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

管仲
  • 姓名:管仲
  • 别名:名夷吾,字仲
  • 性别:
  • 朝代:春秋
  • 出生地:齐国颍上(今安徽颍上县)人
  • 出生日期:约公元前723年
  • 逝世日期:公元前645年
  • 民族族群:

管仲(约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春秋初期著名的政治家、经济学家。齐国颍上(今安徽颍上县)人。名夷吾,字仲,又称管敬仲。出身贫贱,曾与好友鲍叔牙经商,二人后成生死之交,被后世称誉为“管鲍之交”。后齐国内乱,辅佐公子纠与公子小白(即齐桓公)争位,但事情失败,公子纠被杀,管仲被囚。鲍叔牙知其贤能,竭力向齐桓公举荐。公元前686年,管仲被齐桓公任为上卿,辅佐国政。


他执政历时四十多年,因地制宜,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取得了很大成绩。在内政上,利用并改进宗周制度,将全国分为十五个士乡(即农乡)和六个工商乡,分设各级官吏管理,不许士农工商四民杂处。这促使了社会分工的加速进行,对当时生产的发展大有裨益。在政治上,强调“任人唯贤”,制定选拔人才的制度,主张“是必立,非必废,有功必赏,有罪必罚”。在外交方面,“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齐国称霸。并以“尊王攘夷”为口号,挟天子以命诸侯,巩固了齐桓公霸主地位。在经济上,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兴修水利,打破井田开荒,发展农业生产;推行“相地而衰征”政策,按土地质量等级来征税;发展工商渔盐冶铁,铸造货币,使齐国经济实力很快增强。在军事上,通过“作内政而寓军令”的方法,扩大齐国的兵源,使齐民平时耕种,战时出征打仗,这大大增强了齐国的军事力量。经过一系列的治理,齐国成为当时的经济、军事强国。


管仲治理国家遵循辩证方法,特别重视礼义廉耻的思想教育,他认为礼义廉耻是国家的精神支柱,称为“四维”。“四维不张,国乃死亡”。但他又力主法治,他认为“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在处理政事时,他常考虑得失,并善于转祸为福,转危为安。他的治理,使齐国长期处于强盛状态。管仲死后,齐国也长期奉行其政策与措施,因而长盛不衰。现今通行本《管子》,是后人假托其名编纂而成,但其主要思想和主张,仍保留在书中。该书提出的从政治、经济到意识形态领域的管理方法,指导了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

管仲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

初版于1853年,《太平天国》是西方人观察、研究太平天国革命的重要作品,是当代人研究太平天国历史无法回避的重要资料。本书依托当时在华游历的传教士见闻、西方在华官员的记录等一手资料,全方位、多层次、宽角度地展现了太平天国革命爆发、兴起、发展的全过程。

全宋文

全宋文

《全宋文》是清人严可均所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之一集,64卷,是一部宋代文章总集。其对于研究宋文代的历史、文化、文学的重要价值,已为学界广泛肯定。

中国佛教史籍概论

中国佛教史籍概论

陈垣撰,中华书局1962年出版。本书内容分为6类,收录中国佛教史籍35种。将六朝以来研究历史经常参考的佛教史籍,按成书年代,分类介绍。关于每书的名目、略名、异名、撰人略历、卷数异同、版本源流和各书的内容体例及与历史有关的其他问题等,作者都运用了丰富的史料,旁证博引,实事求是地加以分析。并对《四库提要》有关佛教史籍部分的错误予以纠正。每种书下,列书名、卷数、作者、版本、再详论其内容体制、特色或优缺点及其学术价值。本书名为“概论”,实际上是一本研究佛教史及其他方面的历史典籍的目录,有重要参考价值。

仙侠五花剑

仙侠五花剑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笑林报馆刊仿聚珍本《仙侠五花剑》扉页书影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笑林报馆刊仿聚珍本《仙侠五花剑》正文书影清代白话长篇侠义小说。又名《飞仙剑侠奇缘》、《七剑八侠十六义》。六卷三十回。书前有绣像十八幅,故又题“绣像仙侠五花剑”。书叙“宋朝高宗年间,有十位剑仙,在太玄境高会,炼得五花宝剑,下界收徒,传授几个剑侠正宗,要使天下后世企慕剑侠之人,不致有错认门径的一段故事”。 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笑林报馆刊仿聚珍本,藏复旦大学图书馆。

朝鲜王朝实录[高宗实录]

朝鲜王朝实录[高宗实录]

朝鲜李氏王朝的实录,又称《李朝实录》。记载李朝太祖始至哲宗止25代王472年间的历史,整个李氏王朝各代王中只缺少最后两代高宗、纯宗年间的部分。该书以编年史体例,分别各代王编修实录,汇集成书。此为朝鲜王朝实录[高宗实录]。李熙(1852年—1919年),即朝鲜高宗(조선 고종),朝鲜王朝第26代国王、大韩帝国开国皇帝(1864年—1907年在位)。初名载晃,字明夫,乳名命福;即位后改名为“熙”(正写为“㷩”),字圣临,号珠渊、诚轩。是朝鲜仁祖李倧的九世孙、兴宣大院君李昰应的嫡次子。咸丰二年(1852年)七月,李熙出生于汉城贞善坊,同治二年十二月(1864年1月),朝鲜哲宗李昪无嗣而薨,在神贞王后赵氏的指定下,他以王室旁支身份入承翼宗大王(孝明世子)大统,并被宗主国清朝册封为朝鲜国王。甲午中日战争后,朝鲜摆脱清朝属国的地位,成为名义上独立自主的国家,因此他于开国五百三年十二月(1895年1月)称“大君主”,十一月建年号“建阳”。建阳二年(1897年)改元“光武”,即皇帝位,定国号为“大韩帝国”。光武十一年(1907年)因海牙密使事件得罪日本而被迫退位,称“太皇帝”。隆熙四年(1910年)日韩合并后被封为德寿宫李太王。大正八年(1919年)1月21日病逝(一说被日本人毒死),成为“三一运动”的导火索。死后庙号高宗,谥号文宪武章仁翼贞孝太皇帝,葬于洪陵。

起信论疏记会阅卷首

起信论疏记会阅卷首

起信论疏记会阅卷首,一卷,清续法辑。