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莱

- 姓名:吴莱
- 别名:字立夫
- 性别:男
- 朝代:元代
- 出生地:婺州浦江(今属浙江)人
- 出生日期:1297
- 逝世日期:1340
- 民族族群:
吴莱(1297—1340),字立夫,自号深山道人,婺州浦江(今属浙江)人。七岁能文,早年有志于政事,延祐间复科举,以《春秋》贡于乡,试礼部不第。出游海东州。历蛟门峡,过小白华山,登盘陀石,著《观日赋》以见志。归后居同县陈士贞家。后以茂才荐,署饶州路长芗书院山长,未行病卒,年四十四。著有《尚书标说》、《春秋世变图、》《古职方录》、《楚汉正声》、《乐府新编》等书。他的学生宋濂等人认为他经义玄深,文辞贞敏,故私谥为“渊颖先生”。他与黄溍、柳贯并受业于方凤之门,再传而为宋濂,开明代文章之派。柳贯一生极少称许人,却每每赞莱为绝世之才,甚至自叹不如。吴莱喜论文,认为作文如用兵,既要有法度,又要不为法度所缚,千变万化而不乱。其文雄深宏博,张纶《林泉随笔》称赞说:“雄深卓绝,真先秦、两汉间作者。”黄溍也发表了类似评论。所传文多为学术论著,富有论辩色彩。少量传记和游记于简约中略呈古硬,如《甬东山水古迹记》。《观日赋》和《大游赋》也很有名,直逼汉人。诗多古体歌行,少近体律绝,当是受其师黄景昌影响,黄偏爱古乐府,贬近体诗。吴莱欣赏韩愈诗,胡应麟说他的诗“大篇气骨可观,而多奇辟字”,这正是学韩的一种表现。他又学孟郊、贾岛,《早秋偶然作寄宋景濂》诗有“自来闲作诗,瘦岛与穷郊”句,可见他是有意识地学唐代韩孟诗派的险怪诗风。由于他专宗韩孟诗派,所以在元代诗坛上风格鲜明,缺乏创新是其弱点。他也学韩诗的散文化,有的诗如《问五脏》近似押韵散文。其歌行气势纵横,奇气四溢,有的写得迷离恍惚,令人惊悸,以参差的句式,整齐的节奏,出奇的想像,显示其特色,如《泰山高寄陈彦正》。清王世禛就是以“奇”字来概括其歌行的,又将它与杨维桢的古乐府相提并论,即《论诗绝句》所说“铁崖乐府气淋漓,渊颖歌行格尽奇”。其小诗则写得平易而有深意,如《题赵大年林塘晚秋图》,诗意委婉,语含讥刺。有《渊颖集》十二卷,附录一卷,他的遗稿甚多,宋濂择其有关学术议论之大者,编为此集,有青田刘基序。生平事迹见集中附录宋濂《渊颖先生碑》、《渊颖先生私谥议》、《元史》卷一八一、《金华贤达传》卷一○、《金华先民传》卷二、《(万历)金华府志》卷一六、《元儒考略》卷四、《宋元学案》卷五六、《蒙兀儿史记》卷一三七、《新元史》卷二一一。
吴莱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三死
《三死》本书收录列夫•托尔斯泰的九部中短篇小说名作,包括《五月的塞瓦斯托波尔》《暴风雪》《卢塞恩》《三死》《霍尔斯托梅尔》《伊万•伊利奇之死》《克莱采奏鸣曲》《舞会之后》《谢尔盖神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续博物志
十卷。南宋李石撰。(旧题晋人李石,误)。生卒年不详。李石字知己,号方舟,资阳 (今四川资阳)人,南宋文学家。李石好学,善著文,有气节,少从苏符尚书游,举进士高第。绍兴末,以荐官太学博士,历成都转运判官。著有《方舟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卷。《续博物志》为晋张华《博物志》之续书。其编纂体例写法均与《博物志》同,小异之处是张华书首地理,此书首天象。其余不分门目,依次仿效华说,一事续一事,而较之华说加详。但所用材料,皆采用旧文,未作刊改,无多新意。另为防止附会舛误,此书辑录了许多宋人的旧闻、轶事、琐语,以备参考。版本有明弘治衢州贺志同刻本、汪士汉刊本、《四库全书》本、《古今逸史》本、《格致丛书》本、《稗海》本、《秘书二十一种》本、《子书百家》本、《唐宋丛书》本、《致书二十种》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诸师真诰
诸师真诰,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应为元末明初道士所造。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赞颂类。书中罗列道教诸天尊神灵及真人祖师之名号、真诰,共四十一条。其中包括元始天尊号、上清号、泰清号、弥罗号、天皇号等神灵名号十七条。又有三官诰、祖天师诰、仙公诰、三茅真君诰、全真五祖诰等祖师真诰二十四条。名号真诰皆用于道门法事,唱诵神真师尊之名号以表达志心归礼之意。每位神真师尊名号之前,皆以骈体短文赞颂其道行德化和神功妙迹。由此书可知明代道教所尊奉之神灵真人。
云笈七签
道教类书。北宋张君房编集。道教称书箱为“云笈”,分道书为三洞(洞真、洞玄、洞神)四辅(太玄、太平、太清、正一)等七部,故名。喻取七部精英之意。本书包括三洞经教,日月星辰,洞天府地,杂修斋戒,秘要诀法,存思魂神,诸家气法,金丹内丹,神仙符图,庚申尸解,道教灵验,颂赞歌赋等,皆分门别类汇集,不仅集北宋以前《道藏》主要内容的大成,而且还保存了不少已失传的道教经籍的篇章,是研究道教方术的重要资料。《四库全书总目》称此书“类例既明,指归略毕,纲条科格,无不兼赅,《道藏》菁华,亦大略具于是矣”。全书共一百二十卷。收入《道藏》第六七七至七○二册。并见于《道藏辑要》参集、井集。编入《道藏要籍选刊》第一册。
清经世文编选录
本书(一册八六面五一、六○○字)不分卷,选自清代贺长龄「皇朝经世文编」、盛康「皇朝经世文续编」、陈忠倚「皇朝经世文三编」及麦仲华「皇朝经世文新编」诸书。按有清一代,自道光中叶贺长龄集辑「皇朝经世文编」以后,至光绪年间陆续有饶玉成「续编集」之辑、盛康与葛士浚两「续编」之辑、陈忠倚「三编」之辑以及麦仲华「新编」之辑。各编有关台湾文献,间或已散见于既刊各书,亦有如施琅、蓝鼎元、姚莹、沈葆桢、刘铭传等所作且刊列专集;至未收诸文,汇为此录,以拾其遗。所选有高其倬、沉启元、郑光策、陈寿祺、邹鸣鹤、金东、周懋琦、李元度、蒲生氏、陈炽等所撰文十六篇(内有两文不着撰人)。附录有四:一为张伯行「正谊堂集」选文九篇、二为刘鸿翱「绿野斋集钞」选文二篇、三为陈庆镛「籀经堂类稿」选文六篇、四为吴大廷「小酉腴山馆文集」选文一篇,均与台湾有关。
阿含口解十二因缘经
后汉安息国优婆塞安玄共严佛调译,说欲断生死趣,度世道者,当念却十二因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