辟谷、制宝、制蜡、制轻粉、制净药、制墨、制蜜、制百花 膏诸法诸方。

八洞天

八洞天

八卷。题“笔炼阁编述”,自序后署“五色石主人题于笔炼阁”。五色石主人即小说《五色石》作者笔炼阁主人,胡士莹《话本小说概论》认为当是清徐述夔别署。白话小说集,每卷演一个故事,共八个故事。目如次:第一卷《补南陔·收父骨千里遇生父,裹儿尸七年逢活儿》;第二卷《反芦花·幻结合前妻是后妻,巧相逢继母是亲母》;第三卷《培连理·断冥狱推添耳书生,代贺章登换眼秀士》;第四卷《续在原·男分娩恶骗收生妇,鬼产儿幼继本家宗》;第五卷《正交情·假掘藏变成真掘藏,攘银人代作偿银人》;第六卷《明家训·匿新丧逆子生逆儿,惩失配贤舅择贤婿》;第七卷《劝匪躬·忠格天幻出男人乳,义感神梦赐内官须》;第八卷《醒败类·两决疑假死再返真,三灭相真金亦是假》。其中四卷为明代故事,其余四卷为唐、后周、宋、金时代各一篇。基本内容是家庭、亲友之间关系的阴差阳错、悲欢离合,突出道德说教和阴冥果报观念,意在劝诫。情节中对社会黑暗时有揭露,艺术构思奇巧严密。有清初原刊本,藏日本内阁文库。1985年,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陈翔华、萧欣桥点校排印本,附有徐述夔及小说《八洞天》资料。1985年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笔炼阁小说十种》选录其中一、二、五、八卷四篇。1993年,江苏古籍出版社《中国话本大系》(第三辑) 出版《五色石》、《八洞天》合刊本。

朝鲜王朝实录[显宗实录]

朝鲜王朝实录[显宗实录]

朝鲜李氏王朝的实录,又称《李朝实录》。记载李朝太祖始至哲宗止25代王472年间的历史,整个李氏王朝各代王中只缺少最后两代高宗、纯宗年间的部分。该书以编年史体例,分别各代王编修实录,汇集成书。此为朝鲜王朝实录[显宗实录]。李棩(1641年—1674年),即朝鲜显宗(조선 현종),字景直,朝鲜王朝第18任君主(1659年—1674年在位)。李棩生于清朝盛京(今中国沈阳),是朝鲜孝宗李淏与仁宣王后张氏的嫡长子。在朝鲜仁祖立孝宗为王世子后,李棩成为王世孙,孝宗即位后,立李棩为王世子。顺治十六年(1659年)继承王位。任内党争渐起,围绕慈懿大王大妃赵氏(庄烈王后)为孝宗和仁宣王后服丧的问题,先后发生了“己亥礼讼”和“甲寅礼讼”,其最终结果是南人党取代西人党执掌政权。康熙十三年(1674年)去世,享年三十四岁。死后庙号显宗,谥号纯文肃武敬仁彰孝大王(清朝赐谥“庄恪”),葬于崇陵。

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译注

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译注

《佛说父母恩难报经》的略称。东汉安世高译。经载,释迦牟尼佛在给孤独长者园为众比丘说法,认为父母对于子女“乳哺长养,随时将育”,恩重难报。子女除平日应诚心奉养双亲外,每年七月十五日行盂兰盆供养,以超荐父母,使永得解脱。还应该劝导父母归依佛,守持戒律,听闻佛法,以消除贪、瞋、痴等一切不善法,获得“正觉”。由于此经宣扬的孝道思想与中国固有的伦理道德规范相契合,所以流传极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